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日台北訊,廖靜蕙整理報導
台電繼核一、二蓋核廢料乾式貯存場解決用過核廢料貯存問題遭新北市民抗議,最近又意外爆出貯存在蘭嶼的低階核廢料造成當地輻射外洩事件,並因不願公開詳細的檢測報告,引起蘭嶼居民不滿。昨(11月30)日環保團體與蘭嶼住民上午在立法院舉行記者會,來自達悟族人希婻‧瑪飛洑即質問,「蘭嶼人到底做錯了什麼,讓中華民國政府把世紀毒物放在蘭嶼?」呼籲政府盡速廢除核能發電、核廢料移出蘭嶼,讓族人不再活在恐懼之中。
10月26日海洋大學舉辦的一場國際研討會中,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扈治安在發表論文時揭露,今年偵測到蘭嶼核廢料貯存場外圍有人工核種鈷60劑量為6.5 貝克/公斤(Bq/kg),銫137為32.9 Bq/kg,而原能會管制標準為鈷60為110 Bq/kg,銫137為20.9 Bq/kg。對此,台電公司只在發新聞稿表示「對於環境安全影響甚微」,卻不願把偵測資料的細節完整公開。
希婻‧瑪飛洑形容,台電以核廢料補助金等措施綁架人民,輕易取代了本應由國家負責照顧人民的福利政策。「蘭嶼人認為自己沒有核廢料就無法生存時,這種不正常的現象,到底是誰造成的?」認為台電不願意公開資訊、也無能處理核廢料,置蘭嶼人於不顧。
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一級致癌物質的銫137半衰期達30年,會隨皮膚、呼吸及飲食進入人體,並會在人體軟組織、脂肪組織中累積,影響人體健康甚鉅。根據台北醫學大學公衛系教授張武修的研究,10年前的調查就發現多處採樣點、包括馬鈴薯田與芋頭田內的銫137異常,最高甚至超過70 Bq/kg;他表示,近3年來原能會公告的調查結果也顯示不斷升高。
台電核能後端營運處副處長李清山回應時表示,此項檢測是例行檢整作業,在取桶開蓋的過程處理桶數多、時間長,難免有微量放射性粉塵飄到貯存場區;堅稱並非意外狀況的外洩,而且數值遠低於法規標準。
李清山強調,現行針對銫137在「底泥」中的偵測規範標準740 Bq/kg,扈治安報告中所偵測到的量遠低於此。張武修不同意此項說法,他認為扈治安的測量點是針對從排水溝出口到海岸邊的泥土表面,並沒有挖洞去測量底部的「底泥」,台電不該使用底泥的法規標準來比較。
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律師蔡雅瀅則拿出台電「放射性廢棄物政策環境影響評估說明書」指出,貯存場壕溝底部距離地下水僅3公尺距離,而蘭嶼高溫、潮濕、多鹽分,不少核廢桶已有剝落鏽蝕情況,再加上當地時常有地震、落石,質疑蘭嶼核廢料貯存場的安全性。
立院主決議:台電應公開報告
由於核廢料與核電廠週遭輻射量調查等相關研究計畫,攸關人民健康甚鉅,昨日立院經朝野協商已通過一項主決議,要求台電公司所委託學術單位或各機構之相關研究計畫,應依資訊公開法,依法公佈提供全民了解與監督。
該決議強調,尤其是核電廠、核廢場附近,輻射量對於社區居民等利害關係人,更是攸關身體健康的生命大事,台電公司不得以任何藉口,簽訂所謂「保密條款」而拒絕公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