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1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屏東縣政府水利處表示,萬金社區排水位於東港溪整體整治計畫最上游區塊,在水利署治理規劃由下游往上游辦理原則下,到2013年易淹水治理計畫第3階段結束時,可能未及改善。現因新赤農場永久屋基地興建,萬巒鄉赤山和萬金村民陳情盡快進行排水工程,縣府因此得到重建會經費,改善基地週邊排水之餘,得以一併處理易淹水區。

屏東縣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朱玉璽說,2008年文建會將五溝指定為聚落,而五溝溪清澈未經破壞的溪流,正是聚落形成之核心,清楚呈現過往先民的智慧與土地紋理,應視為文化資產一併保護。
朱玉璽表示,原萬金村即有台糖造林地營造的人工滯洪池,能減緩萬金社區立即衝擊;靠近萬金社區的民眾怕淹水,又挖了滯洪池。原本是方便排水,又在五溝村拓寬水溝,忽視原有的天然滯洪池。五溝溪原已具備濕地蓄水滯洪的功能,與湧泉的水匯流,形成自然的滯洪區,形成渾然天成的生態區。與其將水導引到村里的排水溝,造成更大危害,他提出分洪的作法。

朱玉璽建議可從赤山聚落(台糖農場)分洪,沿著台糖舊鐵軌往左分洪到佳屏溪,右邊經過萬金的溪,但會經過私人土地;他認為只要農民腹岸照顧好,讓此地成為自然湧泉溼地公園,保留現有的地景地貌就是最好的防洪措施。因此,可徵收或長期租賃易淹水地區(約7公頃),擴充土地徵收費,減少工程費用。
當初計畫並沒有分洪的構想,分洪需要比較多經費,朱玉璽認為這是比較好的方法。
如此做法卻遭謝勝信否決,認為不可行。他說,環團要求的工法不但增加大筆預算,並且曠日廢時;將工程改道由低到高,對生態也會造成改變。水利工程科承辦人員尤瑞聯則說,五溝村位於五溝溪下游,站在河川整治的立場,不可能只整治上游而不動下游。否則易造成災害轉移的問題。眼見汛期即將來臨,若不施工恐危及民眾身家安全。
朱玉璽認為技術上是可行,而東北到西南向雖略有落差,工程上是可以克服的。赤山淹水越淹越嚴重,但此工程並無法解決這個問題;他說,地方政府要跳脫野溪整治的概念,讓水順勢發展才能雙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