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6日 星期一

海冰減少獵殺多 海豹瀕臨滅絕

環團籲立法禁海豹製品
2010年12月6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艾華思於記者會上,解說海豹主要棲地區浮冰的狀況。繼2010年3月動保團體記者會揭露海豹慘遭獵殺的現況,籲禁賣相關產品;2日國際人道協會加拿大分會執行長艾華思(HSI Canada, Rebecca Aldworth)更遠道來台,說明海豹面臨海冰縮減及獵殺的雙重危機,籲請台灣民眾拒買海豹製品。多位立委亦表示將落實於法令,不讓民眾消費如此殘暴、誇大不實的商品。
海冰縮減使得豎琴海豹逐漸滅跡
生活在極地的豎琴海豹,已因極端氣候變遷造成的海冰縮減而面臨毀滅性的生存打擊。艾華斯說,海豹棲息地過去40年來,有21年海冰的覆蓋率低於水平,尤其自1996到2010年15年間情況更加嚴重。由於海冰無法成形,海豹媽媽經常被迫在水中生產或因此流產。即便成形,冰層也因太薄脆弱而易碎,導致小海豹經常在還不夠強壯時,就從裂開的冰面跌落海中而夭折。
剛出生的小海豹前幾個星期尚未強壯到可以在水中存活,約需一個月大後,才開始短暫游泳,但最多也只能游上1、2分鐘,便需要回到冰上休息。如果冰層融解或破裂太快,牠們等於要被迫提早「進入水中」,許多海豹寶寶因此「窒息」而死。而成年的母海豹就算已是游泳高手,也需要足夠浮冰來休息。特別是棲息於上百浬外海的豎琴海豹(Harp seal),更需要浮冰作為覓食的中繼站。
有些海豹媽媽被迫到海岸上生產,小海豹也因此被陸生掠食動物殺死,而人類的干擾也會逼走母海豹。因此,新生小海豹在岸上幾乎沒有存活的機會。浮冰流失現象已威脅整個海豹族群。近年來,由於海冰融化太早,加國漁業海洋部估計:主要育幼區的小海豹死亡率已達百分之百。
人類獵殺加快海豹滅絕腳步
除了嚴苛的氣候條件造成海豹的生存威脅外,更嚴酷的威脅來自人類的獵殺。獵殺行動使得海豹以每年30萬隻的速度消失。而獵殺海豹是為了取得皮下脂肪做成海豹油。動社表示,廠商以不實廣告宣稱海豹油具有療效,使得民眾盲目消費。事實上它是以食品項目進口到台灣,並無療效。
艾華斯在加拿大東部海岸監看海豹獵殺已有12年之久,反對海豹獵殺具有50年歷史,這些努力仍未使加拿大政府立法保護海豹、禁止商業獵殺。加拿大政府所稱的合法,並不表示人道,事實上是非常殘忍的屠宰過程。很多海豹受傷掙扎很久才死亡,83%的海豹是在意識清醒下被拖曳、丟棄到船隻上進行宰殺、剝皮的動作。
沒有人會同意如此殘暴對待海豹的行為,艾華斯說,包括歐盟、美國及墨西哥在內的國家,都已禁止海豹產品進入市場;俄羅斯內部之商業獵殺也已禁止。這些行為減少很多海豹販賣市場,有效阻止了部分地區海豹獵殺行為。
即使如此加拿大政府認為還有亞洲市場,除了台灣是海豹商品進口第4大國家,第1、2大進口國中國、南韓都在亞洲。台灣身為主要市場之一,7年來進口431,364公斤換算為12萬隻海豹。
台灣有法可禁 消費者力量可立即達成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召集人翁金珠對影片中獵殺海豹的殘忍行為表示難過,他說台灣人喜歡吃補,在不知情下在街上買這些產品;立委林淑芬也指出食用海豹不是國人的飲食習慣,而海豹油宣稱的療效是假的,若需要攝取Omega-3,有更好的植物性替代選擇,如亞麻仁油。立委田秋堇則對9個月來未有進度感到訝異,他表示政府有政策工具,應盡速落實。幾位立委都要求國貿局、林務局應盡速研擬禁售海豹相關產品的政策。
氣候變遷、北大西洋震盪等因素,導致加拿大豎琴海豹的棲息地過去40年來,有21年海冰的覆蓋率低於水平,尤其自1996到2010年間情況更加嚴重,海豹繁殖、育幼的棲地「破碎不堪」,嚴重威脅海豹族群。今年3月,動物社會研究會與「福爾摩莎動物權益小組」發起「讓牠們悠游!拒用海豹、海狗產製品」行動,已超過10萬人加入聯署,要求農委會及經濟部國貿局儘速公告禁止海豹、海狗產製品輸入。艾華思表示,台灣民眾對此問題的重視令人鼓舞與感動,她希望台灣能繼歐盟及美國後,成為亞洲第一個禁止殘忍海豹產製品進口的國家。
國貿局貿易服務組副組長賴國星表示豎琴海豹非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物種,但將配合林務局查證各國立法方式。林務局野生物保育科長林國彰表示將研擬相關政策因應,而凝聚共識是必要的,如連署名單;即使如此仍需有民眾陳述意見的過程。
禁售海豹油法制化仍有一段路要走,因此民眾自發性地抵制海豹相關產品,才是最立即可行的方法。研究會主任陳玉敏表示:今年3月公布海豹、海狗產製品取得過程的殘忍血腥真相後,許多銷售通路如康是美、屈臣氏、家樂福等,都立刻下架、不再販售相關產品。

※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發起線上連署活動,請求各界一同參與連署。詳情請見聲明網頁連署網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