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4日 星期一

【森林水鄉】跟著導覽員走讀東源濕地 部落產業發展有契機

【台灣濕地網】森林水鄉
野薑花盛開的季節,微風中飄來淡淡的花香,此時最適合走訪屏東牡丹鄉的水上草原,草原盡頭是歌聲與笑聲。於是我們想像著,唱歌的是排灣族人,大笑的是漢人。為什麼?因為那種因大自然觸動而驚喜的開懷大笑,早已寫入排灣族人的歌聲中。
東源濕地是一片水上草原。攝影:廖靜蕙
東源濕地是一片水上草原。攝影:廖靜蕙

搖滾濕地

東源生態導覽解說員vacuwu幾年前回到家鄉,平常是木雕藝術家,現在還多了一樣身分,像這樣穿著族服,擔任解說導覽的工作,帶著來自全台各地的遊客,在溼地裡邊跳著舞邊昂首高歌,體會先人留下來的這塊沃土之美。
赤腳走在「草」裡,對來自都市的人有些不適應,但接觸到土地的那一刻,就像認識很久的朋友般,密貼著土地。
「這種感覺真好!」即使已經年近半百的旅人,在這片土地上,仍是稚子。
不過這片水上草原可不是隨便能進來的,水上草原排灣語稱為「pudung」,為「角落、邊緣地帶」之意,在當地族人的認知中屬於部落禁忌之地。因此,在此活動之前,遊子必須先向祖靈祈福。
「打擾了,祖靈們,請賜給我們認識大地的智慧,以及守護大地的勇氣!」心裡這麼默禱著,一邊走入草原中,感受著土地如海浪般搖擺,舉步間,來自城市生活的煩憂,讓這片草原舒緩了,吸收了!
跟著解說員跳段原住民舞蹈吧!在vacuwu宏亮的歌聲中,眾人一邊艱難著舉步跳舞,不時因腦內啡的刺激而尖叫、大笑,在這塊搖擺的草原上跳舞談何容易,每個人難免或摔或跌,身上沾上了泥巴,索性拋開一切伸展身心!
來水上草原搖滾一下吧!攝影:廖靜蕙
來水上草原搖滾一下吧!攝影:廖靜蕙
因為喜愛家鄉美麗的景色,vacuwu在歷經北部的職場生活後,30多歲帶著小孩重返家園,每天投入木雕創作,或接木工訂單為主業,假日就接受鄉公所安排解說導覽行程,雖然以都市標準,收入顯得微薄,生活面卻是都市生活無可比擬的滿足。

喚醒森林

水上草原其實是盤根錯節的李事禾草以及鋪地黍。由於溼地生態豐富,已列入國家級重要濕地,受《濕地保育法》保護。
東源舊稱Maliba,是地勢東西向的縱谷平原,由於地勢低窪,容易形成沼澤。當地居民以排灣族為主,日治時期之前為外麻里巴(maljipa,現今屏東枋山溪上游)部落的族群,日治時期因集團移住政策遷居而來,族人隨即利用沼澤地形,胼手胝足種植水稻等經濟作物。近年來由於經濟型態改變,水稻田廢耕,取而代之的野薑花,無論景觀花香都深受遊客喜愛。
東源濕地大多為公有原住民保留地,加上溪畔一部分私有地,佔地面積約12公頃,包括哭泣湖、桃花心木森林及長滿野薑花及水社柳的溼地生態區,牡丹鄉公所已規劃為東源森林遊樂區,並委由東源社區發展協會管理,經營生態旅遊,透過社區制定部落公約來確保脆弱的濕地生態,並成為年輕一輩的共識。
跟著東源部落青年會幹部孫銘恒走訪東源森林遊樂區,沿著哭泣湖畔,純熟地講解當地人文、自然資源,即使是路基掩埋的廢棄物裸現,也是環境教育中的一環。
左:水社柳;右上:佈滿睡蓮的哭泣湖;右下:野薑花。攝影:廖靜蕙
左:水社柳;右上:佈滿睡蓮的哭泣湖;右下:野薑花。攝影:廖靜蕙
哭泣湖又名東源湖,是屏東牡丹水庫的源頭,是1940年間建立的人工湖,不僅提供199線下游所有村民的灌溉水,也是東源部落重要的水源。部落稱為(Lja-kulji),「kutji」日語原意為水源匯集的地方,因發音近似「哭泣」,又有「哭泣湖」之稱。
沿著湖畔漫步即可見整群的台灣特有種水社柳(Salix kusanoi)族群數量相當稀少,主要分布於海拔分布1,000公尺以下濕地,東源濕地推估約有1500株,是全台灣最大野生水社柳族群所在地。
湖畔邊的馨香森林,這幾年鄉公所野薑花季都在這裡舉辦,旅客也可在此休憩,假日時還有部落阿姨們展售時令特產,並提供森林餐吧,可以吃飽又可以帶走伴手禮!部落產業由此展現生機,孫銘恒即表示,最想讓遊客認識部落的歷史文化,並透過生態旅遊讓族人保育下來的土地生生不息,成為文化實踐的場域,並能提供族人微型的區域產業。
到馨香森林裡漫步嬉戲,也有舒適的吊床。攝影:廖靜蕙
到馨香森林裡漫步嬉戲,也有舒適的吊床。攝影:廖靜蕙
莫拉克風災後,沖入了大量外來種的睡蓮,不到4年間遍布東源湖,今年12月部落首度舉辦東源部落工作假期,邀請旅人一起在寒冬中拔除湖中的睡蓮;經過三天的努力,清除了1/3的睡蓮,未來還會陸續舉辦。
5~10月野生的野薑花盛開,吸引了遊客的焦點,但是此地更有珍貴的自然資源,則需仔細觀察發現。
根據真理大學生態觀光經營學系莊孟憲老師「屏東縣牡丹鄉東源濕地保育行動計畫(第2階段)」調查報告,東源濕地周邊山地是東台灣赤腹鷹與灰面鵟鷹過境的重要路線;而桃花心木、四角藺、紫蘇草、掌狀莎草及菲律賓穀精草的美麗倩影。因原生之馬兜鈴科、芸香科、蘿摩科等蝴蝶食草植物仍大量散布,故滋養著接近50種以上之蝴蝶。
東源濕地草本植物多樣性豐富,其草澤生態系的重要性與北台灣宜蘭縣「草埤」相呼應,其生物多樣性的價值亟待學界與政府重視。莊孟憲也協助規劃「東源濕地生態解說員培訓」課程,以生物資源介紹與調查解說為主軸,輔以文化景觀與生態旅遊課程。

重返部落

這幾年因為生態旅遊、解說導覽課程等設計,部落產業初見雛型,一些年輕人選擇返鄉。他們常不定期聚會,討論部落發展,並依所長撰寫計畫對外募資。
大學畢業後,孫銘恒曾擔任過幾年的代課老師,因緣際會下,東源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邀請他協助影像紀錄,才使得他有機會回到部落生活。在參與阿塱壹解說員培訓,更進一步檢視自己家鄉的歷史人文、自然生態。
牡丹鄉公所不但舉辦解說導覽課程,訓練部落解說導覽員,透過導覽解說取得合理報酬,東源青年會解說員也提供20%回饋機制,作為部落公共事務基金。
教育背景出身的孫銘恒,也從部落孩子們的課輔做起,以文化與環境等元素,如射箭、口鼻笛以及夜間導覽,教導部落孩子,也教他們採訪、攝影、文字撰寫、影像編輯等,以此讓部落文化得以傳承,也讓孩子們認識家鄉,與土地連結,進而以此為榮。
牡丹鄉公所為維護生態環境、考量遊憩安全與品質,並尊重原住民部落傳統習俗及保留地土地權益,建議水上草原遊憩行程由本地導覽解說員引導進入,遊客可事先洽詢:
牡丹鄉公所農業觀光課 08-8831223
東源社區發展協會 0905232199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