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0日 星期四

沒石化業連牙膏都做不出來?學者批經濟部誤導民眾

2011年1月20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中油董事長朱少華於去(2010)年底表示,國光石化將縮小規模再送環評,預計今年2、3月會有結果。縮小後投資金額將從9千多億元降至6005億元,面積從2600多公頃降為近1900公頃。對此,台北大學經濟學系兼任教授王塗發表示,發展石化產業將更依賴石油進口,根本的問題是使得台灣經濟、國家風險提高,即使縮小規模也無法解決。
學者:經濟部誇大GDP  低估碳排放
經濟部為國光石化護航,曾於去(2010)年9月在各大報砸300萬人民納稅錢刊登廣告,表示沒有石化業,就不會有牙刷、雨傘、輪胎等產品,經濟部部長甚至說,石化產業是年產值1兆3千億的高收入產業,佔GDP(國內生產毛額)的25%,是撐起台灣經濟的支柱。對此,王塗發剖析、批評說,依照主計處最新一份「產業關聯表」,石化業的GDP只佔產值的11.46%,由此顯示產值大於GDP,GDP和產值是不同的意思。經濟部不但把國光石化的產值擴大為整個石化業,並且又把這個產值和遠小於產值的GDP相比,而得出25%的結論,根本是刻意編製錯誤的數據來欺騙、誤導人民。
王塗發再以經濟部能源局的「能源統計手冊」的資料,說明能源密集產業的表現,國內4大能源密集產業(石化、鋼鐵、水泥、造紙),使用的能源佔了36%(以2008年數據計算),而創造的GDP僅佔3.86%。整個石化產業則不到3%,但經濟部卻拿「25%」來混洧視聽。(註1)
而在二氧化碳上的表現,六輕的年碳排量為6755萬公噸,佔2008年26.5%,國光石化原來規模和六輕相同,六輕是燃煤,國光石化則改為60%使用天然氣,40%燒汽油,並說這樣比較先進,並估算年碳排量約為2000萬公噸。
王塗發以能源局的數據計算,假設燃煤碳排量為1,則天然氣為0.6,汽油3/4(0.75)。與六輕同樣規模計算,依據台大大氣系教授徐光蓉計算結果,年碳排量達4700萬公噸,為2008年的18.4%。如果再加上六輕五期擴廠年800萬公噸的碳排量,則增加了5525萬公噸,佔2008年的21.7%。
王塗發說,台灣年人均碳排量為12.1公噸,遠超過世界標準的4.5公噸,也比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家平均11公噸來得高。國光石化和六輕五期營運後,台灣的年人均碳排量將增加為14.5公噸。王塗發說,這和總統馬英九口口聲聲談的節能減碳,背道而馳,馬總統「完全喊假的」。
相同投資額  綠能產業創造更多就業
王塗發認為台灣需要發展的是綠能產業,而非高度依賴石油的石化產業。他以石化產業帶動產業發展的關聯性與綠能產業比較,以產業帶動上、中游產業發展的「向後關聯效果」係數來看,綠能產業有關的,如電子產品、光學製品、電力設備及機械設備等為1.835,而石化等高耗能產業則為1.5826,相差0.2523,也就是說,當投資100元時,綠能產業會比石化產業多創造25元的經濟效益。若以投資在國光石化的5000億用來投資綠能產業,則可多創造1250億元之經濟效益,並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因此證明真正對經濟發展有好處的是綠能產業。
王塗發說,台灣99.97%的能源仰賴進口,對石油的依賴度高,對經濟安全及國防安全影響很大,每遇石油危機,就會影響國內經濟,而綠能產業能提高能源自主性,降低經濟、國家安全之風險。
經濟部認為乙烯產量會受影響,王塗發即質疑,石油、天然氣也是靠進口,為何乙烯不能進口?他認為開放乙烯進口,乙烯進口自由化,就能解決問題,也不會有壟斷的問題;而發展石化業只會更依賴石油,國家經濟安全難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