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5日 星期三

劉克襄、張曉風、溫昇豪 聯手推薦生態電影秀台灣

2013年9月25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林務局局長李桃生(左起)、前立委張曉風、農委會副主任委員陳文德、明基友達基金會執行長陳哲妮,以及生態作家劉克襄齊聚一堂,共同邀請全國民眾踴躍參與全台巡迴影展,一起「有影秀(惜)台灣」。(圖片來源:林務局)台灣龜山島海域有許多淺海熱泉噴口,隨時會噴出高溫硫磺煙柱和有毒火山氣體,但是在此劇毒環境中,竟有數量龐大的台灣特有種「烏龜怪方蟹」棲息!每年春分至清明期間,「灰面鵟鷹」過境期間,位於八卦山脈最高點的橫山永興社區也熱鬧舉辦賞鷹季,靈魂人物曾是非法張網賽鴿者,是甚麼使他蛻變成猛禽最佳解説員?這些答案在今年生態電影節找得到!昨(24日)啟動記者會,宣布9部影片首映時間,加上歷年共30部影片,讓民眾一睹在地保育思維與故事,一起「秀」台灣!

跨界書寫讚嘆生態之美

今年參展的30部影片,其中9部是今年新發表的作品,林務局特別邀請9位關心生態的各界名人為首映片寫推薦文,包含長期以自然為書寫主題的作家劉克襄、廖鴻基以及吳明益;關心生態保育的散文作家張曉風、導演鄭文堂、版畫家何華仁;催生《野生動物保育法》的生物學者劉小如;因為演戲而與溼地結緣的演員溫昇豪;以積極認養田地支持自然農法的明基友達集團董事長李焜耀。

知名作家張曉風此次為《鳥之湯》寫了一篇推薦文,名為「窺浴」,為鳥類的沐浴提供了註解。他在致詞時不忘為鳥兒說話,希望人類除了形容動物「可憐」、「可愛」之外,也能想想可以為牠們做什麼,至少該保護牠們的棲息地。
「我們對於美麗的台灣拿得太多,還得太少。」作家劉克襄引用齊柏林的話,點出台灣生態的豐富,卻未被珍惜。他說,台灣電影最精采的是紀錄片,尤其是自然生態紀錄片,這一部分卻從未被標示出其獨特與珍貴性。「而生態紀錄,正是我們留給下一代的重要的事」。今年,他不但拍攝代言廣告,也為即將於10月3日在花蓮市首映的《海稻米的願望》撰寫推薦文。
溫昇豪在成龍溼地紀錄片的推薦文中寫道,「期待這片美好得以永續...同樣地,候鳥也會用牠們美麗的羽毛,美化我們的心情,讓我們的子孫可以賴在這片土地,長長久久」。

新片反映真實保育樣貌

首映的9部紀錄片,除了記錄烏龜怪方蟹的《熱鍋邊的螃蟹》以及永興社區傳奇的《永興知我鷹》,還不乏講述近年來持續燃燒的白海豚保育議題《白海豚進行曲》以及記錄石梯坪水梯田的濕地生態復育過程,回應生物多樣性公約「里山倡議」的《海稻米的願望》。
另外,和白海豚同樣站在經濟發展與維護自然環境十字路口的,還有來自金門《守鱟的人》;《賴在成龍溼地的候鳥》則記錄了雲林口湖成龍村的居民在面對良田變濕地、從失落、無奈轉而欣然接受的過程。在《有雞可尋》中看到白腹秧雞在苗栗稻鴨莊落腳的生活點滴,令人湧現有機生活的渴望;想知道鳥類如何沐浴,《鳥之湯》提供不同角度觀察。

監測資料轉化成紀錄片

位於八卦山脈最高點的南投縣南投市永興社區發展協會,經過長達10年監測記錄「南路鷹」(灰面鵟鷹)遷徙過境的過程,此次,完整呈現在觀眾面前。「永興知我鷹」是少數集合社區力量拍攝而成的紀錄片。永興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張大川表示,社區資源相當有限,大多靠志工土法煉鋼,勤勉紀錄而來,是真正的紀錄片。
因為地理之便,造就當地豐富的鳥況,但在一念之間,社區從獵鳥轉變成護鳥的態度,讓每年猛禽過境為社區帶來豐盛的禮物。社區積極發展解說教育訓練,訓練專業解說員,在每年賞鷹季擔任解說志工。欲了解箇中滋味,就得把握機會觀賞,首映訂於10月1日上午9:30,地點就在永興社區中心。

拍攝野生動物應顧及其福祉

看到畫面精美的紀錄片,讓不少素人也躍躍欲試,不過在拍攝的過程,不要忘了嚴守拍攝倫理。此次評審委員之一,台北市野鳥學會總幹事何一先指出,拍攝時應以被拍攝對象的福祉為優先考量,因此應先認清野生動物的生態習性,配合野生動物的節奏,而非使用餌料等方式來誘騙野生動物,甚至改變其天然的習性。
每一種野生動物的習性都不同,拍攝的對象越多元,要做的功課也更多。何一先表示,無論是台北鳥會每年拍攝的月曆,或者評審生態紀錄片,都會觀察是否顧及拍攝對象的福祉,若察覺有異,這些作品絕對不會使用或推薦。
農委會副主委陳文德表示,台灣被稱為福爾摩沙,是由多元文化、豐富景觀環境及多元物種所交織而成,透過生態電影展現台灣生物多樣性;對於辛苦拍攝者應給予支持肯定。林務局長李桃生則鼓勵民眾多看生態電影,體會台灣磅礡山水與壯麗景色豐富的多樣性。
※ 活動資訊:2013生態電影節 有影秀台灣」活動期間自9月24日起至11月30日止,全國巡迴影展皆為免費觀影。推薦文與首映片均放在活動官網上,以「零距離影展」的形式呈現。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