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30日 星期二

農村再生×綠色保育 埔里筊白筍田護白魚

2014年9月30日台北訊,廖靜蕙整理報導
埔里茭白筍綠保田。(圖片來源:慈心基金會)農村再生×綠色保育,深耕鄉里田野,譜出埔里綠色奇蹟!農委會水保局與慈心基金會合作,輔導埔里一新社區,推動台灣白魚綠保田、有機農業生產認證加值產業有成,4~10月茭白筍盛產期間,每日產量可達1千多公斤,消費者大啖健康筊白筍,還兼復育台灣特有種「台灣白魚」!
水保局南投分局表示,埔里鎮一新社區以茭白筍為主要作物,另有絲瓜及百香果等,幾年前農民仍以慣行農法耕種,去(2013)年,與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合作跨域合作示範計劃,輔導埔里一新社區10多位農友,推動茭白筍田轉作有機耕作及進行綠色保育驗證,兼顧農民生計與生態保育,達到復育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台灣副細鯽」(Pararasbora moltrechti,俗稱台灣白魚)。
至今已有4戶取得綠色保育標章,總面積約4.5公頃。

2014年9月29日 星期一

都是鰻魚飯惹的禍? 日本鰻瀕絕 全球搶救

2014年9月29日台北訊,廖靜蕙整理報導
美味的鰻魚飯是日本人最愛,也深具文化意涵。但大量撈捕,再加上棲地改變破壞,使得日本鰻數量銳減。圖片來源:Hajime Ishikawa on Flickr
美味的鰻魚飯是日本人的最愛,也深具文化意涵,台灣鰻魚產值更上看百億。但為了口腹之慾,大量撈捕,再加上棲地改變破壞,使得日本鰻數量銳減。鰻魚族群的存續成為國內外關注焦點,IUCN已列入紅皮書,永續存在或滅絕倒數計時,全球搶救中。

多邊論壇:限制放養數及管理養殖場

日本是全球最大的鰻魚市場,日本人在每年7月20日左右的「土用丑日」吃鰻魚,不但視為補充體力的好方法,也形成獨特文化。而台灣社會吃鰻魚雖不普遍,鰻魚年產量卻有3~4萬公噸,產值達百億元,9成以上銷往日本,是重要的漁產。
然而,日本鰻(Anguilla japonica)流失速度止不住,使得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以及日本環境省分別將之列為瀕危物種紅皮書瀕危等級、以及須保育物種名錄中。

警方獲報逮盜獵人 42隻食蛇龜得救

2014年9月29日台北訊,廖靜蕙整理報導
保護珍稀食蛇龜,檢舉通報奏效。內政部警政署保七總隊第七大隊嘉義分隊接獲線報,會同雲林縣政府及南林區管理處於25日下午抓獲盜獵食蛇龜的嫌犯,救出了42隻食蛇龜。
幸運獲救的食蛇龜。(圖片來源:南投林管處)
這批食蛇龜是雲林縣斗六市的范姓嫌犯,於7~9月間在南投縣水里山區捕獲。警方表示,范姓男子平常有正常工作,卻為了增加收入,在食蛇龜繁殖期的南投水里山區,布下大量誘捕籠捕捉,意圖販售圖利。

2014年9月25日 星期四

濕地法明年2月上路 相關子法仍在審

2014年9月25日台北訊,廖靜蕙整理報導
內政部營建署於昨(25日)發布新聞稿,說明濕地保育法相關配套措施與進度,除了已公告「許可使用濕地標章及回饋金運用管理辦法」,其餘子法還在草案階段。
彰化海岸濕地。圖片來源:蔡嘉陽。
濕地保育法已於去(2013)年7月3日公布,原期待1年內施行,然而行政院卻自行預告明(2015)年2月2日國際濕地日當天上路,不過,10項配套辦法至今仍在研議,能不能從容如期實施,則仍有變數。目前進度如下:

2014年9月22日 星期一

落葉層不要掃 諸羅樹蛙卵泡在這裡

2014年9月22日台南訊,廖靜蕙報導
雲嘉南特有種「雨怪」或稱「青腰」(台語發音),1995年由台灣師範大學教授呂光洋鑑定為樹蛙科新種的樹蛙,並以發現所在地嘉義民雄的古地名,命名為「諸羅樹蛙」,近20年,民間團體努力積極倡議保育行動,從友善耕作、棲地維護到環境教育,尤其是破除「掃落葉」的習慣,就是不捨得諸羅樹蛙族群減少無以為繼。
諸羅樹蛙,過去農村時代又稱為雨怪或青腰。(攝影:吳仁邦)

落葉孕育豐富生命

從小學校教育就教導維持環境清潔,得把落葉掃乾淨。但是,落葉卻是底層物種重要的養分來源,更孕育豐富的生命,並成為土地的腐質層。對諸羅樹蛙更是意義非凡,在野草、落葉覆蓋下,每逢雨天稍有積水,正是諸羅樹蛙繁殖的絕佳場所,樹葉間可能就隱藏著諸羅樹蛙的卵泡。

守住珍稀樹蛙 自然公園還差台糖點頭換地

2014年9月22日台南訊,廖靜蕙報導
永康三崁店舊糖廠宿舍區,保留了諸羅樹蛙最完整的棲地,台南市政府已透過都市計畫變更為公園用地,市長賴清德19日出席民間主辦的「地方生態資源共管座談會」時表示,將朝人文生態特色規劃,讓諸羅樹蛙在此安居。
三崁店舊糖廠。
賴清德表示,除了研擬以地易地,另覓土地提供台糖公司,都發局也依據都市計畫進行土地變更,不會影響到諸羅樹蛙或永康都會綠地;都市發展計畫委員會第五次通盤檢討,已通過變更為公園,並進行公告,不過台糖尚未完全接受,產權也仍在台糖公司手上。市府團隊會持續跟台糖談,期待越早給台南市政府進行規劃越好。

2014年9月19日 星期五

重要棲息環境喬不定 台灣白海豚再折損一隻

2014年9月19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台灣第一隻研究人員可辨識的白海豚個體──TW-01,2014年9月9日擱淺於苗栗海域死亡;而此時,「白海豚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還處於農委會林務局預告階段,TW-01未能受正式劃設的保育效果,便告殞命,距離上一隻白海豚死亡不到5年時間,台灣白海豚離野外滅絕更靠近一步。
傷疤照片,照片來源:林務局,中華白海豚族群生態與棲地環境 噪音監測計畫
令人鼻酸的是,TW-01身上5年前發現的傷口,直到死亡解剖才知道一直未癒合。中華鯨豚協會獸醫師李文達形容,遭到污染的海洋,有如讓白海豚吃餿水油。他期待政府能盡速公告「中華白海豚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發展友善漁業及相關配套,以及進行白海豚棲地管理。
昨(18日)媽祖魚聯盟等幾個民間團體召開記者會,要求政府立刻通過「中華白海豚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並且制定更積極的保育措施、成立海洋資源研究保育專屬機關。

開放熊膽、穿山甲入藥缺科學證據 衛服部會議無結論

2014年9月19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衛福部中醫藥司昨(18日)召開「有關保育類中藥材使用情形評估會議」,據與會者觀察,主辦單位雖名為回顧2000年「含穿山甲、熊膽、麝香、羚羊角、龜板等保育類中藥材成分之中藥藥品許可證」公告至今之適用性,實則意圖廢除此項公告;而會議缺乏客觀證據論辯,即使不斷開會討論,恐也難形成共識。
參與此次會議的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表示,台灣十幾年來好不容易將含有保育類野生動物的中藥材全數換證,也研發替代藥劑,若廢除此項公告,這些藥商將再受影響。而主張廢除的藥商並非多數,是否該因少數藥商的需要而廢除,也值得商榷。
圖為標榜熊膽成分,可治痔瘡的藥品。熊膽或許有其療效,但全球其實已研發替代品。動社陳玉敏認為,贊同開放的中醫師若要證實熊膽無可取代,應拿出科學證據討論,而非流於口舌之爭。
在療效方面,主要因熊膽的去氧膽酸,比其他脊椎動物膽汁含量為高,不過全球也已研發替代品,但會議現場仍有一些中醫師堅稱沒有替代性。陳玉敏認為,若要證實確為如此,應拿出科學證據討論,而非流於口舌之爭。
現場也有人同意,與其開放進口,增加龐大查驗成本,不如由衛福部編列預算,鼓勵創新研發,而這部分目前是不足的。
對於現場支持開放者質疑,就像人類器官捐贈移植原理,為何不能開放使用族群數量多的美國棕熊、自然死亡以及人工繁殖熊個體?陳玉敏表示,現實上這些活體來源要媒合需求,根本困難重重。
首先,各國野生動物經營管理自有準則,國際間的買賣交換皆有規範;其次,如何判定死亡個體是自然或其他人為因素導致死亡?此外,人工繁殖熊場,仍需捕捉野生族群進行交配以繁衍後代,業者不該混淆視聽。

2014年9月17日 星期三

走回頭路? 開放熊膽入藥 衛福部明開會討論

2014年9月17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熊膽茶。(照片提供: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穿山甲、熊膽、龜板等保育類野生動物,因中醫界認為有特殊療效而入藥。我國早於14年前公告禁止保育類野生動物入藥,至今已發展出替代品。
然而,明(18日)衛福部將召開會議討論適用性,據傳有業者透過民代施壓,要求開放熊膽製品進口。

熊膽入藥有必要? 全聯會大表贊成

在「餿水油」食安風暴再度狂捲全台,人人自危之際,衛福部尚未給國人滿意的防治對策,中醫藥司卻於此時安排「有關保育類中藥材使用情形評估會議」,開放給特定業者、民間團體參加。
中藥藥證科承辦表示,本次會議為評估會議,回顧2000年「含穿山甲、熊膽、麝香、羚羊角、龜板等保育類中藥材成分之中藥藥品許可證」公告(衛署中會字第0890028972)至今之適用性,並表示「其他國家都在用,只有台灣不用」。

埋伏2天 恆春查獲食蛇龜獵人

2014年9月17日台北訊,廖靜蕙整理報導
賴姓嫌犯獵捕食蛇龜現場所使用之七具捕鼠籠(圖:屏東林管處)全台食蛇龜獵捕壓力不見減少,而緝捕食蛇龜獵人的行動也不停歇!屏東林區管理處會同保七總隊員,經2天1夜埋伏恆春地區山林,於14日當場查獲嫌犯一名,現場7個捕鼠籠中,已見食蛇龜1隻;全案依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移送屏東地檢署偵辦中。
屏東林管處副處長李政賢表示,需求面仍是盜獵不絕的主因,未來將依法朝收購者方向進行偵辦,阻斷供需鏈,搶救瀕臨絕種的食蛇龜。
時序已近秋冬,是中國人習於進補的時節,台灣的保育類食蛇龜更是老饕眼中頂級補品,屏東林管處表示,為了滿足對岸饕客之需,食蛇龜收購行情已近1斤5千2百多元,若以每隻半斤計,抓上百隻之獲利等同1年薪水,吸引恆春居民放棄打零工,選擇於山區陰暗林內放置陷餌,專心等著食蛇龜入籠即可。

飛驒古川町老鎮導入新視野 里山魅力不斷

2014年9月16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飛驒古川町里山風景。(圖片來源:飛騨里山オフィス/ Hida Satoyama Office)生物多樣性衰退是當今全球面臨最嚴苛的挑戰,尤其是連結人類居住與深山間的淺山地帶,因人為開發,流失最為嚴重。
2010年生物多樣性大會,首度由日本及聯合國合作提出「里山倡議」,以減緩土地開發利用傷害生態系;在台灣則由民間積極推動。
在日本環境省推動里山相關法令中,有幾個先行計畫正在累積經驗,其中飛驒古川町的經驗逐漸為國人熟知。「美ら地球」創辦人山田拓(Taku Yamada)也於近日受邀,分享近5年飛驒古川町的發展。
這個純樸古風的城鎮,正以其歷史傳統、里山風景,逐漸成為旅人口中「率性、很酷的鄉下」。

2014年9月12日 星期五

北宜新線有利無弊? 南港居民:又來騙

2014年9月12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交通部鐵工局「北宜新線鐵路」計畫,送入環保署依據環評相關規定,進行地方說明會,昨(11日)晚南港場未能說明施作範圍,引發南港民眾不滿。居民更對南港車站三鐵共構以來,損鄰卻未妥善處理強烈不滿,怒斥鐵工局「又要來騙」。
南港區說明會於三重區民活動中心召開,由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規劃組組長王武俊主持,顧問公司進行簡報,當地3位里長參加,聲援路線所及的新富里。
近百名民眾參加,對於顧問公司簡報描述的願景不為所動,只要求鐵工局說清楚這次要徵收那些土地」,「不要講和南港無關的事情浪費大家的時間」。王武俊雖一再安撫民眾情緒,說明公共工程有必須踐行的程序,承諾會將居民的意見反映在環說書上,卻引發更多討論
北宜新線南港說明會在三重區民活動中心舉行。

2014年9月11日 星期四

「捕霧」追水 學者:台灣冬季很保溼

2014年9月11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節氣進入白露,意味著露水漸增、氣候轉涼,而台灣冬季總跟著枯水、缺水的概念,不過這個概念隨著科學研究的進展,可能也要跟著調整。
為了解決冬季缺水,台大學者林博雄這幾年來,發展捕霧的知識系統與技術,領略了台灣其實不缺水,冬季的「水平降水」遠超乎想像。
台灣的霧林中隱藏著許多珍貴的水資源,台大學者林博雄透過捕霧技術,領略了台灣其實不缺水。圖為新竹觀霧赤楊霧林,來源:Shipher (士緯) Wu (吳)

2014年9月10日 星期三

重返台灣河川 小小翠鳥要成家

2014年9月10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河岸邊的翠鳥。(攝影:潘鈺婷)有著毛色鮮艷搶眼的翠鳥(魚狗),早期普遍零星分布於台灣各地溪流,然而,隨著「河川整治」腳步逼近,美麗的身影逐漸隱沒於「控固力」(水泥化)的河川中。
為了讓翠鳥回家,屏科大鳥類研究室以改造人工河川坡面及翠鳥專屬鳥巢箱,替翠鳥準備繁衍成家之地,東港溪也重現翠鳥身影!

翠鳥學

翠鳥幾乎是台灣河川的象徵,英國也以翠鳥視為河川品質的指標,象徵自然原始的河川樣貌;積極復育湧泉濕地的五溝水濕地學校,也以翠鳥為標誌;依據台灣鳥類誌的描述,「近年來台灣的河川整治工程往往將自然土堤變成混凝土堤防或水泥護岸,嚴重影響到翠鳥的築巢與繁殖。」堅不可摧的河流護岸,使勤勉的翠鳥不得不放棄,四處飄散尋覓合適繁殖的棲地。
國內知名的鳥會研究學者孫元勳表示,翠鳥因繁殖期有特別需求,因此成了河岸水泥化的受害者。2011年起,他率領屏科大野保所鳥類生態研究室的幾位研究生,展開「翠鳥棲地復育計畫」,彌補人類帶來的傷害。
翠鳥喜愛河岸邊陡而垂直的土坡,每逢梅雨及颱風帶來豐沛的雨量,也順帶清除了邊坡植被,裸露的土堤,讓翠鳥得以挖洞,築成獨特的巢穴,準備成家繁衍。

只用1個月 臨時港口毀7500年藻礁 環團要求清查復原

2014年9月10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千年藻礁珍貴稀有,南大附小學生尚曾一人一信求總統救藻礁,亞東石化卻因臨時碼頭,切開生物礁體。桃園縣政府雖要求業者復原,至今仍無動靜。桃園在地團體昨(9日)召開記者會,訴求縣府無法保護藻礁,中央應出面保護全民資產。
亞東石化臨時港施工現場,20140827(圖片來源:桃園在地聯盟)

2014年9月9日 星期二

「芋」見帛琉傳統 研究員保種護糧安

2014年9月9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在蘭嶼進行調查的陳科廷;圖片提供:陳科廷。中秋節除了吃月餅,也是大啖芋頭的好時節。此時,芋頭開始採收,做成各式芋頭食物。芋頭的魅力無邊,曾參與《婆娑伊那萬》蘭嶼民族植物調查的陳科廷,是少數研究芋頭民族植物學的人,為了研究芋頭與人類傳統社會的關係,還曾負笈到帛琉。而他認為,恢復在地、傳統食物,可能為人口不斷增加糧食生產壓力,提供解決之道!

從麵包樹到芋頭

陳科廷,一個愛吃芋頭的研究人員,隨著農業技術團先來到加勒比海邊的聖文森,在一段追尋麵包果的機緣下,來到帛琉,意外的發現當地芋頭品系之多,當地人利用芋頭的方法之多元純熟,彷彿掉入芋頭新天地,深深為之著迷。
回國後不但申請計畫,再回到帛琉進行研究,計畫結束後,認識在蘭嶼進行民族植物調查研究的台北植物園園長董景生,蘭嶼也是個將芋頭利用得出神入化的島嶼民族,於是陳科廷加入這個研究團隊,繼續與芋頭的對話。

2014年9月8日 星期一

《婆娑伊那萬》人之島 緬懷蘭嶼美好往昔

2014年9月8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灣東南海岸旁的一個小島嶼──蘭嶼,我們有很多想像,從山上種樹,等待成為拼板舟的材料、飛魚季繁複的祭典儀式、避風災而蓋在地下的屋舍等,但有些想像則存在迷思。例如,蘭嶼該不該蓋小七?蘭嶼是潛在的國家公園?蘭嶼區域計畫是誰的區域計畫?這些迷思的具象,就如港澳工程,阻擋了蘭嶼人看海的視野,只是蘭嶼人怎能不看海?
蘭嶼東清部落。前方為拼板舟進出的灘頭,兩側平緩的山坡則開闢為水芋田及旱田,後方的山林仍維持物種多樣的森林。 圖文:湯谷明
在國家機器欲以國家公園、區域計畫套住蘭嶼之前,不如多了解蘭嶼吧!農委會林務局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合作出版的民族植物叢書《婆娑伊那萬》提供一個窗口,讓讀者藉由達悟利用植物的智慧,了解這個民族的文化傳承,唯有了解一個民族夠深刻,才能體會種種加諸於蘭嶼發展的想像和水泥工程之荒謬。

2014年9月4日 星期四

當個智慧型消費者 綠色電子產品指南給意見

2014年9月4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筆電、手機和平板電腦已成為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電子工具,消費者購買和淘汰電子產品的速度,及電子產品造成的污染,成正比持續攀升。
台灣綠色和平組織3日全球同步公佈最新「綠色電子產品指南」Apple(蘋果)產品因全面淘汰聚氯乙烯(PVC)和溴化阻燃劑(BFRs),脫穎而出,成為領導品牌。
現代人汰換3C產品的速度,已造成嚴重的環境問題。圖片來源:baselactionnetwork

研究人員發現褐臭肚魚 愛啃肉質軟珊瑚

2014年9月4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向來被視為藻食性的臭肚魚科,通常會吃掉附著在珊瑚上面的藻類,最近卻出現啃食軟珊瑚的紀錄。海生館研究人員郭富雯今年8月在後壁湖紀錄到一群臭肚魚正大塊朵頤啃食軟珊瑚,是過去文獻所不曾記載的現象,到底是摸蛤兼洗褲或有其他含意,有待進一步調查。
臭肚魚清理葉形軟珊瑚上的雜藻。(圖:海生館)
一群正在啃食軟珊瑚的臭肚魚(圖:海生館)
臭肚魚科大多視為經濟性魚種,國外食性研究指出,在臭肚魚的胃內容物成份有84%以上為綠藻、紅藻及褐藻等,其他16%則包括一些單子葉植物,矽藻,水螅及砂粒等,但至今尚無文獻報導在其胃內容物裡有發現軟珊瑚所獨具「骨針」的這種棒狀碳酸鈣結構。

2014年9月3日 星期三

禪花園隱身植物園 南門町三二三開幕

2014年9月3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台北植物園荷花池畔一棟原本為林業試驗所宿舍使用的日式建築,隨著人去樓空、年久失修而逐漸荒廢,經園方整建恢復原有日式風貌,於昨(2日)重新開幕,並以日治時代地籍資料「南門町三二三」命名,為植物園注入日本禪學之美。

從南門町變身禪花園

日治時代原地址為「台北州台北市南門町六丁目三二三番地」的屋舍,在郭中端和堀込憲二兩位建築師的設計下,並禮聘日本長野縣的庭園家小口基實設計枯山水庭園,賦予此處東方園藝與日本禪風之美。
「枯山水庭園」又稱為禪花園(Zen Garden)以禪宗為核心,園中的砂石,必須每天有人持木耙,以近乎修行緩慢的速度,耙出反映出內在心境的水波紋路;因為禪宗講求空寂,庭園中通常不種鮮豔花草,只以常綠的松柏類造景,這些樸素的特性,有助於心靈澄淨,對於現代生活講求快速引發的精神緊張,據說具有療癒果效。

2014年9月2日 星期二

在森林中遊憩 享受不容錯過的生態系服務

作者:廖靜蕙
到森林去,你期待得到什麼?台灣有20多座依據《森林法》設置的「森林遊樂區」,提供民眾森林遊憩的機會,其中有18座由林務局建置、管轄,由於坐落於國有林,又稱為「國家森林遊樂區」,雖然以遊樂為名,實則提供森林生態系服務功能,需要民眾一起守護。
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入口意象。

大雪山上的西施花

5月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賞鳥大賽剛落幕,但是喧鬧的毛腳燕並沒有因此而收斂,依舊在山谷邊的林道自在盤旋,因為山壁有著牠們的家。小小鳥兒團結聲音大,山壁上安靜的森氏杜鵑、西施花則盡情地綻放,吸引路人放慢腳步流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