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1日 星期四

復育30年 墾管處要為梅花鹿爭取「野生」定位

2015年12月31日屏東訊,廖靜蕙報導
台灣梅花鹿復育已30年,15年間野放233隻個體,如今已繁衍逾千隻,卻因侷限在小區域內,密度過高而陸續傳來負面消息,包括造成農損、影響高位珊瑚礁植被更新;但牠也命運多舛,卡網絞死、被狗追而撞人、遭人獵首等。梅花鹿與人、生態系的衝突,如何落實在經營管理上?墾管處委託學者進行研究、擬定對策,讓梅花鹿能與生態共生,復育成果報告也將於31日報行政院核定,認證其野生地位。
墾丁國家公園野放的台灣梅花鹿,無論是取得法令地位或經營管理都很重要!攝影:廖靜蕙
墾丁國家公園野放的台灣梅花鹿,無論是取得法令地位或經營管理都很重要。攝影:廖靜蕙

梅花鹿回來了,但身份是...家畜?

2015年12月28日 星期一

後灣土地保育、開發難兩全? 屏東高中學子提新替代方案獲獎

2015年12月28日屏東訊,廖靜蕙報導
當後灣陸蟹遇到飯店開發,該如何獲得多贏局面?最近屏東高中以「一『京』陸蟹幾兩重?」為題,探討墾丁國家公園內後灣陸蟹棲地面臨飯店開發的空間規劃與衝突,排除環保團體主張的「以地易地」以及業者心喜的「原地興建異地補償」,做足功課提出「縮減飯店建築面積」方案,榮獲2015年地理奧林匹亞高中團體組一等獎,上周末獲邀於墾丁國家公園32周年處慶中發表專題演講。
屏東高中地理奧林匹亞第一等獎團隊成員:沈昱儒(左)及何承翰。攝影:廖靜蕙
屏東高中高三學生沈昱儒、何承翰,在活動組組長袁榮茂老師指導下,從去(2014)年12月開始,歷經九個月完成這項報告,並從上百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與台中一中「檳榔攤前的老台中——羅氏秋水茶的銷售、消費與文化認同」同獲今年高中地理奧林匹亞團體組一等獎。
沈昱儒表示,墾丁和其他國家公園很不一樣,這裡遊客人數非常多,今年已突破800萬人次,園區內私有土地高達2776公頃。「這在一個以保育為主體的國家公園內,相當不可思議。」在此背景下,又有京棧飯店開發案,於是他和何承翰決定以此為主題,為自己的家鄉盡一份心力。

2015年12月23日 星期三

台灣鰻魚多樣性世界第一 學者:分門別類很重要

2015年12月23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聽到鰻魚,你只想到做成鰻魚飯的日本鰻嗎?其實鰻魚類群多采多姿,海生館即將出版的「台灣鰻魚研究學術專刊」中,即紀錄台灣多達14科75屬207種鰻魚,多樣性居全球之冠;14篇論文中,即為台灣增加42個鰻魚物種,包括1個新屬、13個台灣新種以及29個新紀錄種。由海生館副研究員何宣慶籌畫出版的研究專刊,明(24日)將刊登於國際期刊《Zootaxa》。
何宣慶指出,在全球生物多樣性快速消退之時,保存生物標本深具重要性,尤其像鰻魚這類深海物種,研究更艱難,至少要先替下個世代留下證據,並透過基礎分類,提供正確資料。
台灣扁鰻是相當罕見的特有新屬新種。圖片來源: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台灣扁鰻是相當罕見的特有新屬新種。圖片來源: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大家所熟知的鰻魚主要是浦燒鰻(日本鰻)以及紅燒鰻(海鰻),其實鰻魚的種類多樣性相當高,全球從淡水、淺海、珊瑚礁到深海,將近一千種鰻魚。

2015年12月21日 星期一

讓數據說話 北部沿岸魚種30年減3/4 台資料論文首登Nature

2015年12月21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要了解生態系的消長,有賴長期資料累積,尤其台灣的海洋生態問題,長久以來更因缺乏監測資料而難以治理對策。
最近中研院研究團隊發表〈台灣北部核電廠撞擊魚類群落的長期監測〉,分析過去30年來北海岸的魚類監測資料,發現北部海域的魚類群聚每15年就減少一半魚種。這篇論文也是國內首篇收錄在《Nature》旗下的《Scientific Data》科學期刊的「資料論文」。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長邵廣昭指出,影響海洋生態的原因錯綜複雜,不易釐清,造成相關部會推責,也無能對症下藥。要提出有效政策和方法,必須先有長期資料畫成趨勢圖,才能瞭解環境的變化程度。
Long-term monitoring dataset of fish assemblages impinged at nuclear power plants in northern Taiwan
Long-term monitoring dataset of fish assemblages impinged at nuclear power plants in northern Taiwan

30年  魚種驟減成兩位數

Long-term monitoring dataset of fish assemblages impinged at nuclear power plants in northern Taiwan〉(中文暫譯:台灣北部核電廠撞擊魚類群落的長期監測資料)是由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長邵廣昭研究團隊,自1987年起,每個月到核一、核二廠進水口,於冷卻水撞擊入內時,收集隨之而來的垃圾,再從中撿拾所有魚類的標本。這期間曾經歷1990年至2000年間的空窗期;2000年恢復採樣直到2014年,前後歷經30年時間、累積19年採樣資料。

2015年12月19日 星期六

基隆市出版生日魚書 做個有文化的海洋城市

2015年12月19日基隆訊,廖靜蕙報導
台灣只有海鮮文化沒有海洋文化?為了洗刷這項謔稱,基隆市政府出版《基隆找魚樂》,透過生日與魚種搭配成生日魚,認識基隆周遭366種魚,讓基隆市民人人心中都有一條魚,從認識魚,逐步建立屬於基隆人的海洋文化。
基隆市政府出本基隆找魚樂,邁向海洋文化第一步。圖片來源:基隆市政府文化局
基隆市政府出本基隆找魚樂,邁向海洋文化第一步。圖片來源:基隆市政府文化局

寶貝生日魚 關心近況兼保育

今(18日)新書發表會上,市長林右昌期許《基隆找魚樂》的出版,能讓所有市民知道基隆周邊有哪些魚類,366種魚有些是基隆沿岸周邊生產、捕撈的魚類,透過一天一種魚來代表那天的意義,每個人的生日都有代表性魚類,讓認識魚這件事變得有趣。

2015年12月18日 星期五

2015台灣淨灘報告:瓶蓋滿沙灘 環團籲減少「塑膠足跡」

2015年12月18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1973年製造的少爺巧巧棒包裝,42年後仍歷久彌新。顯示塑料製品分解緩慢,不當廢棄入侵海岸後,影響了700種海洋生物及海岸整體健康。
18日,荒野保護協會發表「2015年國際淨灘行動報告」,十大海洋廢棄物排名依序為:塑膠瓶蓋、漁業用浮球、塑膠提袋、吸管、免洗餐具、玻璃瓶、寶特瓶、外帶飲料杯、其他飲料瓶與食物容器、菸蒂。
荒野保護協會表示,民眾應遵循減塑三步驟:盤點、減量、回收。盡量減少塑膠足跡,一起來守護海洋。
歷久彌新的巧巧棒包裝。圖片來源:荒野保護協會
歷久彌新的巧巧棒包裝。圖片來源:荒野保護協會。
2015年國際淨灘行動統計結果。資料來源:荒野保護協會
2015年國際淨灘行動統計結果。資料來源:荒野保護協會。

2015年12月17日 星期四

都市保護區貢獻多 定期健診國際有準則

2015年12月17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像台北陽明山、高雄柴山等位於都市邊陲的保護區,提供了人們環境教育、研究、保育生物多樣性、供應水資源以及創造旅遊收入,另一方面卻無法避免都市化擴張及人口增加帶來的傷害。該怎麼減少破壞、增進保護區服務功能來增加都市韌性?國際保育組織提供了「都市保護區最佳實踐準則」,為都市保護區提供健檢方法。
都市保護區的範例:柴山。(攝影:黃嘉隆)
守護都市保護區,也能增加城市韌性。圖為柴山,典型的都市保護區案例。攝影:黃嘉隆。
全球一半人口生活在都市內,且未來還會持續增加,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預估2030年達到61%;與此同時,保護區也以各種方式與城市產生連結。WCPA(世界自然保育聯盟設立的「世界保護區委員會」)在2014年出版的都市保護區工作手冊當中,提出涵蓋30項準則的《都市保護區:概說與最佳實踐指南》(Urban Protected Areas - Profiles and best practice guidelines);台大名譽教授王鑫介紹,這些項目是提供都市保護區經營管理者參考,達到越多項目,代表都市保護區越健康,連帶是影響都市韌性(Resilience)。

2015年12月15日 星期二

台灣翻車魚有幾種? 最新水產圖鑑教你輕鬆認魚永續海洋

2015年12月15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今年11月,IUCN將台灣東岸常捕獲的翻車魚列入易危,但其實台灣的翻車魚有兩種,該如何分辨?現在漁業署出版了《臺灣常見經濟性水產動植物圖鑑》,教你分別差異,做個海洋公民!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長邵廣昭解釋,有曼波之稱的翻車魚,屬「翻車魨科」,列為易危(Vulnerable species,VU)等級的翻車魚,學名為Mola mola;而另一種則是「矛尾翻車魚」(Masturus lanceolatus),兩者舵鰭的形狀不同。而雖然矛尾翻車魚尚未列入危險等級,但因大型魚類都屬食物鏈頂端,最好少吃才能保護海洋生態。
除了翻車魚,這本圖鑑包含了收錄藻類、珊瑚、貝類、頭足類、蝦類、蟹類、棘皮動物、軟骨魚類、硬骨魚類及兩棲爬蟲等十大類海洋水產資源,共計721種,是歷年來最完整版本。書中精美的圖片、簡介,讓讀者能輕鬆辨認台灣海洋生物,有助於認識台灣海洋,促進資源永續利用。
IUCN列為易危的翻車魚。圖片來源:臺灣常見經濟性水產動植物圖鑑
IUCN列為易危的翻車魚。圖片來源:臺灣常見經濟性水產動植物圖鑑。
矛尾翻車魚尚未列入危險等級,但不適合過度捕食。
矛尾翻車魚尚未列入危險等級,但不適合過度捕食。圖片來源:臺灣常見經濟性水產動植物圖鑑。

2015年12月11日 星期五

友善野生物的農法行不行? 學者讓實驗結果說話

2015年12月11日嘉義訊,廖靜蕙報導
鳥類和蝙蝠對於農業真的B>Z?國外學者為了瞭解可可樹種植過程,鳥與蝙蝠扮演的生態系服務角色,在印尼蘇拉威西的可可農場,以兩年時間實驗。在完全隔離鳥與蝙蝠的實驗組中,收穫量減少31%,換算成收入,每年每公頃減少730元美金的收益;鳥和蝙蝠所提供的生態系服務不容小覷!最近在國內學者邀請下,Dr. Bea Maas來台現身說法,敲開生態系服務研究之門。

聘僱鳥與蝙蝠到可可園打工,好賺錢!

Dr. Bea Maas來台分享印尼可可園生態系服務功能研究經驗。攝影:廖靜蕙
Dr. Bea Maas來台分享印尼可可園生態系服務功能研究經驗。
攝影:廖靜蕙
要知道鳥類與蝙蝠到底提供多少生態服務功能,不妨了解Bea Maas的實驗。這項實驗設計是在每個樣區有四個不同的設計,以竹子以及漁網搭起的籠子,以及控制鳥類和蝙蝠的活動;每個籠子種植兩顆可可樹。一個是早上會打開讓鳥類進入,晚上關起來,蝙蝠無法進入;一個是相反,早上關著不讓鳥類進入,晚上打開讓蝙蝠進入;第三個則是維持打開;第四個則維持關著。
兩年來持續相同的動作,收集的資料包括昆蟲的組成,每個可可樹有幾朵花、結幾個果子,以及實際的收穫量,以及害蟲數量、鳥類吃掉害蟲的數量等。實驗結果顯示:在完全沒有鳥和蝙蝠的實驗組中,無論是葉片或根莖,昆蟲數量都增加了50%,收穫量明顯下降減少31%,也就是每年每公頃減少730元美金的收益,並使得花果品質降低,這對可可農是相當大影響!

專家、立委:革除黃牌污名 台灣要拿出漁業改革決心

2015年12月11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根據漁業署資料,台灣遠洋漁船今年已達1216艘,總產值456億占漁業總產值1025億近50%,是國際間遠洋漁業強權。然而,未能與時俱進的漁業管理政策、普遍存在的違法撈捕行為,讓台灣漁業管理瀕臨崩潰,國際間更是頻頻點名作記號。
歐盟即於10月對台灣非法漁業舉黃牌,要求6個月提出漁業管理改善作為,杜絕IUU(非法、未報告、不受規範)漁船及行為;只是兩個月後仍不見政府有具體行動後,對此,綠色和平與5名立委、22名學者、14個NGO團體啟動聯署,發表聯合聲明,要求改革漁業,向國際社會證明,台灣有能力和全球一起,養護公海的漁業資源。
綠色和平於今日刊登各報呼籲重視遠洋漁業非法氾濫的問題。圖片來源:台灣綠色和平組織
綠色和平於今日刊登各報呼籲重視遠洋漁業非法氾濫的問題。圖片來源:台灣綠色和平組織
昨(10日)台灣綠色和平組織於各大報刊登廣告,呼籲台灣社會,不但救台灣遠洋漁業,更應正視我們在公海上的責任。

2015年12月9日 星期三

【哨兵之歌】插蚵小麥遊濕地 彰化海岸重要無法替代

冬時節,亞熱帶台灣的氣候變得宜人,陽光不再讓人逼出汗來,周間的芳苑街上,遊客雖不如周末假日人潮如織,此時無論閒逛或吃美食兩相宜。街上幾戶掛著鮮蚵招牌的餐飲店,只有熱鍋繼續散發著熱力。阿良(暱稱)熟練的炸著蚵嗲、炸粿,手上不得閒,一邊記著顧客的點餐。早上剛從海田採收的鮮蚵、文蛤以及一些當地才有的雜魚,以不同料理方式下鍋。
蚵嗲裡面放的是當季在地的蔥,而不是韭菜。粒粒圓潤的蔥珠,搭配來自家裡蚵田的牡蠣,每一口都是安心與健康。這份家族事業,提供林家得以安居。「環境破壞才會讓人流離失所吧!」阿良說,堅決反對國光石化開發,就是想留在家鄉,不須靠外來煙囪產業
芳苑鄉海岸風情。攝影:廖靜蕙
芳苑鄉海岸風情。攝影:廖靜蕙
留住潮間帶就有希望
彰化海岸濕地在哪裡?彰化海岸濕地範圍涵蓋大肚溪南岸、漢寶濕地、芳苑濕地及大城濕地,此處擁有全台最大一處潮間泥灘地,孕育富饒的穀倉與魚米之鄉,廣大的潮間帶提供多元化的生物,不但是水鳥的食物來源,也是漁民養殖牡蠣、文蛤、紅樹蜆的重要產地,是居民的「海田」。

2015年12月4日 星期五

魚路古道見證 國家公園保育自然 也保存台灣文化

2015年12月4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19世紀中期,派駐台灣的英國廈門副領事郇和(Robert Swinhoe,史文侯)沿著魚路古道旅行,他用一天的時間,從金包里磺港出發,經過擎天崗,走到士林,並寫下過程見聞,為魚路古道留下歷史紀錄。這些他走過的路、拜訪的地點,該以何種形式保存,並讓當今走訪者感受這段獨特的經歷呢?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1日舉辦「都市保護區實務與經營管理國際研討會」,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劉益昌以「人文史蹟在國家公園的角色與意義」為題演說,從台灣歷史發展的脈絡談到國家公園文化保存的重要性,貫穿北海岸金山到士林北投的魚路古道即為一例。
魚路古道。攝影:廖靜蕙。
魚路古道見證了台灣國家公園在文化保存上的重要性。攝影:廖靜蕙。

走一趟魚路古道  體會前人歡喜

與台灣北部社會文化發展息息相關的魚路古道,這幾年透過研究調查,2013年8月陽管處公告劃設為金包里大道史蹟保存區,將大油坑、擎天崗到許顏橋以文化資產保存下來。

2015年12月3日 星期四

「高屏溪,我們來守護你!」 滇緬四村流域社區要與水共生

2015年12月3日屏東訊,廖靜蕙報導
台灣盜採、濫採砂石有多嚴重?由經濟部列管數據可窺一斑,全台近270個因盜、濫採砂石造成不同面積的坑洞,其中屏東238處,多數集中在里港與高樹;尤其是里港一帶位於高屏溪上游的荖濃溪,坑洞最密集,加上時而傳出業者以有毒廢棄物回填的消息,每逢大雨就隨著雨水下滲到地下水層,造成下游人口密集的都會區飲水疑慮。
這兩年,經濟部水利署意識到水質保育的迫切性,開始結合社區推動水資源保育,並以計畫方式接受各界申請。其中,位於荖濃溪中游的里港鄉土庫村信國、定遠兩聚落,以及高雄市美濃區吉洋里的精忠、成功,可說是由流域自然形成的社區,與水資源共生共榮成為社區發展關鍵。
荖濃溪流域共學院景圖。美濃農村田野學會繪製。
荖濃溪流域共學院景圖。圖片來源:美濃農村田野學會繪製。
由高雄美濃農村田野學會經過一年社區盤點,選出高屏溪水資源保育關鍵位置的4個聚落,而這幾個聚落剛好是1960年代由滇緬邊境撤台後安置的民眾,又有「滇緬四村」之稱。在歷史及文化層面,曾因戰亂而安置來台,他們獨特的族群認同和在地文化,與鄰近的美濃客家族群或里港鄉的閩南族群顯得格格不入,因而自成一個獨立的社區發展聚落。他們的遭遇曾拍成電影《異域》而廣為人知。

2015年12月1日 星期二

與鯨豚相約海洋 赴中旅遊勿消費圈養生命

2015年12月1日台北訊,廖靜蕙整理報導
民眾前往中國、香港旅遊,是否不經意間也助長動物表演?隨著兩岸交流、旅遊頻繁,間接影響兩地的生態與環境,尤其是以娛樂為目的設立的海洋公園,為了捕捉、圈養、訓練鯨豚,更壓迫野外各族群生存。
台港中英美數個保育團體今(1日)召開記者會指出,亞洲以外地區有關「海豚」的行程,多屬生態旅遊「賞鯨」活動;但是到了亞洲國家,鯨豚表演的旅遊品項多達數百種,即使是台灣前十大品保認證的旅遊業網站也不例外!
蓬萊極地海洋世界的幼年白鯨被圈養在環境非常單調、無聊的圈養池裡。圖片提供:中國鯨類保護聯盟(CCA)
蓬萊極地海洋世界的幼年白鯨被圈養在環境非常單調、無聊的圈養池裡。圖片提供:中國鯨類保護聯盟(CCA)
黑潮基金會、動社等團體同時也公布中國「圈養海洋哺乳動物表演場館調查報告」,及「兩岸觀光旅遊涉及鯨豚表演行程調查」,呼籲民眾旅遊交流千萬不要「交流」殘酷。

迷途丹頂鶴千里迢迢來台 「三不自律」助其安居

2015年12月1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新北市三芝區某處一大早即聚集人潮,昨(30日)一隻迷途丹頂鶴[1]來到此處,消息火速傳開。過程曾一度嚇跑丹頂鶴,不過今晨又出現原地。新北市動護處處長陳淵泉提醒民眾「三不自律」:不騷擾、不餵食、不接觸,保持丹頂鶴生活空間,讓這隻落單的迷鳥能安居台灣。
2007年金山丹頂鶴。(攝影:李璟泓)
2007年金山丹頂鶴。攝影:李璟泓

謹記三不原則 維繫棲地狀況

新北市政府動物保護防疫處預計今天在其周遭拉上封鎖線及架設告示牌,維護棲地空間,避免丹頂鶴受到過度干擾,也提醒民眾應遵守事項,並與警察配合維持現場秩序及交通。

復興Dipid:從野菜智慧見識山林魅力

9月花蓮豐濱難得晴朗的好天氣,太陽熱力十足,是個適合到山中走走的日子。復興部落的Faki(阿美語阿公的意思)王明源,早已等著帶遊客到山上踏查。今年幾個颱風接連過境台灣,一直到入秋仍不時有颱風的傳聞。不曉得是否真是颱風前的低氣壓使然,山谷中的風彷彿靜止了,走沒幾步山路就汗流浹背。

一把刀一包鹽呼喚山海

今年會有幾個颱風過境山谷?不如跟著Faki到森林裡找颱風草,葉中央的摺數透漏著訊息,不過人們所擔心颱風,大自然的萬物則有不同的應對方式,復興的族人則學著了解箇中道理,並且盡力保全自然資源。
海岸山脈上的部落是以海貝為名的部落,愛耶穌也愛山林。攝影:廖靜蕙
海岸山脈上的部落是以海貝為名的部落,愛耶穌也愛山林。攝影:廖靜蕙
面海背山的環境,提供復興部落豐富的自然資產,無論是山上生長的野菜或海裡提供的海鮮,部落周邊的溪流帶來森林回饋的淡水以及海上帶回的海生物,部落的古名「Dipid」在阿美語就是指貝類,因世居的環境裡有帶來海中貝類的溪流而著稱,這條溪流因此叫做「Dipitan」力比但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