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台東基翬(三仙國小一帶往北至三仙台附近的海岸)海底遍布美麗的珊瑚礁,70多座直徑6公尺、高3公尺的山形微孔珊瑚,有如海裡的小山丘,支持著魚類的棲地,基翬海底充滿生機。珊瑚礁總體檢首度於台東三仙台旁的基翬增加潛點,在杉原地區首次記錄到只能在乾淨的海域生存的貝氏耳紋珊瑚,在基翬也發現新種台灣擬絲珊瑚蹤跡。
然而,隨著美麗灣飯店及寶盛水族生態園區動工,砂石沖刷到海底,可能使得珊瑚蒙塵,進而窒息死亡。連續3年號召志工進行珊瑚礁總體檢的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昨日(8月31日)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正視不當開發對海洋生態的破壞,除了應進行「海下環評」調查海底生態,更建議將杉原、基翬海岸優先劃設為海洋保護區。
珊瑚礁體檢調查顯示,台東杉原活珊瑚覆蓋率有28-50%,基翬則約有30%,分別達到國際珊瑚礁體檢基金會「優良」及「尚可」的標準。從志工拍攝的影片中可見微孔珊瑚礁,海膽、海星、海鰻等生物;而缺席的大魚則顯示過度捕撈的痕跡。
然而珊瑚礁體檢也發現,當地活珊瑚覆蓋率每下愈況,從2009年來,年年下降;而南礁「剛死亡珊瑚」覆蓋率7%,中礁有18%的藻類覆蓋率,疑似與美麗灣度假村工程廢水及廢土的影響有關。
澎湖共生藻協會陳昭倫指出,東部開發問題長期受漠視,連帶海底生態系豐富的事實也鮮為人知。台東杉原記錄到100多種珊瑚,台東基翬多樣性也不差。種種跡象顯示,東部海域海洋環境得天獨厚。
另一方面,開發單位虎視眈眈。杉原海岸美麗灣BOT雖經高等法院判決環評無效、必須停工,台東縣政府仍發給建照,美麗灣飯店也表示將於年底營運。此外,杉原遊艇港、娜路彎大酒店、杉原棕梠濱海度假村等5、6個大型開發案蓄勢待發。陳昭倫說,一旦貿然開發,可能會導致更多未知物種消失。因為,陸地開發的砂土到了海底,覆蓋珊瑚礁,珊瑚無力去除,唯有死路一條。
台東刺桐部落代表黃苑蓉指著圖片對照20年前的杉原海岸以及正在施工的美麗灣飯店,美麗的海岸逐漸豎起水泥建築。他說,東海岸地層普遍屬於利吉層,是一種由泥質填充物夾著許多外來岩塊所組成的混同層,貿然在這樣不穩定的地層上進行大型開發案,植被移除後,一經大雨沖刷,表土很容易流失。
黃苑蓉指出,美麗灣飯店持續動工,不僅破壞杉原海岸原有美麗景觀,並且數次被人目擊在沙灘上回填不明廢土及廢棄物,這些不明物體,經大雨沖刷後流入海裡,將對海底生態造成難以恢復的危害。
而在狹小的基翬海岸就有3個緊鄰的開發案,台東縣成功鎮愛鄉協會總幹事宋明燕質疑,「這是合理、適度的開發嗎?」寶盛水族遊樂園區在離海岸幾公尺處興蓋12公頃的遊樂區,在未與居民充分溝通下,逕行開挖、施工。宋明燕表示,當地無論是阿美族婦女從事採集、學校生態教學、旅人衝浪,或定置漁網的收集,都是日常生活、遊憩的一部分,當地人不需要花8.87億蓋把人隔離在自然之外的遊樂區。他擔憂若不趕緊阻止類似的開發,不但衝擊珊瑚礁生態,也將衝擊漁場漁獲,危及漁民生計。
曾從事考古研究的宋明燕說,「鄉下人老一輩假設祖先沒在這個地方住過,表示不宜居住;基翬人不是住在上一層海階或海岸林,不會在寶盛這種空曠的迎風面上蓋房子;唯有海岸林能在颱風來襲時擋住侵害」,而寶盛在砂土層上蓋一個龐大的水溝,「等於將結構體放在果凍上」。
除此之外,杉原海灣一向是當地阿美族部落的傳統漁場,以往魚群種類及數量都相當豐富,陳昭倫認為,當地有很多原住民遺址,開發案卻未兼顧文化保存與原住民生活。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表示,政府對於海洋生態的調查不夠認真、不夠努力,因此民間才須主動投入海洋生態的調查。每遇開發案,當地居民的聲音常被政府忽視;東海岸開發案都號稱「環評已通過」、「零污染」實際上不是規避環評,就是有可能根本沒有進行「海下環評」。
陳瑞賓提出3項訴求,首先,違法開發應立即停工。對於已經高等法院判決環評無效、停工的美麗灣BOT案,台東縣政府仍發放建照,陳瑞賓質疑政府不守法,人民如何自持?地方政府不守法,中央政府可以漠視嗎?其次,有鑑於野柳納入保護區後,珊瑚覆蓋率恢復至50%,顯示保護區對海洋生態有正面幫助,因此,呼籲政府積極將杉原及基翬優先列入海洋保護區。最後,他也提到開發案應尊重在地居民,正視原住民及在地住民對於其傳統領域的使用權利。
※ 圖表附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