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5日 星期一

南市府砸重金保育水雉 農業方式成關鍵

 2011年7月25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鳥為食亡:因吃食毒穀而死亡的水雉。(圖片來源:水雉生態教育園區)有凌波仙子美譽的水雉,美麗的身影卻因誤食摻毒稻穀殞落。兩年來超過百隻水雉遭農藥毒害死亡,引起台南市長賴清德震怒,於5月10日第一次視察水雉生態教育園區,嚴正表示「若今年再有水雉中毒死亡,一定嚴懲。」至今兩個多月,市政府研擬對策,追加300萬預算復育水雉。然而,農業方式不改變,水雉族群數恐怕難以回升。
政府20年來積極復育水雉,族群量增加到200-500隻之間;然而近年來,因農民改變以往育苗插秧的播種習性,將好年冬拌入直播秧苗中,造成覓食水雉大量死亡,復育成效功敗垂成。
台南市政府農業局森林保育科科長吳心浩表示,導致水雉到園區外覓食,最主要是因園區內水雉棲息地的幾個池子,雨水少、水源不足。因此,市政府提出了幾項解決方案,包括與農田水利會協調用水、租用、修復台糖公司深水井。農田水利會同意供水無虞,市府也追加300萬預算修復台糖的水井,修復的費用則折抵水費。

農業方式與水雉保育的兩難處境

水雉的美麗身影會不會,永遠在台灣消失呢?(攝影:李進裕)另外,台南市政府積極鼓勵農友以友善環境的耕作方式耕作,除了勸說農民回歸育苗插秧,不要再用稻穀直播、儘量採自然無毒方式耕作,並推廣菱角契作,建立形象品牌,讓水雉「菱角鳥」的形象與當地農產品結合。
市府也持續獎勵農友守護田中水雉鳥巢及孵成鳥,孵出1-2隻水雉幼鳥,獎勵4000元、3-4隻8000元。去(2010)年台南縣實際核發水雉繁殖獎勵金共249巢、487隻,發放116萬元。今年更增編至1,362,000元預算,獎勵菱農保育水稚。
然而,現實的處境卻是水雉族群數太少,又不能將水雉圈養在園區內;而農民使用農藥的習性太普遍,使用的方式合法且非針對水雉。有熟悉水雉生態的保育人士即悲觀表示,除非從根本改變農業方式,水雉保育恐怕無解。而播種行為的變更,更加快水雉的流失。「當農民播完種苗,可能就一群水雉飛來覓食,一死就是一群。」
即便菱農深知水雉越多,他們領獎勵金的機會越大;在播種時也會趕鳥,仍有水雉誤食種子死亡。廣袤的農田,對水雉卻是危機四伏。
農業局也表示將結合教育局推展環境教育,發展生態旅遊,讓農民能領略與水雉的關聯性、連帶感,彼此共生共存,並轉化為經濟效益。然而這些對策,成效如何,關鍵還得看農民能否改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