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5日 星期三

港口部落海稻米豐收 醞釀邦查酒文化

2012年7月25日花蓮訊,廖靜蕙報導
花蓮豐濱石梯坪這兩年逐漸復育的水梯田,每到夏季,收割前金黃色的稻穗呼應著海浪,構築出當地獨特美學。由港口部落社區發展協會承租土地種出來的海稻米,已經陸續收割,將以「米粑流」這個品牌面市。不過,海稻米還背負著重要的使命,為了讓阿美族傳統耕種文化推到極致,「林務局水梯田復育計畫」專案負責人舒米如妮的願景藍圖裡,溼地不但種出糧食,還要釀出酒。最近一批以生態農法復育的海稻米和大葉田香草做出的酒麴,為石梯坪美麗如畫的酒莊藍圖揭開序幕,不但要恢復阿美族優雅的飲酒文化,還要為這塊土地努力耕種的農民譜寫願景。

花蓮縣豐濱鄉石梯坪旁的海岸,經過數十年的廢耕,這兩年在林務局水梯田復育計畫下,孕育糧倉,一到夏季收割前,金黃色的稻穗迎著風形成的波浪,和拍打上岸的海浪相互輝映,形成一片美麗的景觀。6座以古法修築、渾然天成的「達魯岸」再度站立在海岸邊,守護辛勤耕種的族人。溼地不但種出來米,還有大葉田香草,而族人在達魯岸釀酒,有如酒莊,構築阿美酒莊獨特的景觀,幾與法國酒莊所孕育的田園風光並列。
阿美族只有在祭典這樣的重要場合才會喝酒,酒代表珍貴的敬意,只有Faki才能喝第一杯。舒米如妮說,過去糧食不充裕的年代,人都吃不飽,更不可能將糧食拿來釀酒,阿美族為了敬鬼神、土地,以及敬老,才會犧牲糧食的一部分釀酒,平常是沒有酒可喝的。
舒米如妮計畫成立酒莊,首要就是恢復阿美族這項飲酒文化。在母系社會中舅字輩代表大位,舒米如妮說,每次祭典時,「ina」(母親)會從甕裡舀酒,先倒給「faki」(阿美族耆老、男性長輩的意思)喝,然後再按照身分逐次倒酒,以此表示敬意,孩子在這種情境下學習飲酒文化之重要性,祭典時看到自己的ina在會場為舅舅倒酒,場面十分壯觀。

自己生產自己做酒麴

港口部落溼地種出來的海稻米和大葉田香草酒糰,意味著酒莊之路不遠了。舒米雖然懂得釀酒,但真正要做出酒麴,卻是經過6年的嘗試與失敗經驗,直到最近以自己與族人親手種出的海稻米以及大葉田香草為素材,才成功製成酒麴。這項成就終於讓舒米又向酒莊邁進一大步。
部落只有少數幾位阿嬤會做酒麴,大多數酒麴都是由中國進口;因此學會酒麴的製作,具有傳承價值。
阿美族釀酒的過程有很多要求,釀酒前3天是不能進行房事,更切忌吵架這些影響情緒的事情,必須要將自己的身心調整在最好的狀態,才能釀出好酒。
這次製作酒麴之前,舒米和兩位做酒麴的伊娜商量,並且分工,一位負責採集,另一位負責器具準備,舒米則負責找人輾海稻米以及購買釀酒用的糯米。部落的阿嬤們在茅草搭建、通風的達魯岸釀酒麴,無論是大葉田香草或海稻米,都是用手工搗碎。阿嬤將搗成粉末的海稻米,加入搗成汁的大葉田香草以及另兩種香草,再加上阿嬤的老酒麴養菌,利用人體的溫度以及手感,慢慢加、輕輕揉成糰狀,再將每個酒麴糰放在籐籃上,之間必須保持距離,萬一有哪個酒麴糰壞了,才不會受影響。
靜置3天後,當象徵好菌的白色的菌種逐漸長出來,就表示成功在望,之後才會到戶外,接觸空氣和陽光。舒米表示之前以市售米或以果汁機代勞,都未成功,這次的成功,他歸功於海稻米和具有豐富微生物的大葉田香草。
這些酒麴將留一些當老酒麴,其他的將於9月的工作坊,和糯米釀製成大葉田香糯米露,使用的容器也朝可回收的瓶罐設計,不但貼上米粑流四項標誌中的海稻米、大葉田香草,也希望喝完之後,容器可以重複使用,帶回部落繼續採購。

一手產製的酒莊

目前水梯田尚未生產糯米,不過這次米收割之後,舒米打算挑戰土地極限,在田裡的南北兩端的土地種植糯米,中間則於收割之後放水,任其自由再生的稻米,除了繼續圓一手產製的酒莊夢,也不忘維持溼地生態,留糧食給溼地上的動物們,維持生生不息的生態系。
金黃色的稻穗。大葉田香草。(圖片來源:林務局)
酒麴。小米酒。雖然正品尚未釀出來,不過部落有些小米酒,已經加上溼地種出來的輪傘草編織品裝飾。
舒米說,要讓農民們復耕或吸引人來此地種田,並且持續下去,一定要能看到願景,而生產的稻米必須與自己的文化接軌,舒米舉幾個水梯田計畫的產品,無論是八煙的救世米,貢寮的和禾米專供餅店產製的米香都肩負文化傳承的使命,而海稻米的終極願景就是以酒莊的形式傳達阿美飲酒的文化,並以此創造產值,以產業來引導種田的這件事。
種出好米是為了釀出好酒,就像法國的農民種出好葡萄釀酒。

回歸身為邦查的榮耀形象

成立酒莊還有一個重要的使命,舒米希望洗刷原住民愛喝酒的印象。舒米說,原住民不是一開始就愛喝酒,是因為精神上的苦悶,沒辦法實踐基因中身為邦查的榮耀形象,生活中充滿挫折,再加上公賣局酒製品氾濫,隨手可得,族人在飲酒方面便顯得缺乏節制。
舒米說,不曉得能不能在他這一代改變族人飲酒的習慣,恢復到以往有尊嚴、充滿感恩的飲酒文化,但有生之年,將努力回歸這樣的精神,讓族人以阿美族為榮。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