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6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與林務局合作「自然生命印象」短片徵選4日揭曉,來自桃園縣復興鄉光華國小潘光道師生抱走親子組及大眾組大獎。評審團表示今年作品比往年作品水準都高,顯示越來越多人願意長期耕耘自然影像觀察,留下台灣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紀錄。
大自然充滿生命力,而生命的奧妙就藏在草叢、樹梢、水塘以及各種棲地間,展現生命的活力。林務局保育組長管立豪說自己在學生時代台灣物種調查約15000多種,現在則已近2萬多種,而台灣是個生物多樣性高的島嶼,尚有多種物種等待調查發現,自然影像紀錄可說是全民動員進行生態調查,在生態紀錄過程中發現新品種以及動物的習性,都非常難得。
此次海洋生態紀錄影片較少,管立豪鼓勵民眾多投稿。
今年主題訂為「生物多樣性」及「大自然的生命力」,乃呼應「國際生物多樣性年」。作品內容從低海拔到高海拔、潮間帶到山林中,不管是從身邊的校園、盆栽等定點的觀察,或是上山下海的長時間拍攝都有。
評審周志村即說,今年很多作品「令人驚豔」,參賽作品在質與量方面也都有增加,呈現穩定成長的趨勢。生態紀錄不確定性很高,無論是設備或花用的時間門檻都高,參賽作品可看得出長期耕耘的痕跡,實屬不易。他鼓勵有志於生態攝影者,多看影片、大量閱讀生態知識、親臨現場多觀察,最重要的就是放手去做,「做了才知道問題是什麼!」
玩了20年影像評審王力平表示此次多部作品影像表達都很好,但往往因忽略觀點及故事性,而未能得獎。王力平強調生態觀察要有札實的科學知識,但在影片文字呈顯上卻要能淺顯、並以文案的方式精要呈現,切忌長篇大論的解說。他肯定影像紀錄的價值,可成為自然環境教育教材。
來自桃園縣復興鄉國小教師潘光道,自己本身很喜歡昆蟲,台灣已知的155種昆蟲,他已經紀錄了120種。他指導學生拍出〈校園昆蟲探索〉以及自己的作品〈美麗的豆娘〉分別獲得「短片徵選親子組」及「短片徵選大眾組」優勝。
潘光道說,學校位於拉拉山旁,被教育部歸類為弱勢族群,卻有物種豐富之優勢,昆蟲種類超過100種以上,他鼓勵學生多觀察,並說學生因此「中」了鍬形蟲的毒,每次看到都來問他這是什麼?最後他只得給學生圖鑑自己查,學生在這過程培養出對大自然的濃厚興趣。
潘光道很喜歡蜻蜓,對青紋絲蟌情有獨鍾。他說蜻蜓只要有一張小桌子大小的水池就會來,蜻蜓是水質監測指標物種,又會吃蚊子,要大家多關心蜻蜓生態。
評審范欽慧表示每年擔任親子組評審,從過程中看到作品之多樣化,令他非常感動。
主辦單位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表示,今年自3月份開始宣傳徵件至11月中旬活動截止,共計有44件作品參賽,其中16件親子組作品,28件大眾組作品,相關影音檔案全數上傳到「自然之窗-台灣自然影音頻道」;此外,也在網路上開放票選人氣獎。
※ 2010自然生命印象得獎名單:
短片徵選親子組
第1名 馬韋傑 〈校園昆蟲探索〉
第2名 張倚寧 〈樺斑蝶 在我家〉
第3名 王振宇、林懷玉、林成龍、江智誠、吳恩熙 〈葉子萬花筒vs海的巨龍〉
第1名 馬韋傑 〈校園昆蟲探索〉
第2名 張倚寧 〈樺斑蝶 在我家〉
第3名 王振宇、林懷玉、林成龍、江智誠、吳恩熙 〈葉子萬花筒vs海的巨龍〉
佳作
徐詩凱 〈台灣的寶貝-蓋斑鬥魚〉
高思璇、武玄、林家妤、蘇政源 〈小小偵探隊〉
蔡仲昇 〈鷺鷥家族〉
周嘉垣 〈尋紅記〉
趙珮雅 〈探訪陽明山天溪園〉
徐詩凱 〈台灣的寶貝-蓋斑鬥魚〉
高思璇、武玄、林家妤、蘇政源 〈小小偵探隊〉
蔡仲昇 〈鷺鷥家族〉
周嘉垣 〈尋紅記〉
趙珮雅 〈探訪陽明山天溪園〉
短片徵選大眾組
第1名 潘光道 〈美麗的豆娘〉
第2名 李孜亞、郭家瑋 〈自然界的精靈〉
第3名 黃振裕 〈王功之美〉
第1名 潘光道 〈美麗的豆娘〉
第2名 李孜亞、郭家瑋 〈自然界的精靈〉
第3名 黃振裕 〈王功之美〉
佳作:
鄭中信 〈淡紋青斑蝶〉
楊偉傑 〈五色鳥育雛記〉
陳榮錦、曾偉証 〈吉峰國小領角鴞家族的成長〉
陳玉馨 〈大雪山林道‧藍腹鷴觀察記錄〉
張家榮 〈海拔的律動-活力山林〉
鄭中信 〈淡紋青斑蝶〉
楊偉傑 〈五色鳥育雛記〉
陳榮錦、曾偉証 〈吉峰國小領角鴞家族的成長〉
陳玉馨 〈大雪山林道‧藍腹鷴觀察記錄〉
張家榮 〈海拔的律動-活力山林〉
自然之窗徵文
特優:vernier 〈一生一定要看過一次的阿里山日出〉
優選:許家豫〈台灣的極危險瀕臨絕種白海豚(中文版) 〉
方玟雯:〈放生與放死之間-台灣的放生迷失〉
特優:vernier 〈一生一定要看過一次的阿里山日出〉
優選:許家豫〈台灣的極危險瀕臨絕種白海豚(中文版) 〉
方玟雯:〈放生與放死之間-台灣的放生迷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