2010年4月30日 星期五
【APGN在台灣】大會開幕 強調世代間公平分配
2010年4月30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我要用我母親的語言來發言,因為我不希望有一天我母親的語言也像我父親的語言一樣消失!」台灣綠黨召集人潘翰聲在第二屆亞太綠人會議上致詞時以台語這麼說。秉持承先啟後精神,以「公平分享」為名,第二屆亞太綠人會議今(30)日起連續三天在台北舉行,來自亞太地區超過20個國家、200多名成員將討論出公平分享的方法。
會議籌備委員,也是台灣綠人之友創辦人文魯彬在提到「公平分享」的概念時,特別提到「世代間之不公義」,認為我們這一代對環境的破壞,既對不起祖先傳承給我們的智慧與知識,也影響到下一世代。他舉台灣農村常見的蘿蔔乾為例,不但製作方式天然、可以不需要冰箱存放很多年,甚至可以利用一小片的蘿蔔乾來達到治療喉痛的功能,這種「生態智慧」(Ecological Wisdom)在我們這一代卻逐漸失傳,這是對祖先以及下一代的虧欠。
2010年4月29日 星期四
中科三期環評無效不停工 官員涉瀆職挨告
農民、環團:不容台灣法制淪喪 沈世宏、李羅權、楊文科要負責
2010年4月29日台北訊,廖靜蕙、朱淑娟報導
中科三期七星基地環評經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撤銷至今,處於沒有合理環評、未有監督機制下,環保署不但未勒令停工,國科會也未撤銷開發許可,廠商繼續施工、營運,中科管理局甚至變本加厲趕工。來自后里鄉農民一行人,昨(28)日一早在台大集思會館前召開記者,並於中午前往台北地方法院按鈴控告沈世宏、李羅權、楊文科,三人涉嫌刑事瀆職。
北二高基隆段走山事故雖未釐清責任,然而工程維護及監督已成為關注焦點,這起事故造成四名無辜生命的逝去,駭人聽聞的程度更令國人不安,但畢竟有法可管、可追究責任。相較之下,中科三期已被撤銷環評,環保署承認為空窗期,沒有法律約束,只能由廠商自律的情形下,讓當地居民陷入高健康風險下生活,已知的風險不克服,教民眾如何安心。
后里農民委託律師林三加表示,環保署對法令的曲解、國科會及中科管理局對判決的漠視,迫使后里農民及環保團體委託律師團依循法律途徑對環保署長沈世宏、國科會主委李羅權、中科管理局局長楊文科三人涉嫌刑事瀆職圖利之罪責,追究其法律責任。
【428工殤日】受害者:全民進入「工殤」時代
勞團:昨日RCA 今日台塑加高科技 盼記取歷史教訓
2010年4月29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工殤只發生在廠區內嗎?台塑六輕光氣外洩、仁武廠污染超標30萬倍、竹科排放不明物質卻「符合國家規定」的重金屬進入食物鏈吃進人體......這些污染的受害者不在廠區內,一樣可稱為工殤。勞工團體指控,不斷興建高科技廠房的台灣,廠商不願公開的有毒化學物,悄悄地進入日常生活中,全民迎接工殤時代!
4月28日是國際工殤日,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工傷協會)、人民火大行動聯盟、RCA員工關懷協會等20幾個團體代表聚集在行政院門口,強烈訴求「化學物質應強制通報」、資訊透明化讓工會、工人就地監督,並要求行政院一個月內公佈院內對話窗口。
即使大雨臨傾盆,勞團的憤怒未曾止熄,並以行動劇嘲諷台灣所謂的高科技,其實是高污染、高職災。人民火大行動聯盟柯逸民即說,這場雨不是老天的眼淚,而是老天笑台灣(行政院)裡面的人麻木不仁。行政院甚至都不問門口這群人訴求什麼,工殤已非工傷團體的事,因為工殤不僅是廠內的事,也關乎廠外的健康風險。
北市河濱公園流浪狗遭砍死 動保處遭批
市議員要求:建立動物救援流程
2010年4月29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台北市政府剛於4月24日砸百萬元舉辦「446愛護動物日」,
宣導愛護動物的重要,近日卻被踢爆受虐動物求助無門。
台北市議員李文英、許淑華痛批動保處錯用市府資源,有負「
動物保護處」之名,要求強化動物救援隊相關人員訓練。
上週五(23日)晚間,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陳玉敏於市民運動、
休閒的華中橋河濱公園內,
發現一隻流浪犬被人以利器從頭部眼睛上方正面砍殺,
造成頭蓋骨破裂並外露,左眼球也破裂凹陷,腦組織露出,
傷勢嚴重,奄奄一息。緊急送醫後,獸醫評估已無法治療,
而將之緊急安樂死。並於週六向台北市動保處及轄區警局報案,
要求正視此嚴重虐待動物案件,展開調查。
2010年4月28日 星期三
戴奧辛之源 環署擬禁用PVC保鮮膜
業者憂心生計受損 但未承諾回收作法
本報2010年4月28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有鑒於PVC氯乙烯、PVDC聚二氯乙烯材質之保鮮膜,回收不易,焚化又會產生戴奧辛,國會已決議要求環保署研議禁用,昨(27)日PVC製造廠商、販賣業者及環保團體代表齊聚環保署,研擬相關事項。環保署表示,將在兼顧環境及業者生計下進行本案。
PVC(Polyvinylchloride)是聚氯乙烯的簡稱,是五大泛用塑膠(PE、PVC、PP、PS、ABS)中唯一含氯塑膠。由於含氯的緣故,使其可藉由塑化劑的添加,而改變柔軟度。除了塑化劑外,PVC的熱安定性很差,為了避免PVC產品在太陽或高溫下的裂解,還必須添加安定劑,通常為鉛、鎘、鋅等重金屬。國際綠色和平組織稱為「毒塑膠」,因為其整個生命週期,從原料開採、製造、使用、到廢棄的所有階段,皆會對環境與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依照「廢棄物清理法」第21條之規定:「物品或其包裝、容器有嚴重污染環境之虞者,中央主管機關得予以公告禁用或限制製造、輸入、販賣、使用。」氯屬於神經毒氣,有害人體,燃燒時會產生戴奧辛。而在廢棄物中,廚餘和PVC都會產生氯,然而目前廚餘透過回收、堆肥再利用,已無疑慮;PVC目前尚無法完全回收。
2010年4月26日 星期一
小農‧綠色‧藝術‧市集 台北地球日繽紛熱鬧
2010年4月26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假日都會難得的悠閒時光,「逛街消費」可以很綠色!時值地球日40周年的「綠色周末」,結合民間團體、有機小農、創作者以及企業共同舉辦的「綠色藝術市集」,4月24、25日在台北當代藝術館戶外舉行,以有機、環保、藝術、樂活為主軸,提供民眾不一樣的綠色經驗。
422地球日1970年代從美國出發,影響遍及全球,至今屆滿40年。雖然很多單位在地球日舉辦活動,但不見得都符合環境保護精神。甫卸任的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長董景生即點出,地球日不是拯救地球,而是拯救人類的棲地,讓人類可以在這塊土地永續存在。今年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響應美國總部的主題,募集百萬綠行動,已經號召近260萬人次承諾願意愛護地球,珍惜自然資源。
2010年4月23日 星期五
打造友善環境的公益平台 伊聖詩期待與客戶共創綠色消費
體認芳療事業與環境息息相關 深耕環保議題
2010年4月23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伊聖詩芳療生活館辦公室門口擺置當代本土藝術家的創作,它們不是以畫布著畫後裱框的作品,細看之後,原來是在木板上作畫。這些木板或木頭,不是昂貴的木材,大多取自於大自然或人為費置的木頭。漂流木、舊課桌椅,甚至碗粿之挑擔。昏暗的燈光、香味、栽植,有如進入雨林。
雨、林,正是芳療事業體重要元素之一,伊聖詩執行副總經理黃禹銘說,精油來自植物,而植物受雨量影響,雨量決定精油品質。這些都和生態、自然環境相關,也影響伊聖詩對環境保護的認知。
2001年,伊聖詩第一份宣傳品即以再生紙印製。並在第一本產品目錄的封底和消費者對話,清楚定位「只賣產品不賣包裝」。伊聖詩是進口商,有別於一般美妝品牌重視包裝,改走加拿大簡約風格,一開始也曾自問台灣消費者經得起這樣的包裝嗎?9年來證明,消費者是可以改變的。包裝以價制量,設計成禮盒,可當收納盒或重複使用,熟客甚至在門市會主動向新客人解釋這項設計的好處。黃禹銘說,這樣,有需要的人才會買,真正地減少不必的包裝造成的浪費與廢棄物,源頭減量。
2010年4月22日 星期四
東沙新發現獨立礁 珊瑚復育有望
2010年4月22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駐東沙管理站的保育研究人員,最近在東沙環礁潟湖內發現一處獨立珊瑚礁,其四周充滿了各式各樣的活珊瑚、魚群和其他無脊椎生物棲息其中,為多年來珊瑚礁復育捎來好消息。
這座礁頂如同潟湖的獨立礁,礁頂幾乎沒有活珊瑚存在,也不見有魚類及其他生物出沒。研究人員原本看到礁頂光禿禿一片,只有稀疏的藻類生長,幾乎看不到活珊瑚的存在;然而,當礁台附近有一群魚類游過,吸引了研究人員的目光,潛入水中加以追蹤記錄後,發現更大一群魚就住在這獨立礁四周的斜坡上。
獨立礁四周的斜坡上生長著繁盛的微孔珊瑚、軸孔珊瑚以及菊珊瑚等大量的活珊瑚,吸引了各式各樣的魚群和其他無脊椎生物棲息,呈現出東沙環礁應有的健康的珊瑚礁生態系的景象。
2010年4月21日 星期三
台61線 宛如爐渣掩埋場
2010年4月21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台61線近七股雷達站路段,分隔島爐渣裸露,而因雨水、河水的沖刷,沖入附近的河川、魚塭等,經民眾反映,台南環保團體進行現場調查,河堤附近佈滿大大小小的爐渣。當地居民懷疑是中鋼所為,對此環保團體要求相關單位提出說明。
2009年11月高雄縣大寮鄉大坪頂甫爆發戴奧辛毒鴨事件,至今環保署未有具體回應與做法,現又發生台61線,七股雷達站附近,處於台南濱海生態敏感地帶附近發現爐渣。立委黃淑英辦公室於20日召開記者會,邀請相關單位說明。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副教授黃煥彰形容台61線簡直是爐渣掩埋場。質疑爐渣可當成河道土堤嗎?爐渣重金屬含量比土壤管制標準高百千倍,充滿砷、鋅、鉻、鎘、鎳、銅等元素,每當雨水沖刷便進入河道,而河堤邊便有蚵農,不會影響養蚵業嗎?
當地居民表示,看到每天早上四點丟的是黑褐色的,晚一點丟的是白色爐渣,並且都還發燙,丟到水裡會冒煙。而這些河水都留到生態保護區、七股潟湖。因此,黃彰煥要求調查爐渣從何來、有無合法申請,並建請檢調單位以及監察院介入。
6.4萬違章工廠就地合法 人民健康成祭品
《工廠管理輔導法》修正案 田秋堇: 以人民肝腎換取經濟發展
2010年4月21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今(21)日續審《工廠管理輔導法》修正案,
此舉將使得全台64000家違章工廠就地合法,
同時也引發土地污染與炒作土地隱憂。20日立委田秋堇與環保團體
共同召開記者會,呼籲在國土計畫尚未完成之前,應停止審查「
工廠管理輔導法」,並召開聽證會釐清爭議。
這64000家工廠場址分布在桃園、新竹、台中、彰化、雲林、
嘉義及台南等縣的農業區及住宅區。長期來,
雖然違反原申請地目使用目的,私下運作,但因政府未依法管理,
使得這些工廠處於無政府狀態。今行政院修法,
擬讓這些工廠就地合法。
環保團體認為這將使得土地污染的問題更嚴重,
影響廠址附近之農產品,也影響民眾餐桌上的食物,帶來健康風險。
政府追求經濟發展而長期污染農田,
過去桃園縣觀音鄉鎘米事件未解決,南崁交流道附近85公頃農田至
今仍休耕。RCA在桃園中山路兩旁水污染未解決至今30年了,
成了整治場址,永久廢置。
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徐世榮以上述兩例說明,一個工廠出問題,
影響層面如此深遠。土壤污染回復是沒有辦法的,
他認為這些工廠都必須要遷移不該留在原址,
食物來自被污染的土地人也不可能健康。
2010年4月19日 星期一
人無法豁免於這塊土地之外 生物多樣性維護大家有責
2010全國NGOs環境會議系列報導
2010年4月19日台中訊,廖靜蕙報導
全球暖化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如何?全國NGOs環境會議「永續發展-談生物多樣性維護」討論會上,學者專家便以河川洪氾、珊瑚礁以及白海豚保育來檢視台灣生物多樣性現況,以及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的關係。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長董景生以
十年來環境資訊電子報十大環境新聞
分析民眾對生物多樣性議題的認知,他提到未來遏止森林砍伐與退化、保護熱帶珊瑚礁、拯救保存全球漁業、避免生態系統退化是最迫切的議題。
在實際行動面,他建議要有綠色思維,政策制度也須將生態環境納入考量才能因應全球變遷的新局。
天災頻仍下的台灣 國土計畫應全盤檢視國土資源
2010全國NGOs環境會議系列報導
2010年4月19日台中訊,廖靜蕙報導
2010年全國NGOs會議18日於台中召開。今年適逢世界地球日40周年,會議主題訂為「氣候變遷下的國土規劃與環境倫理」。上午並以「國土規劃與環境正義」為題,邀請學者專家發表演講。
台灣生態學會台北工作站主任廖本全以「國土計畫,法奈何」為題,點出台灣國土規畫的無奈。他認為對國土資源全面調查以及透過調查建立資料庫是國土計畫最重要的功能,對國土全盤的了解掌握,並對國土總定位,可做什麼、不可做什麼,都應清清楚楚。不可發展地區,是不容挑戰;可發展地區,進行不同分區管理計畫,人可以進來利用,但有條件有限度的。緊接著有防災計畫。
台灣「災難常態化」是結果,導因於國在山河破、社會成本惡耗以及社會弱勢受威脅。國土計畫和國土復育是兩件事情,政府卻把它混在一起。國土復育是指破壞之後的救贖,將破碎的土地收回來,用自然或原住民的方式保護。台灣這幾個世代雖有災,但必須求無難。
2010年4月17日 星期六
《台灣減碳紀事》呈現國內氣候變遷經驗 楊憲宏:新書為社會定錨
2010年4月17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集合國內最專業、資深的環境記者,以台灣本土現況為主的報導,《
面對真相、即刻行動-台灣減碳紀事》16日下午於卓越新聞獎基金
會舉辦新書發表會,現場邀請書中寫手齊聚一堂,分享寫作過程。
資深環境記者楊憲宏鼓勵現場記者,堅持信念,為社會定錨。
《面對真相、即刻行動-台灣減碳紀事》從環境新聞的現場出發,
首度以特定議題邀請資深記者撰述而成的書。
由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與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合作,集合資深、
長期關心環境議題的專業記者以減碳抗暖化議題撰述,
並邀請聯合報高級記者卓亞雄擔任主編。一年多來舉辦多場沙龍、
研討會,包括邀請中研院士與寫手討論,開國內先風。
此舉也鼓勵專業資深記者,投入報導環保議題。
卓亞雄說,本書的完成,將是未來發展的比對基礎。
台灣市面上雖有很多相關的書籍出版,但大多為國外經驗,
離台灣太遠,並且都是警示性的。他認為不需恐嚇或警示,
只需找到做法,並「即刻行動」,
從環境守望者的角色成為環境行動者就對了,這也是本書的精神。
國土計畫法送政院才與原住民討論 原團怕背書
2010年4月17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台灣第一部關於空間規劃的法案「國土計畫法」草案已送進行政院核定,營建署才找原住民開座談會。週三(14日)下午營建署召開座談會,包括國土永續關懷聯盟在內的民間團體及原住民代表質疑,現有版本未顧及原住民權益,而規劃層級在內政部,視野不夠;只舉辦幾場公聽會,民眾參與不足。
草案已送行政院才召開座談會
營建署召開「國土計畫法(草案)與原住民族土地及既有權益保障相關議題座談會」,但卻未邀請原住民相關部會。對於草案已送到行政院審議才召開座談會,多位原民學者皆表不滿。
實踐大學觀光系教授海樹兒犮刺拉菲認為,「草案已送行政院,討論沒什麼意義」。
2010年4月16日 星期五
不願與變電所為鄰 永靖鄉民台電門口抗議
2010年4月16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國內重要花、樹苗產地,同時也是農業特定區,彰化縣永靖鄉,即將興建超高壓變電所。而審議過程未事先公開說明,逕由縣府核准,鄉民忍無可忍。15日下午,來自彰化12鄉鎮農民200多人,齊集台電公司抗議。
中午12點半,警察署保安總隊兩部車載滿配戴長盾的警察,在台電大樓前部署,記者進入台電大樓採訪發言人,卻因午休時間,新聞組組長外出用餐。
1點鐘,幾部遊覽車陸續開抵台電大樓前,來自永靖的民眾陸續抵達現場。穿著厚衣的高齡民眾因寒冷而微微縮著身體,但仍在台電門口列隊擺出陣仗。現場白布條上寫著「營建死、台奠大樓」等諷刺的字眼,民眾高喊「台電危害人民」。
2010年4月14日 星期三
奧斯卡最佳紀錄片《血色海灣》在台播映 重現海豚殺戮現場
2010年4月14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2010奧斯卡最佳紀錄片、以日本太地町漁灣屠殺海豚為背景的紀錄片《血色海灣》即
將於5月7日上映;13日試映會上,發行片商黃茂昌表示
,日本至今尚未能放映本片,邀請在台灣的日人觀看本片,
一起改變海豚的命運。
日本和歌山的小漁村太地町(Taiji),每年有230
0 萬頭海豚被日本漁民捕殺。他們不願意讓媒體進入當地了解現況,跟蹤、甚至毆打媒體。這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使得這片美麗的海
灣變成祕地?而日本政府透過國際捕鯨委員會(Inter
national Whaling Commission, IWC)欲使日本捕鯨行為合法化,另一方面又以海豚肉冒
充鯨魚肉。
《血色海灣》透過海洋哺乳類動物專家李察‧歐貝瑞的引導
,呈現友善、有自我意志的海豚在媒體型塑下,擄獲了眾人
的喜愛,因此創造了海豚表演的龐大商機,卻帶給海豚囚禁
的命運。而全世界最大的海豚供應商,來自日本太地町這個
小漁村,為了維繫全球海洋世界的利益,每天捕撈數千隻的
海豚,除了少數雀屏中選,其餘多數慘遭屠殺的命運。
2010年4月12日 星期一
公聽會:留住白海豚 留住台灣的命脈
2010年4月12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一群上千年來生活在台灣西部近海的物種、漁民暱稱為「媽祖魚」的台灣白海豚,種群不到100隻,已到了存亡關鍵,台灣人民面臨開發或保育的抉擇。9日召開的白海豚保育公聽會,與會政府代表雖皆表示認同白海豚保育,但仍認為沿海高耗能產業的衝擊「不確定」。與會民眾砲聲隆隆對準環保署,而命運多舛的白海豚,也預告著台灣前景。
全民虐待白海豚
立委田秋堇報告說,最近一隻死亡的白海豚,經解剖得知胃部全都是空的,專家表示至少三天未進食,是活活餓死的。由香港學者比較的結論也顯示,有別於於珠江一帶經保育穩定的中華白海豚種群,台灣白海豚從背鰭看來,普遍顯瘦,可能是食物源匱乏所導致。而台大漁業科學研究院教授陳章波更沉痛指陳,與虐貓案相較,台灣人民都背負虐待白海豚罪名!
台灣白海豚已證實為獨特的種群,與中華白海豚有別,因此可正名為「台灣白海豚」。活動範圍為苗栗至台南沿海,並皆在海岸幾公尺內覓食、迴游,與人類活動範圍相當接近,又因都在媽祖生辰活動密切,漁民遂稱之為媽祖魚。
找回舊北投車站、保育白海豚 台灣兩大國民信託行動邁步
2010年4月12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422地球日40週年,台灣的綠世代綠行動正在啟動。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邀請國際國民信託組織(INTO,International National Trusts Organisation)代表奧利佛‧莫里斯(Oliver Maurice)於昨(11)日召開記者會,宣佈台灣兩項重要的國民信託行動「白海豚保育行動計畫」以及「迎舊北投火車站回家計畫」,為台灣奠定國民信託里程碑。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長董景生表示,早在百年之前,國際上開始用「國民信託」來捍衛無可取代的環境及文化資產,從英國、美國、日本乃至全世界各地都有人展開行動,集合眾人力量取得並守護那些能真正顯示社會進步本質的自然和文化。
台灣早在1996年即施行《信託法》,其中更有針對環境信託的條文。環境信託就是透過一些方法和機制,將「環境」託付給值得信賴的民間組織管理,保持原地貌。然而至今,台灣民眾對信託的運用仍侷限於個人私務。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信託中心主任孫秀如即表示,目前社會上還未將信託的概念運用在公共參與上,目前首要便是推廣環境信託的重要性。
人民做主! 台灣首宗保育類國民信託 喚起全民認股救白海豚
2010年4月12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瀕臨嚴重滅絕危機、有「海上大熊貓」之稱的台灣白海豚面臨存亡關頭,在此同時,沿海工業開發仍未停下腳步。為保留白海豚重要的迴游棲地,環保團體正式展開彰化海岸國民信託活動,號召全民認股搶救白海豚。
台灣白海豚(由中華白海豚正名而來)為近海種群,主要活動場域從苗栗到台南沿海,近年來因台灣海岸不斷開發,使得白海豚覓食不易,逐漸凋零。台灣在2002年開始進行白海豚調查,發現數量不到100隻,這才驚覺保育之重要性。2008年國際自然保育組織(IUCN)正式將這群台灣白海豚列入極度瀕危等級(Critically Endangered,CR),顯示其保育之迫切性。香港學者曾表示白海豚珍稀程度有如海上之貓熊。諷刺的是,台灣政府以上億元在動物園打造貓熊館,花在白海豚的保育寥寥可數。
白海豚也是重要的近海生態指標,測試近海魚源是否充足以及海水是否健康。
2010年4月9日 星期五
澎湖論斤捕狗引發效應 網友拒觀光
2010年4月9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澎湖縣政府鼓勵民眾捕捉流浪犬貓,並依重量計價給補助費,5公斤以上大狗新台幣400元、5公斤以下小狗200元、小貓每隻100元。此事經媒體報導後引發動保團體撻伐,林雅哲即痛批澎湖縣政府顢頇無能。此事也於網路發酵,千名網友表示拒絕到澎湖觀光。
政策不當重挫觀光
在最夯的網路平台臉書(Facebook)網友發起「
不想去玩了!因為澎湖縣政府鼓勵稱斤論兩鼓勵虐待動物!
」粉絲團,短短幾天內已有1,529人加入。發起人Yi-fan Shen表示,原本聽說澎湖貓很多,想去拍貓,順便觀光,看到新聞報導這則消息而打消念頭,並且發起拒絕到澎湖觀光行動。
Yi-fan Shen反對以獎金方式鼓勵民眾捕捉流浪貓狗,他認為離島地廣人稀,不像都市人口密集有交通問題,應該可以放養。鄉村有貓、犬的景觀很常見。他不解如此處理之必要性,而粉絲團也有當地人留言表示貓狗問題並不嚴重。
2010年4月8日 星期四
永揚案事涉烏山頭水源 環團要求一併列入專家會議討論
永揚案專家會議專家沒空 南部民眾白跑一趟
2010年4月8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永揚廢棄物處理廠尚未營運,烏山頭水庫水源疑已受污染,
一群遠從南部北上的環團代表,昨(7)日聚集環保署前,
要求環保署調查污染源。此外,他們要求環保署公開「清除處理費」
帳目,並用於水源污染調查。下午原訂永揚案專家會議第7次會,在
7位專家中,5位請假下流會,現場在可發言、
可討論但不做決定前提下進行。
台灣電磁波輻射公害防治協會理事長陳椒華表示,南台灣水源告急,
幾個重要的水庫,曾文、南化水庫崩塌淤積嚴重,
烏山頭水庫更形重要。而經環保署召開之永揚案專家會議,
已確認永揚場址存在北勢坑斷層及斷層破碎帶,
而前次專家會議結論,
卻沒有要求應進行永揚場址地下水是否流往烏山頭水庫自來水水質保
護區之調查,
環保團體要求環保署應運用部份清除處理費用於相關污染調查。
對此環保署表示,隨水費徵收之垃圾清除處理費,
係縣市政府依廢棄物清理法第24條規定徵收,
並應用於各縣市轄內一般廢棄物之清除處理作業工作所需。
目前各縣市所訂徵收之一般廢棄物清除處理費,
仍不足支付轄內一般廢棄物清除處理工作所需,
且依廢棄物清理法規定,
並無法將徵收之垃圾清除處理費用於調查水源區污染費用。
2010年4月7日 星期三
中科三期環評無效後 廠商僅需補件 環團失望
2010年4月7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環保署第191次環評大會於6日召開,針對備受爭議的中科三期七星基地案,雖然環評結論1月遭最高行政法院撤銷,但會中仍決議要求廠商僅需補充環境品質現況、健康風險評估及其他說明資料後再審。律師、環保團體與在地居民雖在場抗議,環評委員仍未要求中科三期重作環評。
此次會議通知時間匆促公告,環團代表甚表不滿,認為環保署有意逃避人民監督。淨竹文教基金會林聖崇即認為環評是公開,不應阻擋人民旁聽。而環保署不勒令中科管理局停工,他質疑「法律尊嚴重要還是友達重要?」要求與環保署長沈世宏在公視辯論。
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律師蔡雅瀅認為,依照環評法第14條,環保署應要求中科停工。法律扶助基金會律師林三加更轉達法界學者意見指出,此案不應簡化為「補作健康風險評估」而已;而需從農作物、農業用水、灌溉水標準、水污染面積錯誤認定、后里大甲地下水、淺層地下水等影響面重新評估,現場並就本案相關法律條文與沈世宏辯論。沈世宏認為自己「咬文嚼字」是出於謹慎,而林三加則抨擊「曲解法令」。
2010年4月2日 星期五
虐貓判1年半史上最重 動保法揭新頁
2010年4月2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台大學生李念龍虐貓案,一審宣判1.5年,不得易科罰金及緩刑。對已頒布實施「動物保護法」的台灣社會,有如一記響鐘,敲醒動物保護意識。對此,動保團體皆肯定法官之判決,更視之為動物保護的分水嶺。
博仲法律事務所劉彥玲律師表示,此次判決,是對動物保護思維的衝擊,讓所有人站在不同的價值觀,重新思考動物保護的意涵。關懷生命協會理事林雅哲認為,判得重是必要的,這是台灣動保史上第一個判刑的案例,展現台灣社會尊重生命的價值,以及動物保護法明確執行。而法官站在「眾生平等」立場量刑,值得尊敬,其他法官未來判刑也沒有壓力。台北市流浪貓協會理事長崔映智也認為法官的判決「意義非凡」,此為國內重大突破,也是對虐貓者的一項警告。
另一方面,李念龍虐貓的行為,表現病態。他能不能因為服刑轉變對待動物的態度,或是關了一年半之後更會虐待動物?本案仍可上訴,而林雅哲提出「矯治」的觀念,建議未來案例先經心理、精神專家診斷,如有必要應強制治療。「沒有矯治,一年半後會不會更加仇視動物?」恐怕需更多的觀察。
2010年4月1日 星期四
中科三期環境監測不足 專家建議多遭回絕
2010年4月1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中科三期后里園區環評通過後,環保署持續召開「環評結論監督會議」以監督中科管理局是否落實環評承諾(
更正註
)。昨(31)日的會議中,監督委員警告,現行排放監測項目、頻率仍不足,應改善以保障中部民眾健康。中科管理局多以「環評決議未要求」、已「依法行政」回應。專家認為此心態不可取,不合乎「環評精神」。
空氣檢測項目與頻率應增加
監督委員中山醫學大學教授郭崇義以書面資料表示,中科管理局在環境監測項目及頻率符合「環評結論」,但監測頻率為每季一次,無法反映出園區空污排放對環境大氣的影響,監測頻率宜大幅增加。
此外,檢測項目應改為懸浮微粒(PM
10
)以及細懸浮微粒(PM
2.5
)之分析,而非總懸浮微粒(TSP)。
‹
›
首頁
查看網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