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4日 星期二

【移樹的故事】行道樹褪流行 黑板樹林歸隱大肚山

2011年5月24日台中訊,廖靜蕙報導
位於大肚山腳下的台中市樹木銀行,雖然大門上鎖,但附近居民都知道怎麼進入,只要掀開鐵絲網,就能爬進去。一條筆直的黃土道路從前門通到後門,後門連著柏油路,通往一處高級住宅區。附近居民認為不久樹木銀行的前後門就會拆除,黃土路會鋪上柏油。
大肚山腳下的台中市樹木銀行,黑板樹只留下光禿的軀幹。

銀行或墳場?

這樣的臆測,對於樹木銀行是大不敬。然而,兩旁林立著枝幹經過修剪、光禿的黑板樹,剩下烏黑的圓柱體;即使樹幹頂端長出新芽,卻可能是樹木本身擠出的僅剩養分。這些黑板樹狀似死亡,讓樹木墳場之名號添了幾分真實性,開路之說更是甚囂塵上。
台中市近年土地重劃,不少老樹等不及官方公告,就被建商剷除死亡;而台中市政府規劃位於南屯區嶺東苗圃週邊代管之國有土地成為樹木銀行,於2009年1月正式啟動,提供市區汰換的黑板樹移入。
據說,此處為了「蓋」樹木銀行,剷平了2公頃多的雜樹林。更令人不解的是,大肚山紅土層緊密黏稠,不吸水的特質,曾讓此地以醃鹹蛋著名,現在卻砍除原來的樹種,闢成樹木銀行,水碓聚落工作坊江慶洲即深感百思不解,在這樣的條件下,如何養護這批移植過來的樹呢?
樹木銀行平日大門深鎖,市民不得其門而入。而位於台北市寶湖國小預定地的樹木銀行,不開放市民進入。園區內唯一的路修築得很好,卻是為了方便搬運、移植。
這裡的樹有些已經逐漸適應下來,長出新的枝葉;還有一部分是樹枝全都被修剪過,僅剩光禿禿的樹幹,其中有幾棵樹,樹幹頂端冒出新的綠葉;還有一部分看不出生氣,樹皮剝落,只是光禿地矗立著。一牆之隔外,社區公園的樹顯得綠意盎然,讓人產生無憂無慮的印象。

樹木銀行收容移樹

樹皮剝落。
是什麼樣的思維,會讓一個社會將樹(生物)像錢(物質)一樣對待,隨時可以提存?這個問題考倒了幾位學者,謙稱要再查資料,就其所知,未有學理依據,也不知除了台灣還有哪個國家有相同的做法。
台灣首座樹木銀行2003年成立於台北市,由公園路燈管理處(公燈處)負責管理。林務局也於2005年成立嘉義觸口樹木銀行,之後陸續成立北、東、南區樹木銀行,目前正籌設中區樹木銀行。
林務局造林生產組組長謝尚達說,樹木銀行是因應開發之需,除了保存老樹外,也提供了因土地開發、道路開闢,樹木迫遷時暫時寄放之處所。是以移除代替砍除、保護樹木,為樹木留一條生路的方法。公燈處園藝隊隊長高民典則解釋,樹木銀行主要是調節的功能。當甲地需要樹木,公燈處便將乙地需移植的樹木,移撥到甲地定植。
謝尚達表示,樹木銀行的存在是因為國人環保概念提升,懂得珍惜樹木的價值。而樹木銀行的設置應考慮位於交通便利、夠大的腹地(面積1公頃以上)之處,方便樹木搬運及安置;此外還需考慮水源充裕、坡地平緩、土壤砂質攘土為佳,選擇未被污染之土地。

讓文化資產搬家

這棵黑板樹雖抽新芽,但可能是耗盡身體的汁液,奮力一搏。鼓勵個人或家庭,將必須移植的老樹送到樹木銀行,或許是便民的作法。但是,當公共工程開發遇到老樹,能否為它們轉彎?一般而言,老樹能在此地生活這麼久,除了與當地居民情感聯繫、歷史記憶,也維繫當地自然生態的條件。各地方紛紛設立樹木保護自治條例,企圖將老樹視為文化資產保護下來。
遺憾的是,即使有樹保條例加持,只要開了例外條例的大門,工程開發便長驅直入,只要備妥移植及復育文件,幾乎攻無不克。不會轉彎的樹木們,只好搬家。意思是說,讓具備當地特質的文化資產搬家,想像一下,將陽明山上的中山樓移到寶湖國小?或赤崁樓搬到觸口樹木銀行?而搬家對於老樹特別不利。
移植等於要老樹適應新環境,越老的樹越不容易適應新環境,「就像要一個老人家適應新環境去。」謝尚達表示,年紀越大的樹,根系完整,已經熟悉當地的土壤氣候各項條件,很難再適應移植後的條件。

移植需花大成本才有存活機會

樹木的生命力無處不見,但若未加好好的照顧,恐怕無法存活。樹木移植前都被修剪的只剩主幹,目的是樹節省運輸空間,減少成本。然而,省了承包商的荷包,也注定了這些樹的命運。大肆修剪的樹幹,使得樹木必須使出全力和新的環境、新的土地、新的不知名生物,奮力搏鬥,戰況之慘烈,從樹木銀行的樹木可知。那些獨自矗立著,再也吐不出新芽的樹木,讓人不忍問其生死。
謝尚達說,移植時根系的保存狀況決生死,越仔細處理根系,存活率越高;其次,運送過程。「移植應想好地點,一次定植,不該有假植這種暫時種植的想法,否則乾脆讓樹安樂死還比較慈悲,這些樹即使活著也不知何時會出問題。」曾處理移植業務的公職人員如此表示,他也不諱言,要讓移植的樹木存活率增加,成本絕不可省,無論是處理的時間、搬運的空間等。
台北市政府「行道樹移植作業程序說明」更規範了移樹作業,對於斷根要求應於移植3個月前完成,大樹移植前須分期作斷根處理,以使大樹根球部位細根充分生長並抑制主根過分延伸,提高移植樹木成活率;並要求市府各施工單位,工程規劃時,將樹木遷移之需要列入考量,於施工前6個月通知公燈處配合辦理斷根作業事宜。但委辦廠商移樹過程,又有幾回公燈處到現場監督呢?

讓樹留原地

謝尚達坦承說,「樹木最好就不要移動。」造林組顧名思義只種樹,不移植樹木。
無論基於任何理由的移植,過程中必定會造成損傷以及死亡的風險。在一些公共安全的考量下,部分樹木有移植的需要,但應限縮在最小的範圍內。對於那些認列的老樹,法令的規範只是減少移植過程的傷害,而開發也不會因老樹而轉彎,關鍵在於民意之所向,於是護樹行動風起雲湧。
黑板樹加油!
預計年底搬家的寶湖國小的樹木正進行招標工程,這些未被其他公家單位認領的樹,極有可能落根環保局所屬的山豬窟。而台中市樹木銀行的黑板樹,將證明自己的生存能力,到底繼續站立或終有一天因為種種因素而倒下。
※【移樹的故事】系列報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