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4日 星期一

環保救國? 環盟批當前決策邏輯混亂!

2010年5月24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台灣環盟學術委員高成炎、王塗發、徐光蓉馬英九總統在就職兩週年前夕發表「六國論」演說,強調「環保救國」、以綠能打造低碳家園。但另一方面,馬總統宣示6月簽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ECFA),咸認在免關稅條件下,獲利最高的就是石化、鋼鐵業,行政院長吳敦義也表示6月讓國光石化通過環評。如此矛盾作為,台灣環境保護聯盟痛批「政府決策邏輯混亂!」
環盟上週六(22日)召開記者會,對於馬總統的「環保救國」論,表示不信任。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學術委員王塗發指出,馬團隊執政兩年來,對於可以有效「節能減碳」的「能源稅條例」與「溫室氣體減量法」無心完成立法。現在一邊說「環保救國」,一邊又為了圖利少數石化、鋼鐵等能源密集、高排碳產業的財團,且決意要在6月底之前與中國簽訂ECFA;行政院院長吳敦義更公開表示,6月前環評一定要有結論,讓國光石化能落腳彰化。
王塗發說國光石化的規模與台塑六輕相當,而台塑六輕每年二氧化碳(CO2)排放量高達6,755萬公噸,約占全台灣總排放量的1/4,就算國光石化會採用較先進的技術來減低CO2的排放量,王塗發認為不可能減少到一半;換言之,國光石化將會增加CO2的排放量至少3,380萬公噸。這是與節能減碳的「環保救國」完全背道而馳的政策。
環保聯盟的學術委員徐光蓉指出,過去馬政府執政兩年以來,只要遇到挫敗,就把責任推給國際局勢、天災,甚至陳水扁,缺乏反省能力;上任以來,每每高喊節能減碳,卻看不到有何具體有效的政策措施配合,她形容為「口號治國」。
而馬政府說2008年碳排比2007年減少4.4%,表示能源效率有提昇;如果真是如此,徐光蓉認為有接近半年是陳水扁執政,那麼扁政府也有一半功勞。事實上國際金融海嘯造成經濟不景氣,2008年全球整體碳排下降比2007年少6-7%,與之相較,台灣還沒達到平均值。「台灣值得驕傲嗎?」她說「如果馬英九再用這種錯亂的決策邏輯來處理環保問題,我看這個國大概真的很難救了。」
環保聯盟的副會長蔡嘉陽表示,馬英九要環保救國,宣稱要削減二氧化碳排放在2020回到2005年的水準,並且具體承諾30%的減量,但行政院和環保署卻仍通過大開發案。國光石化、六輕五期屬高排碳產業,環保署擬向國外買排碳權來因應,如此一來仍將污染留在台灣,未實質減碳,他批為「假減量、真排碳」。他要求立即撤換吳敦義和沈世宏,否則環保救國只是口號,讓未來2020年執政團隊視為前朝政府的爛攤子。
台大資工系教授高成炎更直接指出ECFA議題就是二氧化碳的議題。他要求政府應清楚交代ECFA的內容,主張以公投來決定簽署與否。田秋堇立委表示近日不斷追「ECFA」評估報告,也都找不到這份文件。她質疑政府如果沒有做過評估,怎能逕行簽署呢?她表示ECFA簽署將重創中小企業,只有石化及鋼鐵業受惠。馬政府要做綠能打造低碳家園,她也質疑「打造綠能產業低碳家園難道是發展高污染產業國光石化嗎?」認為只要國光石化不要做就可以達成相同的減碳效果。
最近主計處公佈台灣今年第一季的GDP高達13.27%,環盟秘書長李卓翰表示,一般民眾並未感受景氣回溫,失業率仍居高不下、實質所得也持續下降,而環境惡化的情況與日俱增。他說,這樣「暴衝」的GDP,根本就是犧牲台灣的環境與民眾的健康權益所堆砌起來的海市蜃樓。李卓翰說「只重視經濟成長卻不重視環境以及人民健康的政府,應該受譴責」。
環署:減碳並非完全不增加排放源  推動境外碳抵換是降低減碳成本
面對環團批評總統口號治國,環保署主動發布新聞稿回應替府方辯駁。環保署指出,我國目前宣示的溫室氣體減量目標與期程是在2020年時,要回到2005年的排放量水準;而這樣的減量目標,已經將重大開發計畫的新增排放源估算在內,並且也要求這些遭點名的國光石化、台塑六輕五期等新排放源進行減量。
新聞稿中說,「規劃其減量需求由新增的排放源與舊的排放源一起努力減量來達成,並非不讓任何新污染源增加排放量,完全扼殺國家經濟發展面向的需要」。
環保署並表示,推動境外買碳權做碳抵減,是為了替企業節省成本,以「因應大型排放源將面臨執行減碳成本逐步升高」。因此環保署希望在《溫室氣體減量法》當中建立碳交易制度,讓開發業者依要求優先在國內做碳交易,若有需要也有機制可向國外購買較便宜的碳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