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3日桃園訊,廖靜蕙報導
由民間發起種樹護水活動,上週五(20日)下午在石門水庫上游、百吉國小對面湳仔溝旁空地上,種下一棵又一棵的樹苗。40幾位報名參加的學員扛著鋤頭,在烈日下揮汗鋤地鬆土;眼見數十棵樹在此落地生根成為新居民,學員個個喜形於色;一個下午的實際耕種,讓大夥兒大呼過癮,「原來種樹有這麼多學問、這麼有趣!」。
這項活動是由綠色陣線協會及台灣綠化植栽技術協會主辦。這塊150公長的尺步道,約500平方公尺的土地上,為國有財產地,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北水局)同意無償撥用,期限為5年。北水局代表說,此地為水質水量保護區,原應保持原樣貌自然復育,然而民眾常利用此地種植經濟作物,使用的農藥化肥,而這些化學殘留物滲透到水中影響水質。
長期投入石門水庫保育治理監督工作、有豐富獨到水保經驗的綠陣常務理事林長茂表示,種樹可以涵養土地及水資源,特別是河岸綠化,有益於水質淨化及水土保持,而正確的種植方式不但可以讓樹活得健康,也能減少管理的成本。
此次特別聘請中興大學園藝系助理教授劉東啟擔任講師,學員們摩拳擦掌等著將課堂所學運用在實務上,劉啟東則一步一步教導大家,從土質、有機肥的辨識,到選樹、鬆土……逐步講解。他將種樹比喻為養孩子,事先的準備和事後的管理照顧一樣重要,就像生孩子,不能不照顧。
種樹學問多 專家教你Step by step
雖然主辦單位已經事先以機器挖好了洞,但學員在自己的組別選好的坑前,仍需依照不同的狀況清理土地、回填,有些坑洞石頭多,鬆土的同時還需將石頭挖出來。還有一組學員挖出拖鞋、建築廢棄物等。
每組依據喜好選種主辦單位事先準備好的樹苗,主要以中低海拔原生樹種為主,戚樹、楓香、山櫻花等,也有屬於灌木科的烏來杜鵑,這些樹苗部分來自林務局,其他則由主辦單位自費購買。
鬆土之後,接著是置入有機肥。劉東啟表示,選購有機肥時要注意,不要使用菌類使用後的包裝袋,因為殘留的菌種未經處理,可能會變成病毒或藥;經過兩次高溫處理後,才能成為補,即有機肥料的功能。
為了增加樹苗的通氣透水度,劉東啟介紹以剖開的竹子對切後上下顛倒密合的排水管,將約60公分長的排水管,覆蓋網子後插入樹苗旁邊,能陪伴樹苗健康成長。
當回填土坑足以覆蓋4/5的樹苗根部時,就可以將樹苗植入。只見學員小心翼翼地種下樹苗,虔誠的程度有如種下自己的希望。劉東啟教大家讓1/5的根系浮在地上,然後示範固定支架的方法,無論是平行支撐法或三角支撐,只要撐得處樹苗都是好方法。
最後還要樹苗的四周挖小水溝,填滿水,然後再將土回填。當這些步驟完成,也就意味著這棵樹開始在此居住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