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靜蕙
屏東縣政府於1月18日通過旭海觀音鼻自然保留區審查會議,劃設範圍以避開原住民保留區土地做為解套。結論一佈達,當地四鄉民與環保團體兩樣情。支持者認為留住1%的自然海岸線,反對者為消失的公路頓首,這些反應或能讓人理解,有趣的是台東縣政府的反應。
牽動全國民眾關注焦點,位於安朔旭海路段的台灣環島公路網僅剩的缺口到底能不能成為一個活口,或者終究要封閉讓台灣成為「堡島」?18日於屏東縣政府召開「旭海-觀音鼻暫定自然保留區」審議會,上午由當地地主發言,主席雖逐一唱名92位地主,請地主發言,但屏東縣牡丹鄉代會主席潘壯志仍不滿意,率眾杯葛會議進行,會議陷入混亂。(更正註)
到野外觀賞大自然,生長在野外的花、草、林木是這麼自然而然、茂盛地存在,但是這些植物數量正在逐漸減少。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與台灣植物分類學會經過3年的調查,依照IUCN的定義,完成「台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報告,4000多種野生維管束(蕨類及種子)植物中有21.5%列入受威脅物種,再不積極保護,恐成為明日的記憶。
無尾港位於宜蘭縣蘇澳鎮,佔地將近102公頃,原是一處沼澤濕地,也是北台灣兩大雁鴨度冬區之一。1993年正式公告為「水鳥保護區」,成為台灣第一個水鳥保護區,接著也公告為台灣第3個野生動物保護區。
萬物相生相剋的道理,不斷在生態系中上演,維持平衡。特生中心兩爬類研究室先是在幾年前從台灣原生龜柴棺龜的排遺物發現福壽螺口蓋,之後也在一次野外的調查中曾發現,生活在水域中、雨天大量產卵的狹口蛙類蛙卵,一天內被福壽螺掠食殆盡。由此食物鏈關係,說明了外來種福壽螺掠食本土種小雨蛙,另方面也成為台灣原生龜類的食物之一,並證明了每個物種都有其生態地位,不容忽略。
台灣社會雖然進口基改作物,但是田間種植基改種苗卻未有申請成功的案例。去(2011)年12月5日由亞洲大學及中研院合作研發的「亞大中研1號紫米」品種權申請書送進農糧署審議,其中因牽涉T-DNA轉殖技術的使用,被視為基因改造種子,要求按照相關規範、流程進行申請。研發團隊雖極力否認此品種為基改品種,但有義務加以說明;農委會也應對此加以釐清,做好萬全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