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9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富含淺山生態系,有山、有水、有森林,近期還發現有保育類物種穿山甲幼獸的202兵工廠(國防部軍備局生產製造中心第202廠),將為中央研究院(開發單位)發展「生物技術產業」之須,變身為「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繼1月17日環評決議「補件再審」,4月18日再送環評審查,包括設置的必要性及選址適切性等源頭問題仍無解,再以「補件再審」收場。
千兆難抵一溼地
環評會現場,作家張曉風親臨關切。他質問,如果自己很有錢每年給馬英九1千兆美金,一直付到2111年,可以造出一個202溼地嗎?站在台北市民立場,202溼地是無可取代的。
張曉風曾聽人比喻中研院是漂撇的少年郎,不愁找不到對象,何苦搶隔壁鄰家的有夫之婦(202兵工廠)?擔心中研院帶頭開此風,大家有樣學樣,慈濟(內湖基地土地變更案)也跟著學。政府應該做好樣,不要做言不及義的事情;他主張對202最好就是什麼都不做。
群聚效應只考慮產業面向 沒有國安思維
荒野保護協會專員黃詩涵說,若以群聚效應來考慮目前區位選址或許合適,但就整個生態或國家因應氣候變遷或環境災害加劇,永續國土的目標考量下是否也如此?質疑群聚因素為首要考量之適宜性。
環委洪振發也認為中研院考慮的群聚效應,若為了產業,規模實在太小了,若此案成功是否擴充,是不是還需另闢地?若是如此,何不現在另擇他址。
地球公民基金會董事長、台北大學副教授廖本全認為,中研院的選址說明只強調產業群聚效應,證明此案根本沒有選址過程,只說為什麼要,一定要,卻沒有提出任何取代方案。
台北市應拿出都市計畫政策
廖本全說,本案應以台北市城市發展來看,否則環評將淪為個案變更工具。台北市超級過度發展有目共睹,大家仍在搶僅存的、稍稍平坦的邊際土地。而中研院在本計畫的表現就是「發展主義」,先發展後環保,並加入都市蔓延之搶地行列,使得本計畫成了台灣社會最壞的示範。
計劃書中提到引進2000多人,這些人的生活需求,所引起的環境衝擊不會是個案性的衝擊而將是全市性之衝擊。因此,不應以切割、小面積的方式進行環評,這樣看不出問題,而環評也將變成背書的工具。應先釐清台北市都市發展的政策,再來談該或不該、可或不可。
此外,他再度呼籲應將社會衝擊、土地利用、土地徵收、用水等,對個人、團體、社區正反面的影響評估,不能只是文字說明,還須分析評估。
動物實驗研究中心選址
動物實驗研究中心選址將造成連鎖效應。202兵工廠長侯惠文分析,開發計畫將實驗動物研究中心蓋在火炸庫現址,因此,火炸庫必須搬遷,將造成增蓋防爆牆,又因需緩衝帶就必須徵收生態研究區部分土地。但若不選在現址,則可不蓋防爆牆、不徵收民地,約可省下20幾億經費。
環委鄭福田也質疑實驗動物研究中心及5棟建築物配置,國內已有200多個,有必要將位置設置在此嗎?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秘書長林子淩認為,開發單位應採納委員與各單位的建議,改正國家實驗動物中心設置區位的缺失,開發單位應努力尋求替代方案,甚至改以零方案。
火工區搬遷應同案列入環評
前一次即建議將防爆牆及火工區搬遷列入開發計畫同案環評中,開發單位卻未回應,此次侯惠文再提一次。
侯惠文說防爆牆是保障人員及設備之安全,火工區搬遷所有執行依據、經費、工程內容、生態影響、防洪都必須依照計畫書,卻未列入開發計畫環評中。
受中研院委託撰寫環評書件的世曦工程顧問公司代表表示,不可能將火工區搬遷案併入環評書,認為是兩個案子,且時程上不允許。林子淩認為,中研院為開發單位,應由中研院具體說明為何無法進行全場區環評。
污染超標開發違法 生技產業廢污水應加嚴
對於廠區內水溝邊泥土驗出砷,侯惠文推測應該來自民地、墳墓之除草劑或農藥。蠻野心足律師蔡雅瀅表示,依據環說書顯示砷污染超標6倍多,應依土污法第12條應公告為污染控制場址;同法17條禁止為環評法規定之開發行為,質疑開發之合法性。
此外,再度提出廢污水納管標準應針對生技產業設加嚴標準;蔡雅瀅也提出南科既有土地閒置問題,何不將整個中研院遷移到南科,解決兩造的需求。關於本案將間接導致徵收,他認為應提早公告讓潛在的受害民眾得知。
生技研究內涵不明
開發單位在簡報資料表示,國家生技研究園區以生技及新藥之創新研發為主,台大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王鑫說,生技及新藥是兩回事,台灣連藥都做不出來,還要製作新藥,認為生技內涵不清楚。
王鑫認為中研院的定位、範疇是什麼(什麼都做嗎),以及本案極具社會、文化意涵都應列入政策評估層次。
中研院研究員陳章波則說,土地已經壞了,能作為溼地自然公園最好。並表示此案有3大突破,包括環安衛組、環境生態已組織化以及園區需要監督小組,是非常先進的做法,支持本計畫之進行。
本次登記發言的人數頗眾,顯示本案尚有許多疑慮,主席希望開發單位能舉辦說明會,翁啟惠表同意。
會議要求開發單位應對實驗動物研究中心位址、社會經濟衝擊提出評估;對於設置之必要性應再補充;此外,環評應針對25公頃全區進行。最後則是將此計畫能發揮的環境教育功能加以補充。
會中,中研院長翁啟惠、副院長王惠鈞與院內同仁數十名全程參與,對外界的選址問題屢屢以「群聚效應」交代,張曉風諷諭:「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