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靜蕙報導
在「如何推動全民二氧化碳減量?」議題方面,承襲94年「您是否贊成立法制定管制溫室氣體排放法令,以順應京都議定書之全球趨勢?」仍然為95年環保共識論壇的焦點話題,主談人林群超副研究員在引言中提及台灣現況二氧化碳減量的兩難。網友們各自對如何減量提出己見。隨著世足熱潮,「碳補償」的作法引來大家關注。也有人提出教會國民計算自己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或許是最容易的第一步。
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台灣舉辦官方的第一次國家永續大會,與會者人數超過300人,囊括行政院院長以降各部會長官、環保團體、學界及利益相關者。如一般預期二氧化碳議題為眾所關心的焦點,環保團體希望政府立即訂定溫室氣體減量目標與時程,並應積極落實執行與考核;但另方面,包括經濟部門、產業界及部分學界代表則持反對態度,認為台灣此刻正面臨整體經濟不佳及產業外移問題,實不應自我設限而影響經濟成長。對此,網友的回應難掩對政府以及政策的失望,但仍有網友認為「其實社會緩緩地有在進步」。然而林群超期許活潑、單純和有力的民間力量能凝聚促進社會整體風氣的改變。
網友沉默的貨運火車發起「二氧化碳減量只是全『民』的責任嗎?」 討論,他說「民眾減少二氧化碳的著力點,比起工業部門的企業,到底能影響的層面有多少?」並提及「在美國歐洲國家,二氧化碳排放以汽機車、與住商部門居多……台灣……發電政策、工業發展政策,似乎不是一般民眾可以影響的。」訪客回覆「全民意志堅定而訂定總量管制,就會影響發電或工業部門了。」甲蟲王者提出不同的意見,他認為「我們的環保政策似乎被『自命清高』的環保人士所綁架」、「《京都議定書》是大國的遊戲,台灣一點本錢都沒有如何跟人家去玩.」、「CO2減量的辦法只有一種原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可行」,認為應該「珍惜目前的資源」、「這麼多的CO2減量的辦法中選擇當中的一小項努力發展」。阿炮回應時提到英、德、日等國的經驗,惟台灣「卻快達到1990年的3倍」,他認為「台灣已經是世界競爭力的前5名……民主政治也已逐漸成型,即使不是聯合國會員,別的國家還是會用高標準來審視我們」。相關資料可參閱經建會京都議定書影響評估。
環保共識論壇發起「『核能發電』是未來50年間,再生能源尚未普及前的『必要之惡』」此一論點您是否贊成?』的投票活動,目前「不贊成。非必要之惡,應禁止發展核能」的人數超越「贊成。是必要之惡,應持續發展核能」贊成的人數,網友意見包括「核能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必要之惡是不嚴肅也不負責的說法」,他認為核電廠能夠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可說是非常之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只是發電廠、目前生產的核廢料已經無法解決,何況再增加核電廠、其他反核人士之所以擔心的問題不因為可以稍微減少一些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不再存在等。「就算仰賴核能,未來50年也不能只靠核能,鈾礦目前已剩60年的儲量……核能發電也只能再撐30年榮景」、「絕對絕對還是必須及早尋找發展替代能源」投票活動尚在進行中,歡迎上網表達您的看法!
網友非挪威發起「先教會國民二氧化碳的計量想像」,他提及其他努力減量的國家政府的法令固然重要,然而懂得計算的也有幫助,例如瓦斯熱水器上是有二氧化碳排放碼錶。而訪客提出將處理汙染物費用「轉嫁」給全民,「民眾打死也要想辦法要求政府設立大眾交通工具」,建議政府如果能夠合理的把這個處理空污的費用轉作大眾交通系統的設立。
在「世足賽與環保:談大型活動的綠色風潮」討論中,網友對於「碳補償」表達正面的看法,有網友認為政府不可靠,民間力量應該要有人帶頭起來做,如信託基金或贖罪網站等。其他網友則回應「碳平衡的觀念有點像贖罪的觀念」,又有網友由此話鋒轉為「二氧化碳絕對不是『民』的責任」,使世足賽的環保觀念連結到全民責任。
訪客台中人,發表「我所覺得可行的方式」建議台中市交通「將所有私人汽車限制停放在市區外,市內一律使用大眾捷運,或電動車,將較大的馬路改小,把人行道改大,把路權還給行人。」訪客回應時提醒政府官員地球日的「國家永續發展會議」該上上課,認識一下永續發展;沉默的貨運火車提到「台中工業區勞工人口這麼多,可是公車只有幾班,而且都是從台中車站那邊開過來的。交通規劃確實影響廢氣與二氧化碳的排放,那就請市政單位認真執行。」
關於二氧化碳減量的討論,仍持續發燒中,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至環保共識論壇參與討論及投票表達意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