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7日 星期四

闊別30年首次新年數鳥 292種鳥類看得到

2014年2月27日台北訊,廖靜蕙整理報導
數鳥活動照 (圖片來源:中華鳥會)第一屆台灣新年數鳥活動成果揭曉,經過880位鳥友16天在台灣各地努力數鳥,共記錄到292種鳥類與174,730隻的鳥類。這是繼1983年「新年鳥類調查」後,再度重啟的冬季數鳥活動,規模雖大於30年前,卻看不到過去常見的鳥種,如山麻雀;原進口為寵物的白尾八哥,則於台灣野外替代了原生種八哥。
想知道哪個地區最適合觀賞冬候鳥嗎?台灣新年數鳥嘉年華告訴你。屏東龍鑾潭樣區107種鳥為各樣區鳥種之冠。嘉義布袋鹽田、宜蘭竹安與嘉義鰲鼓等3個樣區,記錄超過9千隻鳥。堪稱數大是美。不過,1974-1983年「新年鳥類調查」常見的山麻雀,這次卻無緣記錄到;而過去數量很多的八哥,也被白尾八哥取代。

2014年2月25日 星期二

不顧每年上萬隻野鳥消失 鳥店業者衝撞林務局要生計

2014年2月25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農委會修訂「營利性野生動物飼養繁殖買賣加工管理辦法」,未來野鳥買賣需取得合法來源證明,引發鳥店業者不滿,認為取得野鳥來源證明門檻過高,一旦修法通過,將影響生計。昨(24日)來自全台各地鳥店業者北上林務局抗議,100多位業者一度試圖衝撞林務局。然而,每年上萬隻野鳥遭捕捉販賣,又該如何管理取得平衡?
2014年2月24日一百多位鳥店業者衝撞林務局,抗議「營利性野生動物飼養繁殖買賣加工管理辦法」修法。

2014年2月21日 星期五

野生動物買賣須附合法證明 鳥店業者反彈

2014年2月21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野生動物交易,常有影響野外族群疑慮,去(2013)年1月立法院即通過《野生動物保育法》第36條修法,營利性野生動物之買賣、加工,主管機關應於半年內完成相關修法,維護生物多樣性。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近日即將公告相關修正條文,未來販售野生動物都需具備合法來源證明;未料,卻引發鳥類販賣業者反彈;學者則指出,長期來動保與保育修法邏輯錯誤,將畜牧處該管的動物福利,硬加在野保法上,恐無助於保障動物權益。
圖片來源:公共電視「我們的島」

2014年2月19日 星期三

邁向永續農業 美濃農會從安全用藥做起

國產大豆 美濃紀事(下)
2014年2月19日高雄訊,廖靜蕙報導
2月春日的早晨,美濃區農民曾啟尚在1月剛播種的大豆田整理雜草,噴藥。在美濃農會號召下,他以兩塊田投入大豆復耕的行列,雖然強調安全用藥,雜草管理仍不可免。良好的管理下,雜草明顯少見。「雜草與大豆的競爭,大豆贏了,雜草就長不出來了。」
大豆苗。

拚雜糧自給率 美濃春作大豆復耕

國產大豆 美濃紀事(上)
2014年2月19日高雄訊,廖靜蕙報導
農委會推休耕地活化,鼓勵農民種植雜糧替代進口糧食、增加自給率,但個別農民單打獨鬥,常請不到收割機,收了也不知該賣到哪,落入困境。有感於雜糧復耕的重要性,今年,美濃區農會傾力而出,以無農藥殘留為目標,號召農民在第一期作種大豆,又能減輕一期稻作採收期壓力,一舉數得。美濃農會邀請消費者,5月跟農會買大豆,支持國產安全、邁向農業永續的生產方式。
美濃農會春耕大豆,農民曾啟尚的大豆田。

2014年2月18日 星期二

黃金蝙蝠秘密多 不砍樹、無毒農田保育加分

留住「幸蝠」系列報導(六)
2014年2月18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毛色偏黃的金黃鼠耳蝠,群聚在葉片中,閃閃發亮有如黃金。隨著氣候轉涼,8月逐漸從平地散去,站在牠們最喜愛的大葉欖仁樹下仔細搜索,仍不見蹤影。這時節,牠們都到哪裡去了呢?看似簡單的問題,仍然無解。顯示了我們對金黃鼠耳蝠以及台灣30多種蝙蝠,了解之有限,也吸引了研究人員投入解謎行列。
3到8月間,嘉南平原的闊葉樹上,常有金黃鼠耳蝠,一到冬天就不見蹤跡。(攝影:周政翰)

2014年2月14日 星期五

擋不住小水鴨族群減少趨勢 華江雁鴨公園面臨轉型

2014年2月14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全台瘋巨大PVC黃鴨之際,度冬小水鴨族群數卻直直落,10年來從5萬隻減少到不破萬,以雁鴨聞名的華江公園也無法避免,加上自然演替、淤沙日益明顯,恐怕不利於小水鴨棲息利用。未來棲地經營該以雁鴨為重,或以保護當地生物多樣性棲地為主,將影響「雁鴨」去留。
歐亞小水鴨族群數都有下降趨勢,台灣也一樣。(攝影:陳王時)

護樹公民勤做功課 老樹列文化景觀推手

2014年2月14日宜蘭訊,廖靜蕙報導
台灣首例老樹群登錄為文化景觀,獲得審議委員一致通過的關鍵,在於提案資料的完整性,證明樟樹群和當地歷史文化的關聯性。背後孜孜矻矻做功課的人,是從小住在宜蘭陽明醫院附近的楊國銓,因無法坐視老樟樹遭移植的處境,決定為老樹挺身而出,以公民一己力量,努力做功課護樹。
宜蘭醫院老樟樹。

2014年2月13日 星期四

老樹群入列文化景觀 台灣首例在宜蘭

2014年2月13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台灣各縣市雖有珍貴老樹認列自治條例,但再怎麼珍貴,仍難逃因重大建設被移植的命運。去(2013)年因道路開發,擬移植道路用地上的15棵老樹,經居民努力,不但認列為珍貴老樹,更進一步依據文資法提出登錄為文化景觀,上個月已經縣政府公告,成為台灣首例以老樹為文化景觀的案例,意即肯定老樹留在原地的文化價值。
宜蘭陽明醫院樟樹群。(攝影:楊國銓)

2014年2月6日 星期四

叫我金黃鼠耳蝠 台灣蝙蝠分家中

留住「幸蝠」系列報導(五)
2014年2月6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有黃金蝙蝠之稱的金黃鼠耳蝠,討喜的毛色,一改人們對於蝙蝠陰暗的印象。蝙蝠在華人社會象徵福氣,不過台灣蝙蝠有多少種,學者們還在梳理,過去被人認為和渡瀨氏鼠耳蝠同種的金黃鼠耳蝠,可望透過期刊發表,正式介紹給全球。
蝙蝠標本。(攝影:周政翰)

2014年2月5日 星期三

「黑鳶牌紅豆」尋找契作農 研究人員學農法

2014年2月5日高雄訊,廖靜蕙報導
毒鳥,難道是台灣農業無法逃避的命運?去(2013)年,研究人員繼揭開黑鳶死亡來自誤食毒鳥的結果,今年進一步與農業團體合作,希望能在當地推有機農業,創造生態與生產雙贏之道。
黑鳶原為台灣農田常見種,卻因農法改變而稀有,急需保護。(攝影:杜秀良)
黑鳶曾是台灣農田普遍常見的物種,30年前因慣行農法興起而大量消失,這個情形比鄰近國家,如日本、印度,來得嚴重,學者雖致力於黑鳶族群數恢復,卻一直找不到問題癥結,直到這幾年才透過一連串事件,證實黑鳶因誤食中毒的鳥屍間接死亡。去(2013)年,研究人員在崁頂農田紀錄到,農民為了預防紅豆苗遭啄食,使用加保扶毒鳥,上千隻鳥屍照片曝光,讓民眾得以看見台灣農業的真實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