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3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2010年十大人權新聞日前揭曉,其中「中科三期司法爭議」以及「石化產業開發」之環境議題躍上榜單;而以竹南大埔事件為引信,引發農地徵收變更工業開發使用的爭議,也榜上有名。上述重要環境事件,也已列入目前正進行網路票選的「十大環境新聞」(http://survey.e-info.org.tw/2010vote)候選題目當中,顯見環境與人權密不可分。
台灣人權協會秘書長蔡季勳表示,人權的意涵越來越豐富,更多面向以及視野;在強調世代正義的同時,將社會以及自然資源給下一代,也隱含人權的概念。
蔡季勳表示,傳統人權的概念是基於個人、個體的自主性,其生命權及財產權,原應被國家尊重,並以立法進行必要之保護,現在反而是國家違背自己制定的法律,違法違憲,此案更將環評制度與司法尊嚴陪葬。
台灣石化產業歷經40年發展,造成的毒氣、污水危害健康,農漁污染、工安事件不勝枚舉。政府在未全盤檢討石化政策下,再推國光石化,罔顧學者專家建言,並有「海豚轉彎」的創見。無論年中幾次六輕大火點燃雲林人之怒,或萬人發起信託搶救濕地,政府仍執意要建國光石化,六輕總體檢也只整理歷年報告,輕輕帶過,總體檢淪為文書作業。
蔡季勳表示,六輕大火使得當地居民發動圍場,再加上國光石化健康風險疑慮,整個石化產業引發民眾的不安,而這都不是單一事件。環保團體甚至以新興的方式,全民認股救濕地開創新典範,因此有1113環保救國大遊行,而國光石化開發至今還停留在聽證階段。顯示人權的意涵也擴及良好生活的環境權,做為一個世代正義,不僅顧及這個世代,也要將社會、自然資源提供給後代子孫。
今年6月9日,苗栗縣政府怪手鏟田的畫面透過公民媒體播放轉寄,傳到每位台灣人民眼中,造成巨大的震撼,引發各界聲討。再過一個月即將收割的稻穗硬生生倒地,只為了宣示縣府徵地的決心。之後台灣十幾個同樣「良田變工廠」的案例一一浮現。苗栗灣寶、竹東二重埔、竹北璞玉和彰化二林相思寮等地,皆面臨農地被強制徵收的危機。遂有717夜宿凱道,土地徵收條例修法、凱稻收割以及農盟的成立。
國家對人民的侵害濫權莫過於大埔徵地,徵地非個人財產權背後更多結構性的問題,蔡季勳表示,類似大埔的案子,國家以犧牲農業為代價配合財團,引發農民起身反抗,尤以大埔阿嬤的形象最鮮明。此火一點燃即引發後續土地徵收條例以及農村再生條例修法的工作,貫徹憲法保障人民生存權與財產權之意旨。
另外,縣市合併、直轄市原住民鄉自治權消失等與土地相關的議題也榜上有名。
隨著年初《地方制度法》修改,5都縣市合併後,將有5個原住民鄉失去公法人地位,改制成「區」,官派區長讓部落無自主權,那瑪夏、茂林、桃源等鄉災區重建路更難。在縣市合併升格過程中,政府無視此事實,未有任何應變配套措施,不但架空《原住民族基本法》,更違背兩公約。雖有行政院版《原住民族自治法》草案送立法院待審,但不但緩不濟急,更未基於原住民權益考量,嚴重限縮原住民族基本法精神,行矮化、殖民化的自治,引發原民團體強烈憤怒。
除了十大人權新聞將這些與環境、土地權相關的新聞入列,目前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等環保團體、台灣立報、新頭殼正共同舉辦年度「十大環境新聞票選」,錯過參與十大人權新聞的讀者或可透過票選,測試自己對環境議題的掌握,投下你心目中重要的環境議題一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