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1日 星期三

台灣最須關注山麻雀 相關保育策略匱乏

2012世界麻雀日報導之三
2012年3月21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枯樹上的山麻雀伴侶。(攝影:王龍兒)如果讀者認為英國將麻雀列為瀕危物種而沾沾自喜於台灣麻雀族群數的穩定,那麼就太輕忽了山麻雀族群的處境。碩士論文以山麻雀分布為研究主題,可能是目前台灣唯一研究山麻雀族群分布的前台灣野鳥學會總幹事盧冠安悲觀表示,缺乏保育策略的山麻雀極可能在10年內消失在台灣。
盧冠安表示,台灣賞鳥人口雖然增加,「鳥功」也不斷增強,但依照中華鳥會的資料庫,山麻雀族群數不斷下降,鳥友看到山麻雀的筆數成反比,顯示山麻雀是台灣幾種急需保育的留鳥之一。

山麻雀非特有種難被重視

山麻雀在保育席次上缺席,可能和主要棲息地分布在人為開墾地內,再加上其廣泛分布在喜馬拉雅山麓到東亞,並非台灣的特有種或是特有亞種,以及體型小、色彩較不艷麗,難以引起保育人士及一般社會大眾的注意及共鳴有關。
一般人或許很難理解山麻雀的生態價值,山麻雀或麻雀的存在雖與人類開發行為有關,但過度的開發卻適得其反。「就像水雉象徵著台灣埤塘溼地生態,山麻雀象徵著山區墾殖狀態」盧冠安解釋說,原住民小面積的墾殖形態,對於環境不會造成影響,但當非原住民上山帶來大面積墾殖,種植高冷蔬菜以及茶園,並與山下的墾殖串連起來,使得山麻雀的棲地受到壓迫,其實也是高山環境的警訊。

棲地競爭在劫難逃

電線杆上的麻雀與山麻雀。(攝影:王龍兒)根據盧冠安2006年的調查,幾個山麻雀棲地,包括台中谷關、霧社到合歡山、中橫宜蘭支線、嘉義奮起湖、竹崎一帶、屏東縣霧台鄉,其中台中谷關早年是賞鳥者觀察山麻雀的熱點之一,自1998年最後一筆紀錄至今,未再出現山麻雀的蹤影,山麻雀的族群可能已經消失。
盧冠安指出,1999年雖發生921大地震,但谷關的山麻雀在這之前即消失,顯見和天災無關,人為的因素更甚。
以屏東縣霧台鄉為例,盧冠安研究中顯示,神山村、霧台村、去露村、阿禮村都有山麻雀的分布,將4個村落山麻雀和麻雀數量進行比較,可以發現在最靠近平地的神山村和霧台村山麻雀數量遠少於麻雀,但到了較靠近山區的去露村,山麻雀數量便高於麻雀,這可能是唯一一個村落有此現象。
至於最深入山區的阿禮村,就完全不見麻雀的蹤影,這是否能代表山麻雀和麻雀的某些競爭關係,值得探討,但此現象或能解釋大面積拓殖同時讓麻雀入侵所造成的棲地競爭。
根據另一位長期監測山麻雀的調查人員,屏東鳥會理事王龍兒的觀察也印證了上述事實,他說,早期神山和霧台只看見山麻雀,現在則已出現麻雀,只有阿禮部落則仍未發現麻雀的蹤跡。

缺乏全面性分布調查難談保育策略

王龍兒早期在霧台調查山麻雀族群數曾高達200隻,那時還認為沒有保育的迫切性,但幾年下來,去年調查的隻數顯示為35隻。中華鳥會推估全台山麻雀不超過500隻,但並無足夠的普查研究足以証明。2008年,農委會公告為一級瀕危保育類物種,目前只有屏東縣野鳥學會針對屏東縣霧台鄉的山麻雀進行調查,基礎研究資料不足,更談不是保育策略。
「台灣對於山麻雀的研究時間很短,對於山麻雀的了解很有限。」王龍兒不無感嘆的說。目前研究人員提出幾個造成山麻雀生存威脅的因此,除了來自麻雀入侵的棲地競爭,還包括原住民部落農業的變化,例如八八風災後農地棄耕、大量種植高山蔬果和噴灑農藥所造成的族群數減少;此外,可供山麻雀利用的傳統天然樹洞似乎已不復存在,而新式的電線桿高度較高,孔洞很小,使得山麻雀無法使用,巢位不足;而農民為了保護小米所架設的鳥網,可能造成山麻雀雛鳥出巢覓食的時候,誤觸鳥網受害。
正在吃小米的山麻雀。(攝影:王龍兒)
台灣山麻雀的狀況岌岌可危,卻又缺乏相關研究調查以對應保育難題。目前霧台地區仍堅持有機的耕作方式,族群數雖稀少,卻穩定。屏東縣野鳥學會正在執行及計畫的山麻雀的保護工作,包括屏鳥於2011年2月在霧台部落設置20多個巢箱供山麻雀使用,但並無發現山麻雀利用。此外,還進行防止架網、餵食平台、麻雀移轉等工作。而除了屏鳥,全台其他地區的相關研究掛零。盧冠安說,若能守住嘉義縣以及屏東縣山麻雀棲地與族群數,山麻雀或許還有生機。
山麻雀的秘密生活
  • 如何分辨山麻雀
山麻雀沒有麻雀臉頰上的斑點,母的山麻雀有黃白色的眉斑,而且顏色較麻雀淡許多,可一眼就看出和麻雀不同。山麻雀的叫聲也比麻雀輕柔,較細,雄鳥的背部紅褐色,喉央線是黑色的很明顯,個頭比麻雀小一些。至於山麻雀的幼鳥,嘴基是黃色的,顏色較像母鳥。
山麻雀的鳴叫聲類似麻雀,但較輕柔,金屬音的感覺較輕,鳴唱聲則有多種,有的甚至相當婉轉多變,Summers-Smith更在“TheSparrows:astudyofthegenusPasser”一書說山麻雀是所有麻雀屬鳥種中鳴唱聲最悅耳的種類。
  • 吃什麼?
根據盧冠安的調查顯示,山麻雀是屬於雜食性的鳥類,但偏重於昆蟲。常停棲於空曠的獨立枝頭或電線等待飛過的蛾類及昆蟲啄食,並利用人類開墾時將泥土翻鬆中的空地覓食,也會撿食人類遺留的食物。繁殖期常於開闊樹種及禾本科植物中尋找昆蟲,對病蟲害防治可謂功不可沒。
王龍兒則觀察到山麻雀大多在農墾地覓食,而一些昆蟲、毛毛蟲或穀物、草籽都是牠主要的食物來源。在繁殖季時剛也是小米栽種和收成的季節,小米是牠們非常喜歡的食物,但不會像麻雀一樣到曬小米的穀場覓食。(待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