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為了生存競爭需要,常會演化出某種行為,位於苗栗大湖汶水的雪霸國家公園園區目前盛開的台灣百合,就會以「擺頭」的方式求生,多年前在行政中心與遊客中心中庭栽植的幾棵台灣百合(Lilium formosanum),如今已在整個園區內大量自然繁衍,白色花朵正在進行著野外的「野百合運動」。


在國光石化環評中提出一旦興建營運所排放的PM2.5,將使全國人民平均壽命減少23天的學者中興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教授莊秉潔,因其提出的警訊使得民眾高度關注工業開發與健康風險關聯,並使得國光石化喊卡,去(2011)年再以環保署資料庫推論「六輕排放一級致癌物砷、鎘,佔中區總排放量4成以上」卻挨告。不容學術自由遭踐踏以及不讓大企業以高額賠償金及司法程序製造學術界寒蟬效應,學界團體以及70多位國內學者決定發起連署。
屏北高中原住民專班今年將有5位代表台灣前往荷蘭參加「國際環境守護組織(Caretakers of the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CEI)青年年會」,22日地球日當天,台灣地球憲章聯盟與清華大學也在屏北高中舉辦一整天糧食安全的環境教育研習,由獲選的5位學生擔任司儀及主持人,現場學生提問踴躍,顯示對糧食安全以及世代正義的關注。
由清華大學與屏北高中合作的小清華計畫,今年與台灣地球憲章聯盟合作,推派5位代表參加即將於荷蘭舉行的第26屆「國際環境守護組織(Caretakers of the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CEI)青年年會」,5位代表將以發表「確保未來的糧食安全」的報告,讓原住民守護糧食的傳統知識在國際發光!
行政院版食品藥物管理法修訂法案提不出來,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11日倒先開出定萊克多巴胺(瘦肉精)ADI(Acceptable Daily Intake,人體每日可接受攝取量)值。昨(24)日立委尤美女及田秋堇召開記者會,多位學者專家認為ADI值是為萊克多巴胺解禁暖身,在修法前夕,再度表示瘦肉精零檢出,食品安全應納入預警原則,做出符合國民利益的決策。記者會中,尤、田共同頒發「最佳銷售員」獎座給總統馬英九,諷刺其在開放含瘦肉精美牛的表現。
吃肉擔心有瘦肉精,那麼買菜呢?台灣綠色和平組織繼2月8日公布知名超商仍販售農藥殘存超標的蔬果,經過2個月再出擊,從全台各地6家知名連鎖超市和大賣場的36個新鮮蔬果樣本,共20件驗出農藥殘留,比例達55%。
珍稀保育類螢火蟲「鹿野氏黑脈螢(Pristolycus kanoi)」現蹤東眼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新竹林區管理處提醒民眾一睹鹿野氏黑脈螢風采之餘,也能關心保育,切勿捕捉,讓其美麗的身影在山林裡飛舞。
核二廠反應爐錨定螺栓斷裂事故,雖經16日立法院教育委員會決議暫緩,但照慣例,一旦台電提出復機申請,原能會就得3天內審議完畢同意啟動。為此,環保團體20日在立法院前設立「台灣末日鐘」,提醒民眾,一旦台電提出申請進入審查,台灣將進入核災的倒數72小時計時。
桃園縣楊梅的731號池,曾擁有北台灣數量最多的台北赤蛙群,隨著周邊環境水泥化,能不能維繫台北赤蛙族群,引起當地團體關注。據了解,當地台北赤蛙族群數,十年來,由上千隻降到500隻左右,若不積極保護周邊溼地,台北赤蛙族群恐怕難以延續。
台電核二廠一號機核子反應爐日前發生底座錨定螺栓斷裂,台電花了上億元請原廠美國奇異公司提供檢修計畫,完成6支錨定螺栓的更換修復,並預定20日恢復運轉。然而在事故原因未能掌握清楚,無法判斷真正的原因為何前,環保團體要求停止運轉,甚至不惜夜宿立法院。環團要求原能會公布事件真相,也呼籲民眾電選區立委,要核二停止運轉。
羅東林業管理處為了鼓勵民眾親近大自然,今年推出一連串步道尋訪兌換藏書票活動,一季一步道,讓民眾「有呷復有粒」,民眾走完全程,將標示日期的留影親送羅管處幾個指定地點,即可換取限量藏書票,春季指定步道為九寮溪步道,走訪崙埤部落正是時候!
玉山以及雪霸等高山國家公園常吸引登山客前來朝聖,因此不得不增加人為設施,但這些設施以及人類行為又會對野生動物產生甚麼影響呢?昨(10)日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生物多樣性成果發表會上,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博士後研究員姜博仁以排雲山莊為例所進行的調查,發現戶外垃圾桶的廚餘會吸引黑熊等大型野生動物覓食,活動範圍重疊將引發不可預期的傷害。
台灣除了進口的大豆、玉米含有基改細節,事實上還有一款自製的基改木瓜在市面上由南到北流竄,這款由實驗室逸出的基改木瓜雖已通過農委會田間實驗,卻未通過衛生署審查。台大植病系副教授洪挺軒表示,除非糧食問題已經鋪天蓋地而來,否則台灣沒有理由吃GMO作物。
台灣民眾生活周遭的豆類、玉米製品,超過一半是基改作物。《欺騙的種子》一書揭露跨國生物科技公司為了獨佔種子市場,在基因改造技術十分不穩定情況下,硬是透過官僚體系做出有利企業卻不見得符合民眾福祉決定。作者傑佛瑞‧史密斯(Jeffrey M. Smith)接受專訪時指出,目前沒有安全的基改食品,民眾應立即避吃基改食品。
描述跨國企業種子商為了私利勾結政府做成有利於企業利益的《欺騙的種子》一書在台灣短短一個月時間,已經3刷,作者傑佛瑞‧史密斯(Jeffrey M. Smith)也於近日來台,8日下午台北誠品信義店座無虛席,不少民眾一睹作者風采之餘,更關心的是基因改造所造成的影響。
何宣慶此次即將發表在新加坡大學所發行的萊佛士動物學刊的新種中,其中一個是以模式標本產地墾丁為名,直接命名為墾丁擬鱸,是所有已知魚類中,首次以墾丁國家公園命名者。墾丁擬鱸以前常被誤認為邵氏擬鱸,但仔細觀察,兩者的色斑有不少的細微區別。
另一個新種紅斑擬鱸則跟何宣慶之前發表的尾斑擬鱸很像,但是尾鰭少了黑斑這個特徵,而且多了許多紅色斑點。為了慎重起見,何宣慶還跟中研院邵廣昭教授及博士生張家豪一起合作進行DNA檢測,直接證實了他的新種和相近的兩個種早已經分化成不同的物種。
你曾經注意過你吃的魚是什麼嗎?上菜市場偶爾遇到魚販回答不出來名字的魚,或許買回家後先別急著吃,牠可能是新魚種!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助理研究員何宣慶,幾年前上菜市場買魚,就曾意外發現世界新種「尾斑擬鱸」[注],之後,他一頭栽入擬鱸的世界,至今已在國際重要期刊,發表多項新種擬鱸論文。
隨著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CPFC)第八屆年會落幕,全世界最重要的鮪魚棲地在美、韓兩國杯葛下,不但袋狀公海劃設保育區無望,鮪魚撈捕量也未見降低,幾種被IUCN列為不同「危」級程度的鮪魚,處境更加艱困,作為中西太平洋漁業強權、極重度倚賴鮪魚資源的台灣若不覺醒,恐怕成最大的輸家。
關乎全球近7成鮪魚存續的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estern and Central Pacific Fisheries Commission,WCPFC)第8屆年會3月30日落幕,其中涉及漁業永續以及海洋保育的幾項方案,包括已於2008關閉的1、2號袋狀公海、人工集魚器禁用、減少瀕危鮪魚捕撈量皆因各方意見分歧,未達成協議,仍就原有的管理措施持續執行至本年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