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6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消費者穿在身上軟綿保暖的兔毛製品可能來自生剝活體的成品!動保團體15日揭露中國瀨兔養殖及剝皮錄影帶,每件皮草都來自一條生命,提醒消費者,勿以為「兔毛」是可再生較不殘忍的商品,呼籲消費者減少對動物造成的痛苦與殺戮,選購其他人造材質的衣物保暖。
在進入華人兔年同時,每年有來自中國、數以千萬計的兔子,因為皮毛的需求被屠宰、剝皮,成為「兔草」,它們用在各式服裝、鞋靴、配件及吊飾上。更有不少人甚至認為兔毛有如羊毛,只是將毛剃下,之後可以再生。
然而事實卻非如此,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公佈的錄影帶顯示,占全世界兔毛供應量9成以上的中國,許多兔子雖被電暈或癱瘓,但還未死亡,即被活活剝下毛皮。大型屠宰場先將兔子電擊後,將兔子單腳掛在鐵勾上便開始剝皮;小規模飼養的農戶,許多則自行屠宰。
此外,這些皮草再經過一連串的藥物洗滌、浸酸軟化、鞣製、各式顏料的硝染過程,不知累積了多少種如甲醛、硫酸、鉻等各式化學藥劑及重金屬,最後製成各式各樣的產製品販售給不知情的社會大眾。
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說,這些飼養的農民並沒有因此而致富,而飼養製造皮草過程所造成的污染將河流染成紅、藍、綠等顏色,當地農田因此受損,造成食品安全風險,無法達成永續。
陳玉敏指出,10年前全中國獺兔飼養已達年產量1,000萬隻,供應獺兔皮(草)市場,占世界產量的9成以上。國內的兔毛、兔草服飾及相關製品均屬進口,主要來自中國。根據動社統計,2006-2010年11月台灣毛皮、皮草服飾及製品共進口了128,783「公斤」,中國是最大供應國,每年輸入量占全年進口總量比例達4-7成。
點選各大購物網站,充滿這類廉價的皮草,衣物、編綴、飾品等,動社表示,以兔草產製品為例,市面上只要1、2千元即可買到兔毛背心或兔毛領外套,4、5百元就可買到兔毛球圍巾及鋪著兔毛的鞋,2、3百元可以買到兔毛帽及手套,30元即可以買到兔毛髮圈。
為避免民眾不知情而購買皮草製品,立法委員蔡煌瑯已提案修訂「商品標示法」,要求各式含有動物毛皮成分的衣物、飾品之標籤,須清楚標示原料、材質及產地。
生來被利用的瀨兔
根據網站上資料表示,瀨兔原名雷克斯兔系,其始祖是二隻突變短毛兔,1919年法國農場為了取得優質的毛而加以改良,現在的雷克斯兔被毛,被大量的運用在紡織業上。
牠們同時也被當成肉兔。
動社調查結果顯示,人工飼養的獺兔約4週時,便被迫離開母兔跟其他小兔關在一起約3到4週;此後5至6個月,為避免相互打鬥造成毛皮受損,需單獨飼養在環境枯燥的籠子裡。等到冬天來臨,身上的毛變厚時,就需宰殺取皮,結束短暫的生命。
但這些被飼養來供應肉、毛、皮的兔子,一生都被關在窄小的鐵籠裡,往往連伸個懶腰的空間都不夠,更別說可以玩耍、跳躍或者伸長身體、豎直耳朶等,許多兔子的脊椎骨因此彎曲變形。
此外,條狀或格狀籠底會讓兔子很不舒服,常造成兔子的後腳受傷,形成「皮膚炎」(腳瘡),進而感染發膿。而籠底下的糞尿經年累月堆積,氣味造成兔子眼睛不適,導致嚴重感染。
動社依據科學家研究指出,社群性的兔子被單獨關籠,是一種被迫「社會孤立」的折磨,空無一物、單調枯燥的鐵籠,常導致兔子不斷啃咬鐵籠的刻板行為,或是過度自我理毛的「自殘」現象。且母兔被迫和仔兔分開,無法照顧仔兔,往往會造成母兔緊迫,發生吃掉仔兔的異常行為。
動社表示,兔子是很聰明的社群性動物,壽命可達10年之久。在野外,牠們是群體生活且有複雜的窩。最喜歡做的事是玩耍、跳躍和互相理毛。母兔會築巢,哺育、照顧仔兔,直到幼兔可以離巢。台灣養兔規模小,2009年底全國有29個農戶,飼養14,813隻兔子,主要供應肉用、寵物與動物實驗用市場。
學者: 除了宰殺動物還有其他保暖選擇
輔仁大學織品學系主任鄭靜宜表示,為了保暖使用動物皮草有其歷史及必要性,如極地的愛斯基摩人,必須靠動物皮草保暖。「但皮草不是唯一能保暖的。」鄭靜宜說,台灣地處亞熱帶,保暖是有其他選擇,如羊毛、棉製品或人工纖維中的壓克力纖維,或最近流行的百變圍巾使用的尼龍纖維等質材,都能達到保暖的效果。
在指導織品材料學過程中,鄭靜宜常提醒學生不應以不適當對待動物的方式來得到個人利益,讓單純的消費者當成衣服穿,強調以合理、合法方式取得各種材料的重要性。
台灣早已制定「商品標示法暨服飾、織品(內衣、毛巾)標示基準」,消費者可透過標示了解服裝的成分,避免購買殘害動物生命的製品。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尊重生命 拒用皮草」連署行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