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1日 星期五

縮小規模仍是毒 台灣要無污染環境

2011年1月21日台北訊,廖靜蕙整理報導
國光石化以縮小規模為環評解套,環保署也預定於27日召開國光石化環評會議,然而國光石化對於外界提出的諸多疑點,仍不願意公開討論、辯論,政府部門也坐視默認,暴露了台灣長期在環評審議過程中民主參與的短缺。台大人權暨法理學研究中心主任顏厥安即表示,國光石化凸顯台灣民主危機。另外,環團也公布有2600多位彰化學子反對國光石化,希望政府給下一代沒有污染的環境。
昨(20)日學術界人士再度召開記者會反國光石化開發,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建仁說,如果開發只為自己的好處,沒有考慮到整個環境的話,國光石化的設立將是台灣最大的環境危害之一;而台灣大學社會系副教授范雲也砲轟國光石化改名為「國恥石化」較切實。
顏厥安說,「民主不是投完票就算了,更應強調的是審議式民主,讓利害關係人充分參與及討論。」不管民間有多少反對聲音,有多少知識份子對開發政策提出警訊,卻還是無法阻止少數人一意孤行。因此,顏厥安強調「反對國光石化不只是支持環保的力量,更是支持民主的力量」。
他建議,國光石化已經有民間學者提出相當多的研究,政府應該公開辯論,而不是將決策能力放在少數環評委員身上。
台灣大學社會系副教授范雲說,國光石化就像一鍋有毒的粥,就算現在「只要」人民喝半鍋,還是不安全,呼籲政府不該讓國光石化開發。
陳建仁說,當全世界都在講節能減碳時,台灣竟然要讓一個低階的石化工業,讓台灣成為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的國家,實在很難想像這樣的狀況下,台灣怎麼成為好的世界公民、立足到世界上。
陳建仁認為,國光石化做的是相當低階的產業,他並不反對石化業的發展,像南科的石化業,便致力於高附加價值,不僅沒有高耗能、高耗水,還努力研發創造新的化工業。他呼籲石化業,應該加強自己的研發能力,減少高碳排、高耗能及高耗水。
他也呼籲21名環評委員,以謙卑的心面對環保團體訴求,並為台灣土地永續發展盡力。
目前台灣糧食自給率不足,未來有70%的糧食要依賴進口,國光石化選在農業大縣開發,造成的環境污染,將加重台灣糧食安全風險。明道大學校長陳世雄以糧食安全的角度表示,台灣如果要推動有機農業,就不能容許污染,政府不應該讓國光石化案繼續下去,而應留下雲、彰地區作為台灣糧倉,好好發展有機農業,作為適應氣候變遷的對策。他感嘆地說,歷史總會重演,而傻瓜也不會絕種。
彰化環保聯盟理事長蔡嘉陽也批評,國光石化雖說縮小規模比例卻不高,加上未來仍可能擴廠,認為縮小規模恐為緩兵之計。蔡嘉陽表示,石化業選址錯誤,不論開發是大是小都影響深遠。他也強調,國光石化一再表示他們的製程先進、污染能降低,「那就應該去更新現有的老舊廠區,而不是蓋新的石化廠。」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