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30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南投縣政府欲變更清境農場為風景特定區,繼上週進入區域計畫委員意見徵詢會,今(30日)再進環保署進行政策環評專案小組意見徵詢會議。
由於環說書早於3月初送入環保署,但3月31日中央地調所才公告「山崩與地滑地質敏感區(L0002 南投縣-01)」,並立即生效。主席在確認資料未能即時反應公告現況下,為避免浪費行政資源,以程序問題,裁定退回本案,要求南投縣政府依據地調所公告資料,重新調整修正政策環說書,針對區位可能的影響重新評估。
今天是地球日,同時剛好是民間宗教信仰的媽祖生辰。選在媽祖誕辰前夕,環保團體召開記者會,展示由原住民工藝師林新義創作的「白海豚媽祖像」,栩栩如生的白海豚以及台灣重要的海洋生物,拱抬著媽祖尋求庇護。環保團體以此號召民眾一起守護海洋,保護白海豚也引導台灣走向健康的未來。
台灣與世界的初接觸,發生在16世紀的屏東枋寮海邊,這讓枋寮成為當時世界地圖上的一個重要標記;17世紀荷蘭人為了前往台東尋找金礦,沿著枋寮向東行,走出了浸水營古道的前身。500年來這條路曾經絡繹不絕,也曾被人遺忘消失在自然演進中。近日,古道研究學者楊南郡及徐如林伉儷,將浸水營古道的調查研究寫成書,喚醒人們對古道的歷史記憶。
一段8公里長的新闢道路工程,引起社會波瀾。台13線三義外環道新闢道路,2003年原已通過環評審查。
這一條外環道路,位於苗栗縣銅鑼與三義鄉境內,北起台13線銅鑼外環道終點,繞過三義木雕街,與中山高速公路三義交流道路口相連接,全長約8.517公里,開發單位號稱造價52億,並不包括空氣污染、噪音、淹水、加劇土地開發以及土石流危機的外部化成本,而這不過是台灣瀕臨絕種保育類、僅存的貓科動物石虎所象徵的淺山生態系崩解的前兆。若是將這些都代換成價格,恐怕要加上數十倍。
高高在上的樹冠層觀察不易,究竟有什麼新鮮事?最近雪霸國家公園研究人員,在樹冠平台上裝上鳥、蝙蝠巢箱,另加裝紅外線自動照相機,拍攝樹上的生物動態。結果發現有趣現象,例如:艾氏樹蛙會爬到20公尺高的樹上;而條紋松鼠吃掉小棕面鶯後食髓知味,居然懂得守株待兔!
就在今年世界健康日,宜蘭縣政府推出了「宜蘭縣飲食健康權自治條例」(草案),率先倡議「吃得安心是人民的基本權利」、健康權乃是基本人權的觀念。
去年展示館開館選在12月27日這一天,正是85年前(1929年)標本館開館日,只是物換星移,賦予標本館不同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