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6日屏東訊,廖靜蕙報導
留美歸國、屬於阿禮部落的小米種原回家了!這批種原是34年前是美國來訪學者在原住民部落所採集的,原收藏於美國種苗庫,經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積極斡旋,使以返回國門。繼10日開封儀式後,已由魯凱族台大農業所博士生巴清雄馬不停蹄地分送到各部落。25日屬於阿禮部落的種原也送到了屏東縣長治鄉阿禮族人居住的永久屋。
居住在永久屋的耆老,平日參加社區的日托班,這一天也聚集在一起,迎接這批失落已久的種原。幾位魯凱耆老更是百感交集,小時候看過、久已經失傳的小米,再度回到自己的手上,內心激動之餘,也充滿盼望,興奮的心情透過歌聲傳到天際,他們以魯凱語唱歌,在歌聲中祝福小米,他們吟詠著,
耆老之一羅正吉難掩對這批小米種原的感情,他極其驕傲又感慨地對照著圖片介紹各種小米,有鳥類愛吃的balula;釀酒用的gala abalu(皆為音譯)。他很高興這批小米種原「回家」,小米是阿禮部落的主食,阿禮部落有30多種小米種原,但是現在回不去。
無法回到阿禮部落的這批小米種原,將種植在霧台部落。魯凱族有一個重要的文化,當鄰居外出時,隔壁鄰居就負起照顧、清掃家屋的責任,等到外出的鄰居回來,交還給他一個完好的家屋。今天的儀式便由阿禮部落的耆老將從美國人獲得、原屬阿禮部落的的種原託付給隔壁鄰居霧台部落,由霧台族人帶回去部落種植,有朝一日,當阿禮部落重建完成,這些種原的後代將再回到阿禮族人手中。
這一天,霧台族人由巴清雄之母代表接受了阿禮耆老的委託,儀式結束後,隨即將種原帶回霧台部落。
八八水災對霧台部落未直接造成損害,是族人引以為傲的事蹟之一,然而道路仍撞擊的支離破碎,至今仍未能完全修復,族人回家,必須沿著河床走,顛簸的路,使得部分族人退避,只得選擇住在山下的組合屋。遇雨,更是險象叢生。住在三和組合屋的魯凱族人說,山下的毛毛雨,山上可能就淹水了,近日還曾發生車輛受困途中。
即使路顛簸,但霧台部落卻是一派熱絡。巴清雄與他的父母,全副農忙打扮,隨即驅車前往離社區不遠的台地,也就是小米種原預定播種的地方,完成小米種原歸鄉的最後步驟。
阿禮有15個品種小米種原送回來,只見巴家早已預備好每個小米種植的地方。巴媽媽先撕開種原的包裝紙,將種原倒到手中,這一小撮珍貴的種原,背負了族人的期盼,巴媽媽小心翼翼地抓起地上的泥沙,和種苗混在一起,並攪拌均勻,讓種原在播撒過程分布得更均勻,播得更遠。
混雜著土砂的種原藉由巴爸爸的手播撒出去,播撒的力道,讓小小的台地佈滿種原以及族人的希望;巴媽媽隨後將播過的土壓平,這才完成播種的工作,之後夫妻兩人同心一意以魯凱語為這些種原禱告,期望能豐收,並能傳續下去到每個部落。
與家鄉土地分隔34年的小米種原終於回到土地,接著就看它們的表現了。族人對小米種原能不能成長,懷抱著期待與擔憂的複雜心情,這也是每次種完都要祝福的原因。
巴清雄說,現在正值播種的季節,而原本封存於冷凍庫的種原離開了庫房,特別是種植在低海拔的種子,必須盡快讓它們回到土裡成長,因此這段時間有如和時間賽跑,除了高海拔的力行部落預計4月播種,其餘的種苗都必須盡快送到部落。
巴清雄從信義鄉3個布農部落開始分送種原,每個部落他都親自下田播種,並做標識。很多部落透過媒體得知這個訊息,都很期待能分到種原,但限於種原有限,今年只能以長得好為目標,期待豐收後,逐年到各多部落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