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3日 星期三

台灣鰻魚多樣性世界第一 學者:分門別類很重要

2015年12月23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聽到鰻魚,你只想到做成鰻魚飯的日本鰻嗎?其實鰻魚類群多采多姿,海生館即將出版的「台灣鰻魚研究學術專刊」中,即紀錄台灣多達14科75屬207種鰻魚,多樣性居全球之冠;14篇論文中,即為台灣增加42個鰻魚物種,包括1個新屬、13個台灣新種以及29個新紀錄種。由海生館副研究員何宣慶籌畫出版的研究專刊,明(24日)將刊登於國際期刊《Zootaxa》。
何宣慶指出,在全球生物多樣性快速消退之時,保存生物標本深具重要性,尤其像鰻魚這類深海物種,研究更艱難,至少要先替下個世代留下證據,並透過基礎分類,提供正確資料。
台灣扁鰻是相當罕見的特有新屬新種。圖片來源: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台灣扁鰻是相當罕見的特有新屬新種。圖片來源: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大家所熟知的鰻魚主要是浦燒鰻(日本鰻)以及紅燒鰻(海鰻),其實鰻魚的種類多樣性相當高,全球從淡水、淺海、珊瑚礁到深海,將近一千種鰻魚。

日本鰻。圖片來源:Wikipedia.jpg
日本鰻。圖片來源:Wikipedia.jpg
鰻魚拉警報
鰻魚飯中的鰻魚是日本鰻鱺Anguilla japonica,2014年IUCN將日本鰻以及美洲鰻列入紅皮書的瀕危物種。
野生物貿易研究委員會(Trade Record Analysis of Flora & Fauna in Commerce, TRAFFIC)與IUCN出版之報告指出,日本鰻因資源枯竭,造成各國採捕其他鰻種之鰻線,因此建議將所有鰻魚皆列為CITES附錄物種加以保護。

從下雜魚  一窺海洋的豐富與衰亡

東港、大溪、南澳這幾個漁港,漁船回港都帶來大量的深海「下雜魚」,這些混獲誤捕的物種,長期以來都未能仔細辨識其面貌,但對海洋研究人員卻是寶藏。
原本專攻鮟鱇魚分類的何慶宣,也因地緣之便,常到漁港,也獲得東港漁民的支持與協助,得以在下雜魚中挖掘海洋的秘密。近十年來他從下雜魚中採集了上千尾鰻魚標本,透過於國外專家的合作、逐一鑑定,得以找出新屬或是新種。
深海魚類是現在科學家研究的重要課題,包括對深海環境適應如何應用在醫學上;鰻魚更扮演了海洋能量的循環的角色。
這些非漁業目標物種的下雜魚,最後的命運都當成石斑魚、寵物飼料;另一方面,全球都面臨魚類越來越少的處境,而這些以底拖網撈捕自300~500公尺的魚種中,也揭露底拖網對深海魚類的影響。
何宣慶說,大多鰻魚都能游很遠的距離,此次多數屬於深海鰻魚,終生侷限於小區域,底拖網對牠們威脅尤其明顯。
不具經濟價值的海洋生物,成了雜魚。攝影:施月英
不具經濟價值的海洋生物,成了雜魚。圖片來源:本報資料照;攝影:施月英。

基礎分類學  為魚類研究打根基

「如果我們不認真思考如何永久保存這些生物樣本,或許這些沒有名字的新種會在我們發現它們之前就滅絕了!」何宣慶表示,生物標本的保存在基礎分類學上深具重要性,正當全球生物多樣性快速衰退的情況下,至少能為下世代留下證據,並透過基礎分類,提供正確的資料。
國際間由於基礎分類學逐漸式微、人才斷層,而在海洋生物分類裡,深海魚種尤其不易;因此近年來常以團隊合作、工作坊的形式,鎖定類群進行分類資料的檢視。參與研究的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長邵廣昭即表示,當前分類的人才越來越少,跨國合作是有必要的,如此一來大家才可以快速解決分類問題並共享成果。
基礎分類學有何重要性?分類的準確度可說是保育或永續利用的第一步,何宣慶舉例,過去以為小魚乾都是同一種,後來逐漸發現還可細分好幾種,如果不做好這些資料,就無從依據個別魚種的族群數量進行管理。標本的必要性仍無可替代,雖然分子科學提供遺傳資料,卻仍需輔以標本確認型態上的區別。
這是海生館繼2012年發表台灣軟骨魚多樣性研究專刊以來,第二次以群體來研究同一類群魚種,再度發現台灣海域鰻魚這類硬骨魚的多樣性。
台灣鰻魚多樣性。圖片來源:海生館;環資中心後製。
台灣鰻魚多樣性。圖片來源:海生館;圖片後製:環境資訊中心。上:南海草鰻是相當罕見的台灣特有種,近幾年來只發現過兩次。
下:邵氏蛇鰻是以中研院邵廣昭博士之姓來命名,也是台灣特有種。
台灣鰻魚研究學術專刊搶先看
台灣過去曾經發表過42個鰻魚新種,其中有36個物種為有效種,且高達23個台灣特有種。本次發表的新屬新種「台灣扁鰻」以及「台灣前肛鰻」只發現在台灣,因此以它們的模式標本產地台灣來命名。「台灣扁鰻」是台灣歷史上第三個鰻魚新屬新種。
跨國學者合作發表三個草鰻新種
美國史密遜研究院學者與澳洲、日本、台灣及越南學者合作,描述3個分別產自台灣、澳洲及越南的新種,其中南海草鰻是台灣特有種,用來描述新種的兩個標本都是從東港的下雜魚堆所採集。
台灣蛇鰻物種高達60種,居全球之冠
何宣慶與美國加州科學院John McCosker合作發表三個蛇鰻新種,分別為多椎鰭蛇鰻、邵氏蛇鰻、雙色蛇鰻,三個物種都是台灣特有種。同時他們也將台灣的蛇鰻科物種增加到60個種,是目前全球單一科別鰻魚中物種最多的國家。
台灣產前肛鰻物種超過全球紀錄一半以上
何宣慶與兩位美國學者重新檢視台灣的前肛鰻物種,共計確認有2屬8個種,包含一個新種台灣前肛鰻。佔全球13個物種超過一半。
其中有3個是台灣特有種。台灣前肛鰻與前肛鰻相當接近,研究人員從數百隻標本中逐一鑑定,最後確認只有四個標本屬於台灣前肛鰻。

尋找台灣鰻

台灣魚類生物多樣性高,不但種類占全球1/10,從單一類群來看也是如此,以新鰻屬為例,全球12種,台灣就發現7種,6個是台灣所發表的新種,且有3個是台灣特有種。
本次參與發表的學者有台灣、日本、美國、澳洲、越南、泰國以及馬來西亞等,此項國際合作研究涵蓋了7個國家14位作者。
本次研究最困難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是最後一篇「台灣鰻魚名錄及附註」。邵廣昭指出,早年由於資訊不夠發達,因此多有學名誤用的現象,這次整合了全球專家的意見,重新則檢視過去所有的論文、書籍,總結台灣過去一百多年來所有鰻魚研究內容,得以認知台灣鰻魚多樣性遠超過世界所有國家。
台灣的鰻魚研究簡史
1967年前台灣博物館館長陳兼善教授全面檢視台灣鰻魚,共紀錄65種,包含4個新種。
1993年出版的台灣魚類誌中,將台灣鰻魚物種增加到108種。
2015年由中研院、台灣海洋大學及海生館等單位研究人員,邀請當今全球兩位最具權威的鰻魚分類學家共同參與研究,發表「台灣鰻魚研究學術專刊」,紀錄台灣鰻魚多達207種,包括1個新數、42個新種(包括13個新發現種、29個新紀錄種)。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