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5日 星期六

區域經濟發展帶動興達港 不開路更有吸引力

SAVE‧茄萣行(下)
2014年3月15日高雄訊,廖靜蕙報導
再過不久,黑面琵鷺將北往韓國繁殖棲地,3月南風還未吹來之前的早上,茄萣濕地仍可見70-80隻的黑面琵鷺,成群在溼地中覓食、休憩,不少鳥友背著望遠鏡、大砲前來觀鳥、拍鳥。這些當地居民逐漸習以為場的畫面,對於來自美國加州的SAVE成員,則是放不下望遠鏡的珍貴時刻。
黑面琵鷺覓食。(攝影:鄭和泰)

尋找社區旅遊潛力

雖是周間上午,茄萣濕地賞鳥亭仍擠滿賞鳥的人,一對高雄市賴姓居民夫婦也來此地散步,賴先生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當地自然樣貌十分完整,不該開路驚擾鳥類,道路只需給人走或自行步道;另外建議能多一點賞鳥的設備,例如加裝望遠鏡,並能植樹增加鳥類棲息地,「營造好環境,鳥就會來」。
居民的意見往往是保育關鍵,黑面琵鷺保育應兼顧地方需求。為此,SAVE成員前往附近的崎漏社區走訪,觀看社區的信仰中心正順廟之後,柏克萊大學地景與環境規劃系教授蘭迪‧赫斯特(Randolph Hester)表示,當地有良好的地理位置,若能與在地居民連結,找出旅遊潛力點與懷舊元素,可發展國際旅遊。
崎漏社區的信仰中心正順廟。

燒王船、明王墓吸引老外

當地以漁村著稱,也有王爺信仰以及燒王船的習俗,上茄萣是6年、下茄萣則12年舉辦一次,雖然頻率不及東港,但規模卻遠超過東港;因缺乏宣傳,知名度遠遠不及東港。
燒王船的地點。赫斯特在茄萣海邊素描地景。
一行人來到舉辦儀式的海邊,赫斯特在了解了這個習俗之後,深感興趣,期待能親眼目睹。他說,以國際旅遊觀點,這項活動非常具有吸引力。
另一處剛完工的海堤,則說明當地海岸地形變遷過程,原本應緩降延伸的沙灘,卻因掏沙處理不當,而形成落差,必須以消波塊、堤防防護。沙灘上原應自然生長的藤蔓植物,卻是工程單位委外的人工植栽,似乎無法適應土地條件,顯得疏落。
一行人最後來到茄萣生態文化協會理事長鄭和泰宅中,攤開當地地圖,由幾位在地居民將幾個具有旅遊潛力的點標示出來,約30個點標示出來,包括明寧靖王墓等,讓地方生態旅遊面貌更加清晰。

以區域計畫活化興達港

SAVE過去17年來持續關切各地黑琵的保育情況,從北韓到菲律賓;1997年開始,SAVE就參與台灣環境規劃和政策的制定,早年與台南市民與市政府合力阻擋濱南工業區設置於七股潟湖的計畫,赫斯特也因此公認為台灣黑面琵鷺棲地保育運動的領導者。
赫斯特指出,茄萣濕地是黑琵飛行道路上最重要的濕地之一,因此協助發展茄萣一帶區域經濟,更顯得重要。他認為過去SAVE研究的成功個案,很值得茄萣濕地周邊社區參考,藉此活化興達港,並捨棄1-1號道路南側渡假村的規劃。

保育野鳥助經濟

對於茄萣濕地面臨的道路開發,他提出3點訴求,首先,茄萣濕地已具備聯合國拉薩姆公約國際重要濕地的劃設標準,對於一個國際重要濕地而言,從中開闢馬路是很不可置信的一件事,台灣雖非聯合國會員,而無法將茄萣劃設為國際重要濕地(Ramsar Site),但是此政策的形成,仍然令人無法接受。
造訪茄萣溼的候鳥包括小水鴨、白眉鴨、琵嘴鴨和尖尾鴨等(鄭和泰提供)
其次,目前黑面琵鷺在此濕地的分佈情況仍未穩定或明朗化,實在不宜有任何輕舉妄動。
「我們無法將野鳥當作籠中鳥一樣地看待,要求野鳥只在劃定範圍內活動」赫斯特說,黑面琵鷺所需的棲地範圍通常是200公頃以上的完整棲地,現在茄萣濕地的南北側都還有緩衝腹地,也提供了多樣性的生態棲地,尤其南側腹地;若再有開發,勢將衝擊現有生態。
最後,在國際上,很多生態保育初期的推動案例,看似開發和保育兩方之間會有衝突,然而,後來結果都發展成為保育野鳥會對在地經濟有長足的助益。
茄萣濕地位處於高雄和台南兩座城市之間,若能積極保護興達港特定區的藍帶和綠帶,將道路開闢經費轉移到興達港的再生,或者連接高鐵的交通動線,在長期來說,是更健康的經濟。(系列報導完)
SAVE的理念
SAVE長年致力於保護瀕危的黑面琵鷺,黑面琵鷺每年的遷徙範圍包括台灣、中國大陸、日本、韓國,以及其他東亞國家。
SAVE擅長結合土地規劃、科學、參與式設計的手法創造永續的替代方案,為在地居民、黑面琵鷺、自然生態系統創造更大的效益。
SAVE也曾擔任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總體規劃之顧問。過去17年以來,SAVE活躍於台灣、日本、韓國等地,致力讓人們了解:健康的濕地環境與黑面琵鷺棲地不僅對生態有益,同樣也有益於經濟。
詳細資料請見SAVE網站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