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8日 星期三

小農經濟扭轉農業逆境 農業政策考驗候選人治理能力

2015年10月28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距總統大選不到百日,各政黨候選人政見紛紛出籠。台灣農業由眾多小農支撐,但牽涉國家安全及社會安定的農業政策,卻未見健全小農經濟的承諾。
為此,台灣農村陣線針對大選發表「台灣農業政策九大堅持」,主張以土地儲備制為核心的小農最適規模,反對壟斷資本的自由貿易,並提出國家糧食安全的具體建議,要求候選人以此為基準,提出最適農業政策方案。
台灣農村陣線於總統大選前提出農業政策九大堅持。攝影:廖靜蕙
台灣農村陣線於總統大選前提出農業政策九大堅持。攝影:廖靜蕙
昨(27)日,由長期耕耘農業議題的專家學者、實際耕作的農民、水土資源受掠奪的自救會成員,於台大校友會館共同針對大選發表「台灣農業政策九大堅持」,內容包括:
  1. 擬定具體措施,提昇我國糧食自給率至40%水準,同時榖物自給率亦應提昇至40%水準。
  2. 農業政策之制定應以維護小農生產為核心,並建立家庭農場之最適經營規模。
  3. 落實農地農用,嚴格執行「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
  4. 全面清查台糖土地,可供農用者全面回歸農牧用地,並禁止轉用。
  5. 以維護農業多功能價值為基礎,儘速建立環境補貼制度。
  6. 區段徵收惡法立即廢除。
  7. 建立土地儲備制度。
  8. 反對農業自由貿易,守護糧食主權。
  9. 禁止中資等外資來台購買農地。

糧食自給率不足  荒廢農地仍多

台灣農村陣線秘書長蔡培慧表示,去(2014)年台灣糧食自給率34.1%似乎有提升,不過內容卻令人不安,尤其是穀類自給率只有29.9%,若參考聯合國建議第三世界國家的意見,維持國家國民糧食及食品安全,穀類自給率須達40%,仍有一段距離須補足。尤其小麥自給率不到0.1%,卻仍有很多荒廢農地,更應考慮雜糧及小麥復耕。
另一方面,食品加工則能擴展白米的運用,例如發展米布丁、米蛋糕、米漢堡等,都是增加糧食自給率的方法。她認為,各參選人都應提出四年後如何達到糧食自給率40%、穀類最低水準40%的具體作法。

年輕人返鄉吧!  土地儲備、小農最適規模解農業人力斷層

依據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資料,台灣農戶平均農地面積約0.7公頃,僅有0.3公頃的農戶則總數更多。台灣農地因繼承制度,幾代下來已零細化。因此,農陣提出土地儲備制度,基於農地循環運用概念,透過縣市鄉鎮市政府轉介、租用給年輕農民;農民可依據作物種類考慮租耕面積,例如水稻五甲或蔬菜一甲,經濟規模足以讓農業所得不下於其他行業。
而小農最適規模的主張,可解決土地零細化問題,也可協助年輕人務農。蔡培慧指出,台灣農業問題與其說是老齡化,更嚴重的是斷層問題。根據主計總處的資料顯示,1990年代農業主力集中於30~40歲人口,到了2000年是55~65歲、2010年則達65歲以上。即30年來,沒有年輕一輩投入農業,逐漸形成世代及技術斷層。
面對失業率居高不下,或許能吸引中壯年重返農業,同時拓展青年農民投入。但前提是必須解決土地、資本、技術問題。而以土地儲備制度為主軸的小農最適規模,不啻是可行之路。
台灣農業世代與其說老齡化,更大的問題是斷層。攝影:廖靜蕙
台灣農業世代與其說老齡化,更大的問題是斷層。攝影:廖靜蕙。

TPP不是救經濟良藥  自由貿易需審慎以對

台灣視加入TPP為解決經濟問題的萬靈丹,然而,以自由貿易包裝強權國家壟斷資本的貿易,並不自由。蔡培慧說,農陣並不反對貿易,事實上,台灣清朝以來就出口樟腦、茶等貨物,國民政府也出口糖,這些都在審慎的國家策略下對外貿易。反觀現在所謂的自由貿易,則是讓壟斷資本的強權意志伸入我們的國家。
TPP通過後,光是美國就有十幾種國內法要改,台灣已有數十條國內法被美國視為「貿易障礙」,面臨修法配合的局面。一旦得逞,有如國家職能商品化,也就是原來應用來保障國家、人民安全的法律,轉而服務壟斷資本的強權及跨國企業資本家,成為他們掌握、予取予求的國家。
「台灣加入WTO、和中國的ECFA諸多簽署之後,不是降低關稅問題,是我們產業能不能創新、能不能面對台灣的內需去拓展在地經濟農業。」蔡培慧認為,這些問題應先謹慎評估,而非貿然加入TPP,意圖解決所有的問題。

優良農地屢成蚊子園區  徹底清查保障農用

溪州鄉公所秘書吳音寧表示,自己長期在農鄉工作,深知許多台糖土地其實是台灣最上等、最優良的農地,但是政府往往為了大型開發案,要求台糖配合釋出土地,結果是犧牲了一片又一片的優質農地,成就了一個又一個的蚊子園區。
他認為,政府應擬定明確辦法,保護台灣的優良農地,包括全面清查台糖土地、將現況可供農牧使用者變更編定為農牧用地並禁止轉用,同時應禁止包含中資在內的外資來台購買農地,以避免農地持續從本國農民手上流失。
根據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教授陳吉仲統計,全國79萬戶,有35萬戶農家農地面積0.3公頃以下。
那麼台灣農地到底有多少?依據農委會企劃處評估,台灣一旦因氣候變遷、能源耗竭等因素而使得物資無法進口,為了維持國人每天2000卡的熱量來源,耕地面積所需約78~84萬公頃之間。農糧署農業年報的可耕地面積近81萬公頃,內政部地政司預估約64萬公頃。行政院主計總處每5年針對擁有0.5公頃以上農地的農戶進行家訪,所得的耕地面積則為57萬公頃(2010年)。另一項參考數據則為農試所利用GIS估計,則為45萬公頃。(參考陳吉仲教授簡報資料。) 
【相關連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