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5日 星期一

18年 「林來瘋」 林鵰情緣全紀錄登場

2012年3月5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林業試驗所與台灣猛禽研究會合作完成的生態影片「山林魅影──林鵰」即將首映,這部影片記錄了瀕絕保育類猛禽林鵰繁殖、覓食與面臨的生存挑戰,也記錄了台灣猛禽研究會研究員林文宏長達18年追尋林鵰的足跡。林書豪或許是全世界NBA球迷的林來瘋,林文宏則說,他的林來瘋是林鵰。
林鵰3_台灣猛禽研究會_林文宏

林鵰神秘氣質魅力無法擋

之所以用「山林魅影」來形容林鵰,是林鵰神秘的氣質,有如歌劇魅影裡的主角,深具吸引力。林文宏第一次看到林鵰是在考完大學的暑假,他和幾位朋友到溪頭玩,突然看到一個又大又黑的影子從空中飛過,令他印象深刻,回家之後查詢圖鑑,才知道是林鵰。
他從高中就參加鳥會,從小就喜歡鳥。20歲之後,賞鳥就不以追求鳥種的增加為目的,並將眼光定睛於猛禽,他說,即使是常見的大冠鷲,也覺得一看再看也看不厭。基於對鳥類的喜愛,畢業後到中華鳥會工作,第一個研究案就是全台猛禽調查,當時針對6種台灣留鳥進行分布調查。

追尋林鵰 多年不輟

林文宏拿出多年前的研究資料,是他依照經緯度,在每1格經緯度各畫出64格,等比例套用在台灣地圖上,用這種方式將調查的猛禽隻數逐筆記錄在上面。「那個時代不像現在資訊這麼發達,因為擔心軍事資料曝光,連要買個比較大的地圖都買不到。」林文宏一個人一台野狼機車凸遍全台山林,調查期間起碼走了3遍,許多林道路況不好,常常險象環生。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讓他看到不少林鵰,初步了解林鵰的習性。
一直到1994年,林文宏來得到第一筆林鵰的研究經費。至今18年,林文宏未曾放棄研究林鵰的熱情,過程中雖斷斷續續得到經費補助,更多時間是幾位同好,憑藉熱情自力研究。林文宏知道要了解林鵰,就必須了解其生活史、食物、繁殖與育雛,而關鍵在於找到巢。

用9年時間找巢

但是猛禽飛行能力絕佳,一群夥伴沒有配備特別的工具和設備,有時候只靠望遠鏡,憑藉著熱情,就在山林間摸索起來。
林鵰2_台灣猛禽研究會_林文宏幾位夥伴在坪林森林中觀察好幾年,為了找到一對林鵰夫婦棲息的樹,常需翻越山頭,甚至在樹梢打造樹屋,由高處觀察這對林鵰夫婦。然而看得到林鵰夫妻並不表示找得到巢。為了找巢,研究夥伴常靠目視、鎖定林鵰夫婦飛進去樹林的大概位置,然後就憑著方向感走入林中尋找,有一次,研究夥伴走了半小時的山路、溯溪整整一個小時,又用開山刀開路走了1小時,才到達大概的位置,但仍然不知道是那一棵樹才是牠們棲息之處。林文宏也曾不顧一切徒手爬樹,當他爬到10公尺高往下看,忍不住發抖,最後不得不放棄。
有一次終於鎖定一片老熟的闊葉樹林,一群人在樹下巡視至少十次,不斷往上尋覓鳥巢的蹤影,其中一位眼尖的夥伴發現有一棵樹上不同於其他樹,似乎突出很多枯樹枝,大家研判可能有鳥巢,於是做標記,回家找爬樹高手帶全配備再度循原路來到樹下。這一爬,果然發現林鵰鳥巢。2004年第一次發現林鵰的巢,9年來唯一的一次。
不過,這次發現的是空巢,林鵰每年換巢,這個巢顯然是鳥去巢空。

林鵰族群數稀少 有待調查

這次找巢的經驗,十分珍貴,他觀察鳥巢都在老熟的闊葉樹上,這些樹都是又高又挺,而且其上20公尺必有鳥巢蕨或崖薑蕨附生,林鵰就在蕨類之間,再以叼回來的大樹枝堆疊成一個大巢。2008年,林文宏找到第二個巢,這次終於有林鵰的蹤跡,夥伴們也架設攝影器材,完整記錄林鵰的生活。
2004年至今是較密集研究林鵰,而且都以福山植物園為主。林文宏這段追尋林鵰的歷史都記錄到「山林魅影──林鵰」這部片,導演梁皆得同是猛禽愛好者,和林文宏年輕時就認識一起賞鳥,算是死忠兼換帖。片中珍貴的鏡頭,都是長期來合作的成果。林文宏說,每次林鵰有事,只要一通電話,梁皆得便風塵僕僕趕來,不辭辛苦地拍攝記錄。
林鵰(林文宏攝影)林鵰深居山林,並且不與他者群居的習性,顯得既神秘又孤獨,但也因此不像熊鷹易落入陷阱遭獵捕。林文宏長期觀察的心得認為全,台灣林鵰數量不會超過1000隻,在500對之內,數量非常稀少。目前林鵰的族群數沒有任何研究調查,未來,林文宏希望能進行林鵰族群數的調查。
林文宏認為台北市具有得天獨厚賞鳥的條件,森林就在身邊,無論內湖、陽明山,即使烏來,都很近。但他認為賞鳥不在於能不能看到明星物種,而貴在培養喜愛大自然、想接近大自然的心,有看到或沒看到珍稀鳥類都沒關係,因為想接近大自然的心,會為自己製造下一次賞鳥的理由。
「不要為了想增加觀賞鳥種而賞鳥,甚至為了拍鳥逼迫、欺騙鳥」,林文宏說,這都是不好的行為,最重要是愛鳥的心,否則「即使拍到了皮相,卻永遠感受不到美的一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