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4日 星期二

中興新村歷史空間世界級 學者籲保存

2011年1月4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二戰後各國紛紛發展新城鎮的都市計劃,例如1956年巴西遷都巴西里亞的都市計劃,不到30年間即被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在台灣的中興新村也具備最完整的歷史現場,可躍上世界舞台與其他國家的重要文化遺產較量。而此珍貴的歷史空間,國科會為了實現總統馬英九「愛台十二建設」,硬要置入高等研究園區,又稱中科五期。
為此,國內重要的都市計畫、文化資產學者,今(4)日記者會上呼籲政府重視中興新村的歷史意義及價值,並將這項成就視為重要政績。
由文建會委託進行中興新村文化資產調查的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副教授李謁政表示,馬政府愛台十二大建設將中興新村定位為「文化創意及高等研究園區」,不料卻被國科會提報的耗資數百億的「高等研究園區」全面取代。2010年10月行政院火速核定計畫,並進入審查。在這份計畫中,完全看不到文建會文化創意產業空間。
根據李謁政的調查結論,中興新村是1956年省府以花園城市的概念而生的新市鎮,同時也是最早完成污水、雨水分流的上下水道系統,並仿英國新市鎮的開發模式,用「鄰里單位」的區域設計、低密度開發,且達到區域自足的功能,需要大面積保存的歷史現場。如省政府大樓的獨棟建築,即應列為古蹟或歷史建築;宿舍區則應維持原來密度,限制人口以及建築容積,而整個鄰里單位則以「聚落」方式整個保存下來,以集合不同類別的文化資產的多元指定方式進行保存。
李謁政擔心,置入高等研究園區的後果,恐怕將全國唯一的花園都市改造為「高等科技污染園區」。
台灣大學城鄉研究所教授劉可強說,中興新村是本土專業者首樁自己設計出來的新城鎮計畫,和同時代世界各國的新城鎮運動都具備歷史地位,也是台灣都市計畫的里程碑,它代表著過去的成就,也代表台灣的未來性。從區域發展的角度來看,中興新村扮演著中部區域發展的關鍵場域,有其價值及重要性。在後五都時代,台灣國土面臨轉型、調整,中興新村正是未來發展經驗、轉型之依據。
逢甲大學都市計畫與空間資訊學系劉曜華說,擔任都市計畫老師,在台灣400多個都市計劃當中,中興新村是唯一一個適合的教材。他認為,中科的介入是台灣政府對中興新村的誤解。劉曜華說,中興新村整體規劃有706公頃之多,若要開發應由南內轆為主,而非將重心放在規劃完成、充分實踐的260公頃現有建築。
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教授林崇熙痛批,置入高等研究園區可與苗栗大埔事件同為新「圈地主義」的代表,只會複製苗栗大埔圈地悲劇。林崇熙說,新圈地主義就是將不相干的事物置入當地,與苗栗大埔事件相似之處就是全都是工業式的植入。
在歡慶中華民國建國百年的今日,這種刨除歷史的行為令人不解,而科學園區作業基金負債高達1,125億,卻又在園區土地未充分利用的情況下舉債新設高等研究園區,顯得格外諷刺。
針對中興新村文化資產審議進度,南投縣政府文化局文化資產科長劉玉湖表示,已由中科管理局依據文建會文化資產調查研究結果,進行文化資產保存計畫,目前仍在書面資料審查階段,未定出審議時間。而本案下周一(1月10日)將進行中科五期進行第三次環評專案小組會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