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3日台東訊,廖靜蕙報導

短短22分鐘的影片,卻是3年的心血結晶,前一(22)日才後製完成的影片,熱騰騰端上場。現場來自海端鄉的小學生,對影片頻頻點頭表示讚佩。「從來不知道檜木可以長這麼大」、「好厲害」幾位學童如此表示。
製作人劉思沂表示,期待透過本片讓民眾珍惜台灣檜木,「秀」台灣。
喜愛登山,並以山岳攝影家為職志的劉思沂,也是生態電影《逐鹿蹤源》的導演,持續拍攝水鹿長達8年。劉思沂說,檜木是很難拍的題材,因為樹不能動,必須借重高科技設備讓它動。檜木比樹種平均高度還高,為了拍攝樹冠層,不惜要聘僱吊車,過程充滿挑戰,甚至摔壞2部機器,慘賠60萬。他客套的說,沒有拍出原始檜木林的感動、美,感到慚愧;而檜木歷經砍伐僅剩的這片原始林,應該好好保護下來。
大概3千萬年前,檜木曾經廣泛的分布在世界各地1300-2600公尺的中海拔山區,現在則只剩下台灣、日本、美國東西岸仍可見。台灣是唯一保有最大面積原始檜木林的國家,日本幾乎已經沒有原始檜木林,而美國雖有原始檜木林卻是疏疏落落的。導演徐建國說,他常從以前留下來的老照片緬懷100年前充滿檜木林的阿里山,但現在已經砍伐殆盡。棲蘭的檜木林就像100年前的阿里山,而100年前的阿里山代表的是台灣百萬年來中海拔的原始林。
「當初拍台灣檜木這個主題,是因為台灣檜木具有世界遺產的潛力。」徐建國說,拍攝本片過程,讓他更了解台灣檜木、以及台灣原始森林的演替。片中花了9年的時間研究檜木的研究生,最後未取得博士學位,「9年對一個人是多麼漫長的歲月,但對檜木卻只是一小段時間,難以探窺其堂奧……」徐建國一方面感傷,又不得不承認檜木的奧秘令人神往。

徐建國十幾年前剛踏入生態攝影的領域,深感台灣生態影片之缺乏,電視上看到的都是來自國外。常自問台灣的生態影片在哪裡?經過這些年,台灣越來越多人投入這個領域,他感謝林務局的計畫支持台灣生態影像創作,讓影片得以呈現在觀眾面前,也讓生態影像工作者生存下來。
2011國家生態電影節「有影秀台灣」,23日於台東市誠品故事館登場,除了為期7天的影片展演,25、26日週末假期午後還有生態講座,分別為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李光中主講「社區參與自然襲產保育」、屏東科技大學副教授黃美秀主講「邂逅野性:後山秘境裡的野生動物朋友們」。活動全程免費,民眾可到林務局官網查詢「有影秀台灣」播映場次及片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