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4日 星期一

塩見直紀 X 劉克襄 暢談花東緩慢的價值

2011年11月14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塩見直紀。(天下文化出版社提供)10月17日抵達台灣進行一個月long stay的日本半農半X達人塩見直紀,13日在返日前夕,於台北市信義公民會館分享了這28天走訪花東的印象及見聞,並與知名生態作家劉克襄對談,兩人都醉心於花東自成格局的從容緩慢,認為這將成為台灣永續的契機。
塩見直紀此行是應內政部城鄉發展分署之邀,走訪花東,分享自己實踐並推廣半農半X生活的經驗,為「東部永續發展綱要計畫」之「推動休閒養生產業發展」及「促進人才東移」兩項計畫,提供意見。
接近一個月的時間,塩見直紀透過講演、交流、實際參與體驗等方式,讓大家看見日本農村推動相關工作時公部門所扮演的積極角色以及民間團體緊密配合的模式。而在與許多在地農戶、社團、「移住者」(由外地遷移到此地的新住戶)等交流的過程中,塩見也見識到台灣社區、團體無窮的力量,以及未來更多可以嘗試的方式,這也刺激他對於持續半農半X的實踐產生了許多新的思維。
演講一開始,塩見直紀首先向在場的台灣朋友致謝,感謝台灣在311日本震災、核災之後一連串的支持與行動,接著就以看圖說故事的方式說明28天來的見聞與long stay的心得。

花東魅力:田園景色詩意從容

塩見(右)與讀者合照。(禾拓規劃公司提供)塩見不但了解了台灣各個作物藏種、播種與日本的差異,也試圖找出共通點,此外,也親自下田體驗台灣的農事經驗。他提到有一次以割草機割草的經驗,不時會有小孩來旁邊的溪流舀水,由於擔心割草過程中濺起的石塊會傷害到小朋友,於是每次孩子靠近,他就停止工作靜靜等待孩子離開。言談間,洋溢著身為農事者對周遭的細心與關切。
塩見在池上認識90幾歲玉蟬園民宿的彭老先生,透過半天的跟隨見習,他形容這位20歲時當過日本兵、每天一早推著推車到池上市場賣有機蔬果的長者:至今仍挺直著腰桿、精神飽滿、對事情都抱持正面態度,可說是台版的末代武士。
塩見也遇到不少年輕人從事農務,並以自己的專長貢獻在小鎮上。有民宿業者、咖啡店老闆、歌手、攝影師、雕刻家、理髮師,甚至擔任鎮長,因為這些他稱為天職(或天命)的「X」,讓生活的面向豐富充實,農村的面貌也跟著豐富多元。

篩選旅人與移住者 創造花東價值

對於發展觀光,塩見表示,觀光客雖為當地帶來錢潮,然而也帶來大量的垃圾。「現在是該邁向挑選來者的時代了!」塩見解釋,雖然期待所有的觀光客能因此地的人事物而達到旅行的目的,但無可避免的,之後將會是一個篩選過濾觀光客和移住者的時代,旅人因當地特色與自己的需要而出發,發展特色吸引互動適合的人來,才是基本之道,才能促進當地的良性循環。
此外,透過節慶讓人們來到此地,認識當地的特色,提供便利的大眾運輸有其必要。塩見觀察池上稻穗音樂節,有人因為買不到火車票而無法參加,他覺得很可惜。他舉日本為例,類似的活動,日本的特急列車即使平常不停的站,也會因此而加停及增班。
花東田園景色所創造的療癒價值,將吸引旅人踏足此地。塩見以自己為例,思考人為何要旅行?塩見認為在每個人尋找答案的過程,將模塑旅行的面貌,找出當地吸引人的條件。
塩見曾到過一個民宿,看到高中中輟生認真地工作著,也許是因為民宿的工作讓他找到自己的天職吧!塩見認為,在自己的故鄉工作能激起進取心,他當下很想說:「也許未來有相同處境的人,請你也能給予援手吧!」卻直到昨天才說出來,作為此趟旅行的結論,質樸的花東在緩慢的生活步調中,正在推進一項緩慢的革命,詮釋生命的可能性。

劉克襄:半旅行半思考的哲學

劉克襄。(禾拓規劃公司提供)相較於塩見直紀的「半農半X」理念,劉克襄則有一套「半旅行半思考」哲學,透過與不同人的交會,學習領悟。剛從香港風塵僕僕回到台北與塩見直紀先生對話的作家劉克襄,這段時間因講學而long stay香港,這兩個月對台灣思念成疾,最思念台灣的貼心,而花東的從容緩慢正是貼心的表現。
聽到塩見和玉蟬園彭老先生認識的過程,劉克襄補充說,彭先生80歲才開始改變農法,90歲才成功種出有機蔬果,每天6點其他攤販尚未擺攤時,彭已經穿戴整齊在市場賣有機蔬果了。
劉克襄常思考,這有什麼意義?彭先生是為了好賣或賺大錢嗎?都不是,而是為了友人聊天交朋友。他最喜歡有人來和他聊天,他可以聊水果,買一送一便宜賣,一天賺到的錢,在回家沿途看到土地公油錢箱,就捐一些,看到窮苦的人就送給對方錢,往往回到家一分錢也不剩。
「池上讓一個90歲的人活得很快樂」,劉克襄看到人們在這裡選擇有機耕種以及生活價值,看到生命在此展開迷人的前景。
劉克襄支持當地的農民市集「好事集」的發展,「若能穩定運作,就不須運送到外地,大大減少食物里程,達到地產地銷的目的」。這也將成為其他村鎮的示範,是一項革命,讓越來越多人投入有機農業,也要成為西部農業發展之啟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