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3日 星期四

首座國家自然公園成立在即 管理機制待考驗

2011年3月3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美如仙境的私闢休息區,卻是佔用自然公園,造成生態災難。圖片來自:柴山會部落格。台灣首座國家級自然公園即將成立於高雄壽山,2月21日行政院經建會通過審核,只等行政院正式核定公告即完成。長期關心柴山生態保育,也積極推動自然公園成立的柴山會總幹事楊娉育表示樂見其成,對於當地欠缺適當的管理機制,衍生遊憩活動、開發失序等問題,楊娉育則建議政府與民間應建立「夥伴關係」,共同守護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的資源。
營建署國家公園組組長陳貞蓉表示,國家公園設置標準是依據國際標準,而國家自然公園在面積與豐富度不及國家公園,但仍具備保育的價值。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範圍包括4個部分:半屏山;大、小龜山以及鳳山舊城;柴山;旗后山;面積總計約1,122.654公頃;營建署資料指出,壽山居台灣西南平原要塞位置,也為軍事管制重要基地,因此保有原生熱帶植物林相的生態祕境,並蘊育豐富的地質地形景觀與動物資源。
當地地質主要是隆起珊瑚礁石灰岩,已知有小貝塚遺址,經考古得知早期為塔加里揚族聚落。
另一方面,營建署也表示,由於欠缺適當的管理機制,遊憩活動開發失序、濫墾及濫建影響景觀品質、占用公地及台泥礦區裸露地沖刷,致使自然環境及文化史蹟面臨不可回復性,也為迫切的困境。
解決私闢休息區問題為首要
柴山是壽山國家自然公園最大的一個區塊,柴山會長久以來結合志工每周實際走訪柴山,進行環境監督以及生態觀察調查。柴山會總幹事楊娉育認為,柴山最迫切需解決的問題,就是私闢休息區;私闢休息區造成地表裸露、土壤流失以及劣化沙漠化的問題。
私闢休息區還引發入侵外來種威脅。柴山最強勢入侵種莫過於黃金葛及合果芋,兩者皆屬於園藝觀賞用,但移植到野外即一發不可收拾,導致原生物種全面崩解。柴山會自2008年底,持續清除黃金葛,逐漸展現成效,原生物種幾乎都可長回來。
楊娉育另舉一例,1980年代因錯誤的政策引進銀合歡,銀合歡的排他性造成台灣低海拔人造林極大的威脅。柴山會曾就台泥公司礦區為界的兩邊觀察,一邊為次生林,另一邊則為銀合歡。柴山會發現,次生林只要有空間,就有機會替代掉銀合歡,然而也因私闢休息室的阻隔,使得次生林無法超越,終究無法替代銀合歡。
建立夥伴關係的管理機制
楊娉育認為台灣能成為國家公園的地區不多,國家自然公園不啻為小區塊保育策略。未來管理機制上,楊娉育認為建立夥伴關係,才能全方位守護壽山。
除了營建署居樞紐地位,統籌中央事宜管理之外,還需在地即時監控。楊娉育說,有別於國家公園的幾近人跡罕至,無論是柴山、半屏山、大小龜山或旗后山都是郊山,人煙密集,運用者又以高雄市居民居多,解決的都是人的問題,因此地方政府無法置身事外;又以柴山為例,保安林居多,因此林務局也不能缺席。而柴山會結合民間志工,在生態觀察、民眾教育以及政策監督上也會持續進行。
從中央到地方,彼此互相支持配合,建立類似夥伴關係的管理機制。以私闢休息區為例,牽涉到細緻的個別差異,了解個別差異,提供解決策略,這往往是在地團體的優勢;此外,除了公權力執行得當之餘,還需持續的監控,都需透過合作進行。
「如果柴山私闢休息區的問題能解決,也將建立全台郊山處理典範」楊娉育說。
海域也應列入自然國家公園範圍
柴山西海岸保有原始海岸線,以及豐富的軟硬底質生物生態系統。圖片來自: 柴山會部落格。柴山會雖以「山人」為主,但長年關心柴山及高雄當地生態,逐漸將視野及行動拓展到海岸,楊娉育說,2010年因緣際會阻擋了市府西子灣圍堤造陸行動,因而得知高雄僅剩的自然海岸就在柴山西海岸,透過中研院學者陳昭倫得知此處2種新發現活體珊瑚,並且具有珊瑚軟(砂岩)硬(礁岩)底質生物生態系統。如此特殊而少見的海岸生態,楊娉育建議未來能納入壽山國家自然公園,列入保育對象。
然而隨著幾件國家公園BOT案例,楊娉育也不否認,成立國家級自然公園是福是禍仍有待觀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