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31日 星期五

壽山獼猴多又壞? 學者:人類榜樣教出來的

〈獼猴健康與族群經營管理〉系列報導(上)
2014年10月31日高雄訊,廖靜蕙報導
提到壽山上的台灣獼猴,立刻令人聯想到「搶食」、「入侵民宅」等負面形象,更有不少人認為壽山猴子太多了。根據最新一份調查顯示,壽山獼猴已超過負載量,其中1/3有可能是因人類餵食而增加。
29日壽山國家自然公園舉辦「獼猴健康與族群經營管理研討會」,學者指出,人猴衝突跟猴群數量無關,「人類不當行為才是問題癥結!」
壽山台灣獼猴搶食的形象,透過媒體報導深植人心,改變了台灣社會對獼猴的看法。(圖片來源: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籌備處)過去人們提到台灣獼猴,都認為聰明可愛,是甚麼改變了這個印象呢?(圖片來源: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籌備處)

壽山獼猴密度  遠高於自然森林

「台灣獼猴」是人類之外台灣唯一靈長類,原為壽山地區的明星物種。

2014年10月30日 星期四

學運世代的參政宣言 薛呈懿捍衛宜蘭農村價值

2014年10月30日宜蘭訊,廖靜蕙報導
蘭陽溪將宜蘭分隔為溪北和溪南,出生於冬山的薛呈懿,算是溪南人,在純樸的冬山成長,一直到大學才旅外,大三的一門課,打開他的視野,讓他經歷凱道農運的洗禮,邁入社運之路。今年318學運,鍛鍊他成為學運世代的一份子。8月,她決定投入縣議員選戰,從街頭尋求走入體制,打造新世代的民主政治。

凱道之夜

2010年來自全國各地,飽受土地徵收之苦的農民,聚集凱道爭取自己的生活權、耕作權,夜宿凱道,震撼了還在讀大學的薛呈懿。
他聽到一位來自桃園反鐵路高架的媽媽說,他在外面讀書的孩子,知道家裡要被徵收,打電話回家跟媽媽說,他抽屜有些什麼書,要幫他收起來;衣櫃哪一件衣服該怎麼處理……。這段話衝擊著薛呈懿,因為他也是離家在外面讀書的孩子,「如果是我,一定無法承受!」

2014年10月29日 星期三

未環評先招商? 中市府力推雪谷、新大線纜車

2014年10月29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從谷關經國有林班地,一路拉到大雪山遊客中心的雪谷線纜車,因水利署、觀光局、原民會以及林務局等中央部會,皆表示不是土地、業務中央目的主管機關,確定由台中市政府環保局召開環評審查。台中市觀光局將於近日送件,預計11月底或12月中旬召開環評專案小組。
而除了雪谷線,尚有新大線纜車計畫,兩招商案分別於9月30日及10月7日上網公告,並在今年底截止投標;昨(28日)觀旅局也舉行招商啟動記者會、招商說明會。而十餘位「台中反纜車陣線」民眾因無法入場旁聽,於記者會場外拉起「愛在大坑 拒絕纜車」及「大雪山森林保衛戰」布條,抗議政府黑箱作業、圖利財團,反對規劃、興建新大線和雪谷線二條纜車。
20141028觀旅局舉行雪谷、新大線纜車招商啟動記者會、招商說明會。「台中反纜車陣線」民眾於記者會場外拉起「愛在大坑 拒絕纜車」及「大雪山森林保衛戰」布條,反對興建。圖片來源:反雪谷纜車FB粉絲頁

林務局「樂觀其成」 雪谷線成地方事務

爭議不斷的雪谷線纜車,沿途經國有林班地,甚至設站於大雪山遊客中心,台中市政府也以「重大公共建設」,獲行政院認同,啟動保安林解編的程序。也因此,東勢林管處及林務局的角色備受質疑。
台中市政府觀光旅遊局工程科科長劉來旺受訪時表示,無論林務局對外如何表示,至少在答覆台中市政府的會議或資料都表示「樂觀其成」,從未表示反對。

2014年10月24日 星期五

繼續「看見台灣」:從沉淪的國土 看見調適契機

作者:廖靜蕙
「台灣的地下水是重要的自然資源,現在中部平原以及沿海地區過去完全透支,若要使用,一定要能收支平衡的嚴格管理,法律和政策都要做些改變。」
雲林縣成龍村的地層下陷區 (照片引用自Flickr 台灣水鳥研究群)
西南部沿海地層下陷嚴重,低窪處逢海水倒灌後,積水不退,跟著《看見台灣》導演的鏡頭,那些原本期能庇蔭子孫的祖墳也泡湯;如此荒唐的景象原可避免,卻因無限制超抽地下水,而使得先人的陵寢也受害。面對逐漸沉淪的國土,以及失落的地下水資源,要如何才能扭轉局勢?
地層下陷怎知道?承辦地層下陷防治的水利署台北辦公室水文三科人員表示,是以內政部「一等水準點」為基準,每年在固定時間,對照各地區標準點,計算出相對高度所得的結果。
即使位於地層下陷區位,居民是無感的,只能透過建築物的改變得知。虎尾是已知地層下陷最嚴重的區域,每年以5~7公分的速度下陷。2003年雲林縣元長鄉以年10公分的速度沉陷,2005年雲林沿海則以3公分的速度下陷,目前元長鄉則為5~7公分,速度減緩的原因,疑似與枯水或豐水有關,豐水期沉降的速度減緩。

2014年10月21日 星期二

斷掌老熊身分確認 玉山園區繫放14年後告終

2014年10月21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向陽斷掌老熊遺體19日深夜,送抵屏東科技大學,由台東林管處委託屏科大獸醫系進行解剖。昨(20日)上午,獸醫團隊人員以X光掃描發現黑熊身上植有晶片,確認為黃美秀2000年時,於玉山國家公園範圍內繫放的黑熊「Lon」,年齡介於20~23歲之間。
向陽斷掌老熊確認為Lon,生前健康圓滾的模樣。(圖片來源:台東林管處)
屏科大獸醫系主任邱明堂團隊著手解剖檢驗,發現Lon四肢有嚴重的關節炎;腸、胃都空空的,僅有一些胃液;此外,肋骨有新、舊的骨折,胸腔大出血,胸腔內部共有2公升多的血液,其他更詳細的檢驗資料,則尚在進行中。

2014年10月20日 星期一

斷掌老熊死亡現場 散置垃圾、廚餘

2014年10月20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為了解開向陽山屋黑熊死亡之謎,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所長黃美秀,昨(19)前往事發現場勘查,發現山屋旁的溪澗兩旁,散落許多垃圾袋、塑膠袋,及遭山友隨意丟棄的廚餘,還發現相當新鮮的黑熊排遺與嘔吐物,鑑定結果為米粒。
這項結果令人憂心,未妥善處理的廚餘垃圾,不但影響環境衛生,可能正在殘害野生動物。
台灣黑熊死亡現場。(台東林管處提供)

老死?誤食廚餘? 斷掌老熊死因仍未明

2014年10月20日台東訊,廖靜蕙報導
前天(18日)在向陽山屋發現的黑熊遺體,昨(19日)由台東林管處邀請屏東科技大學教授黃美秀進行勘驗,初步結論包括這隻黑熊為年老公熊,體型瘦弱、健康狀態不良,有沒有人為因素加速死亡,以及何以這隻黑熊瘦骨嶙峋,將是探討重點。黑熊遺體將於今日送往屏東科技大學,由獸醫專業團隊進行解剖。
屏科大黑熊研究學者黃美秀為死亡黑熊量測體長。
向陽山屋位於嘉明湖國家步道系統4.3公里處,是前往嘉明湖過夜休息的中繼站,設有住宿以及簡易烹煮廚房,山屋外有黑熊爪印。這次在向陽山屋下方60公尺山澗裡發現的黑熊遺體,為台東林管處首見,昨(19日)早上約9點左右,由揹工揹至向陽遊客中心暫時冰存。
當日台東林管處副處長劉瓊蓮,會同屏東科技大學教授黃美秀,及林管處育樂課保育業務人員等一行人進行勘驗。

2014年10月18日 星期六

宜蘭農舍蓋不停 小農:農地農用很難嗎?

2014年10月18日宜蘭訊,廖靜蕙報導
宜蘭農田裡房屋成長停不住,原本作為糧食生產土地,卻開發成低密度住宅區,改變宜蘭純樸的民情,還不斷干擾糧食生產環境,原先完整的農田生態系,蟲鳴鳥叫也減少了。農舍無法解?
昨(17日)一群宜蘭小農發起「搶救農田地景行動誓師大會」,要求社會大眾重視這件事,並從地方自治條例到中央農業法規著手修訂治理,貫徹農地農用的精神。
聯署團體在農田中大會師。(圖片來源:守護宜蘭聯盟提供)

農舍影響  水質驗出微量重金屬

農舍問題多嚴重?宜蘭水利會會長許南山根據水質檢測資料指出,灌溉水質確實因建地等原因變化,最近一份水質檢測,350件中有80件有微量重金屬,雖在國家標準之內,但重金屬會累積,等到累積超標,影響糧食生產,恐怕無法解決。「農舍問題比毒油更嚴重,毒油還可解決,農舍造成的問題,恐怕難以解決。」

2014年10月16日 星期四

砸60億造綠色台中港 白海豚生態廊道遭切割

2014年10月16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台中港務公司以推動台中港優質港區及綠色港埠為名,編列60億經費新建多項工程;又因行政院核定的港口範圍與白海豚重要棲息環境重疊,不斷以公文要求林務局預告的白海豚重要棲息環境修改範圍,而使得白海豚重要棲息環境至今未能公告。保育團體痛批綠色港口都是假、「浪費錢」。
行政院不斷加碼的台中港,以60億變身綠色港埠,卻阻撓白海豚重要棲息環境劃設。(圖片擷取自台中港綠色港口推動現況)

白海豚重要棲息環境至今未公告

白海豚重要棲息環境雖已預告接近半年,未能完成公告程序。林務局在最近一份新聞稿中表示,「預定範圍涉及國家重大工業經濟發展之區域等……已邀集經濟部及交通部等相關單位討論溝通,俟取得認同後儘速公告。」
保育團體點名台灣港務公司台中分公司以及工業局離島工業區執意開發,要求修改範圍。台中港務公司也承認,林務局預告的重要棲息環境,涵蓋了年前核定的台中港區預定範圍,因此要求林務局修改預告範圍。

2014年10月14日 星期二

森之教室奧萬大 四季遊賞保育心

國家森林遊樂區系列:奧萬大
楓香轉瞬間變了容顏,奧萬大川流的人群,辜負了婉轉鳥鳴,以及靜默依舊的群山群樹。在那之後,櫻花緊接著盛開,山櫻花綻放得燦爛,讓人以為是一種快樂的情緒,然後彷彿帶著微笑,一朵朵的掉落。而霧社櫻花開得突然,白色的花瓣在短暫的花期後,一瓣一瓣飄下,化為春泥為護花。
奧萬大的春天,霧社櫻花盛開。
鳥巢箱、生態池 為野生物營造棲地
春天的奧萬大,台灣藍鵲、巨嘴鴉成群飛舞,赤腹山雀、青背山雀、棕面鶯、黃山雀努力尋找適合育兒的場所,畫眉鳥兒愉快的歌聲,原來是山櫻桃結石纍纍。根據監測成果,奧萬大記錄到的鳥類約有120種,最具特色的鳥兒還有白喉笑鶇、灰喉山椒、小啄木、橿鳥、樹鵲等,一轉眼可能就會看到。

各式各樣的鳥巢箱在園區內沿途的步道內可見。200多個鳥巢箱,替代自然樹洞,補充山雀科家族繁殖育雛的居所,還有監測的功能。

2014年10月10日 星期五

救傷玳瑁、欖蠵龜回歸大海 誤捕海龜務必通報

2014年10月10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海洋生物博物館昨(9)日下午在屏東後灣漁港結合宗教護生,野放2隻海龜。在福智團體法師、志工祝福下,研究人員安裝發報器後,群眾目送兩隻海龜步向大海。由於近年來海龜遭受產卵棲地減少、污染、塑料垃圾以及漁網誤捕等因素威脅,族群式微,使得海龜野放任重道遠。
瀕臨絕種的保育類海龜野放工作。(圖片來源:海生館)
這兩隻海龜分別為欖蠵龜及玳瑁,由林務局委託設置於海生館的收容中心收養照護,為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中瀕臨絕種野生動物,在台灣週遭海域也屬於罕見物種。
依據飼養人員照顧觀察,兩隻海龜攝食正常、體重增加、有能力潛水取食,原來救傷的原因也已解除,再加上病理檢測、生理狀況檢查一切正常,因此考慮野放。

2014年10月9日 星期四

極端氣候討活難 影響河烏生子意願

2014年10月9日屏東訊,廖靜蕙報導
生活在高山溪流中的河烏,依賴溪流程度高於其他鳥種,而河烏所在的溪流,更代表水質潔淨未受污染。若說翠鳥是低海拔河流生態系指標鳥種,那麼高山溪流的指標鳥種非河烏莫屬!只是,極端氣候如驟降雨、洪水,衝擊河川生態,導致水生昆蟲、魚類等河烏賴以維生的食物消失,卻讓河烏不敢生小孩!
河烏捕捉水棲昆蟲。(攝影:陳宏昌)
河烏(Cinclus pallasii)又名褐河烏,體長約22公分,具有潛水的能力,完全防水的羽毛,讓牠得以進入水裡捕捉小魚和水生昆蟲,生活領域多在湍急的溪流,這些溪流特質必須清淨水質、含氧量高,溪流中看到河烏,代表著此地溪流擁有健全的生態系。

2014年10月8日 星期三

熊鷹論壇擬對策 解文化、保育三角題

2014年10月7日屏東訊,廖靜蕙報導
台灣最大的森林猛禽熊鷹,除了台灣黑熊和台灣野豬之外,其他動物恐怕都要怕牠三分,稱為森林王者當之無愧。驍勇善戰卻因飛羽的獨特三角斑紋,不但是排灣、魯凱族的神聖象徵,也成為獵捕的對象,學者推估熊鷹每年正以30隻的速度減少。
破解熊鷹、文化與生態保育的三角習題,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將於11月7日舉辦「熊鷹保育座談會」,研擬可行的保育對策,讓三角習題成為三位一體。
熊鷹幼鳥飛羽上的三角形斑紋如同百步蛇圖案。(攝影:黃永坤)

排灣、魯凱:熊鷹亦敵亦友

在排灣及魯凱族的古老傳說中,人死後變成百步蛇,再由百步蛇蛻變為熊鷹,熊鷹羽毛上以及百步蛇身的三角斑紋,也是部落重要的圖騰。熊鷹羽毛是權貴象徵,也是頭目、貴族以及勇士婚禮必備的聘禮。

2014年10月7日 星期二

使用者付費、總量管制 遊嘉明湖善盡環境責任

嘉明湖國家步道報告(下)
2014年10月7日台東訊,廖靜蕙報導
清晨的嘉明湖畔,數十頂帳篷還沒來得及拆,一些遊客來往湖邊取水,炊煙裊升,吆喝嬉鬧聲1公里外清晰可聞,與美景相伴令人稱羨,但環境成本卻不能不考慮。8月民間舉辦的「嘉明湖越野賽」,也令人不禁要問,國家步道是給遊客走的,還是超馬選手的競技場?當每個人主張自己的權益時,使用者該負的環境責任也需重視。
嘉明湖是全民的,享受嘉明湖,也應負起保護的責任。
為了保護屬於全民共同記憶的嘉明湖,台東林區管理處初步研擬以生態旅遊的精神,達到生態環境、部落發展與旅客多贏局面,包括營地規劃、總量管制、使用者付費、架構緊急醫療網以及部落回饋等,都在規畫之列。

2014年10月6日 星期一

嘉明湖日湧數百旅客 經管如履薄冰

嘉明湖國家步道報告(上)
2014年10月6日台東訊,廖靜蕙報
台灣的高山湖泊中,尤以嘉明湖的形象鮮明,只要看到草原中一潭有如藍寶石的湛藍湖水,大概都叫得出名字來。這個具有全民共同記憶的地景,卻因假日湧入數百名遊客,帶來龐大的廢污水、排遺、垃圾,而顯得不堪負荷,又因相關法令未完備,嘉明湖經營管理備受挑戰。
形象鮮明的嘉明湖,也成了大眾路線。
有「天使的眼淚」之稱的嘉明湖,行政區屬於台東縣海端鄉,位於三叉山東側,距向陽山直線距離7公里處,海拔約3400公尺,是台灣湖泊中第二高的高山湖泊。林務局台東林區管理處已將向陽遊客中心到嘉明湖,沿途規畫為「嘉明湖國家步道系統」,沿途林相變化多端,景色優美,尤其是由玉山箭竹構成的高山草原,更讓視野開闊,將四周的高山景致飽覽無遺。

綠領農學市集 生物多樣性就在身邊

2014年10月6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正當合國環境規劃署積極推動綠色經濟,而各行各業在過程中重視且達成「生物多樣性」、「環境永續」及「節能減碳」的目標,即稱為「綠領」;台灣經濟部能源局舉辦「綠領」培訓計畫,而民間腳步更是積極實踐。
第一屆以「綠領」為名的農學市集,上周末(4~5日)於台大鹿鳴廣場舉行,以環境永續及食農教育為主題,整合食衣住各行業,蓬勃發展,也讓社會大眾看見生物多樣性與生活的關聯,原來綠領不須是環境苦行僧!

2014年10月4日 星期六

資通訊用電攀升 綠色和平:用電選擇非綠不可

2014年10月6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ICT用電節節高升,你的網路夠綠嗎?(圖片來源:台灣綠色和平組織)電子科技雲端時代的開啟,在個人網路硬碟空間,到音樂、影片線上化,越來越多檔案從個人裝置移到雲端。資訊電子化減少紙張使用,卻需大量用電,推估2011年全球雲端總耗電量為6,840 億度,相當於全台灣總用電量的近3倍,綠色和平公布《點擊綠:再生能源創造綠色網路》報告,指出台灣的資料中心用電近4成來自高污染的燃煤發電。
你的網路夠綠嗎?資訊電子化雖帶來少紙化,卻額外增加用電量,台灣有4成用電來自高污染燃煤產業,資料中心的用電選擇夠不夠綠,決定減碳的機率。
包括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遠傳等資通訊(ICT,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資訊和通訊科技的簡稱)業者紛紛興建大型資料中心,其伺服器機櫃超過千台,總投資額破百億新台幣。

2014年10月3日 星期五

海生館白鯨12年死7隻 動保團體究責

2014年10月3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9月30日傳出白鯨死亡,這是12年來第7隻死亡的個體,由於白鯨野外壽命可達35歲,對於海生館白鯨死亡頻率偏高,動保團體認為館方有疏失,要求中央主管機關介入徹查。
小白鯨blue吊起準備解剖。(圖片來源:海洋生物博物館)

Blue疑因敗血症死亡 一周後完成檢驗報告

名為「Blue」的白鯨,年齡13歲,是海生館第2批以教育研究展示等目的引進之白鯨,性別雌性,於2006年2月17日入館。昨(1日)經獸醫團隊解剖,發現牠胃、肺有膿,初步研判為亞急性(介於急性與慢性之間)敗血症。

2014年10月2日 星期四

後灣陸蟹新紀錄種再加2! 多樣性舉足輕重

2014年10月2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位於墾丁國家公園內的後灣海岸林內,再發現新紀錄種「特異折顎蟹」以及「庫氏擬相手蟹」,而且皆為全球第二個已知的棲地,學者咸認,後灣小小海岸林所蘊藏的陸蟹多樣性,具舉足輕重的地位,保育不容忽視。
特異折顎蟹。(團片來源:墾管處研究團隊)庫氏擬相手蟹。(團片來源:墾管處研究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