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5日 星期日

【牛專題】科學‧水牛的心聲

作者:廖靜蕙
【牛專題】科學‧水牛的心聲;圖片來源:台灣原畜產種知識庫。我是一頭牛,為了幫助人類了解我的重要性,進一步來說,我不但是牛,還是一頭水牛。我有一對長而向後彎曲、有如新月狀的長角,我的皮很厚、皮毛稀疏,毛色是深黑青灰色,因為我的蹄大而且平整,走在水田或沼澤時不容易下陷,因此適合在水田中工作。我的祖先是明末清初,從華南沿海一帶「移民」進來台灣,差別在於我們不是出於自願。我們只要有草就吃、身體強壯、抗病力強、性情溫和,又能適應台灣高溫潮濕的氣候;在當時農業社會,我們是主要勞動力的來源。不過這都是好久以前的事情了,現在我們水牛在台灣已經越來越少見了。
我還沒一歲的時候便到了主人家中,一歲左右主人用一片鋼鑽過我的鼻孔,穿過一個環以方便駕馭我,所以台灣人有句話說什麼,要控制一隻牛就要先抓住鼻子,就指我鼻子上的這玩意兒。套上鼻環之後,我就成了「上班族」囉!
我的主人每天早早便起床到田裏去了,這時候天剛亮,田埂上只有我和他一步一步前進,有時候他會和我講話,講天氣、講米價、講農會的誰誰怎樣怎樣,然後用樹枝輕輕拍打我的背部。田裡的工作四季分明,在播種之前,要先整地,拖著犁翻土,接著幫主人以「割耙」搗碎田土,之後還用「耖」弄細土塊或等田土濕了之後踏碎石塊,使地平整,然後又拖著「磟碡」,讓我的主人以兩腳在上面前後踩踏,壓埋土塊、雜草,將田地整平成軟泥,一塊土地便成為了農地,我的主人就可播種耕田了!當稻田上軌道之後,我的工作告一段落,直到收割時期,我又派上用場了,我這時的功能就是拖著載滿稻穀的拖車去碾米,最後到農會賣個好價錢,讓我的主人家有錢支應日常所需。

每天工作之餘,我們就吃草和泡水。我們水牛天生體肥皮厚,汗腺又不發達,不能散熱維持正常的體溫,因此泡在水裏是一天最好的時光囉!我們在溪水裏尿尿拉屎,然後躺下水中翻滾不被寄生蟲侵擾;牧童會帶我們在草坡上吃草,邊吃邊散步,我的朋友烏秋通常都在這個時候來找我,坐於我的背上幫我理毛,順便抓幾隻小蟲來吃,到此,一天的辛勞都消失殆盡!
有句話說「凡人聽我說根由,世間最苦是耕牛;春夏秋冬宜用力,四時辛苦未曾休。」(請代替我感謝說這句話的人,他一定是我的好朋友),即使如此,當我年老無法耕作之後,人類還是把我殺掉,皮歸皮、肉歸肉、骨歸骨的賣掉。我不但辛苦工作將我年輕的歲月、體力奉獻給農事,最後甚至將我的身體也全都給了人類。我對人類的貢獻這麼大,我卻不知道該不該引以為榮。現在,農事被機械大量取代之後,我們成為點綴田園風光的道具,讓人們緬懷舊時光。我的族類大量減少,只剩下4000隻左右,並面臨「轉型」的命運,我們不再被視為「人類的好夥伴」、「工具」,而成為換算公斤數的「肉」。我很難想像世界上有些動物甚至不需要工作就得到人類所有的愛與照顧(所謂的「寵物」,如貓或狗),而我們辛苦工作的結果,居然是被殺來吃!「好狗命」大概就是說這種事情,誰要敢公開宣傳吃狗肉的好處,大概沒什麼好下場。
最近花蓮有個補習班專為水牛設立,叫做「役牛補習班」,喚起水牛在台灣社會的記憶。不久以後,大家又會看到田裡的水牛工作了!或許這對人類充滿意義,但是否改善我們水牛的處境,就得請各位讀者多關心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