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1日 星期二

沿近海抓無魚、遠洋漁業血汗漁工 漁業署遭批

2016年5月31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台灣的海洋裡原為野生物棲地,卻全都視為漁業資源撈捕殆盡。近日陸續發生綠島龍王鯛、澎湖硨磲貝遭非法捕捉,引起台灣社會關注,立委更指出,殺死一隻龍王鯛所付出的生態環境代價高得不成比例,要求漁業署應重新檢討政策,確保海裡有魚。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昨(30)針對漁業政策質詢,立委黃偉哲即要求林務局發揮保育預防性原則,不要只是事發感到痛心。曹啟鴻則以小琉球保育綠蠵龜為例,一有綠蠵龜受害,立即上傳週知,期待龍王鯛、珊瑚也能成為當地居民、民宿業者生財之道,但必須有在地團體陪伴。

近海無魚  多層刺網禁令失靈

立委林淑芬不諱言,沿海3海浬捕不到魚,漁業署應有資源養護概念。攝影:廖靜蕙
立委林淑芬不諱言,沿海3海浬捕不到魚,漁業署應有資源養護概念。攝影:廖靜蕙
漁業署將新北市貢寮區卯澳灣選定為我國第一座栽培漁業示範區,6月5日即將在此地舉辦「世界海洋日」活動及栽培漁業示範區啟動典禮。不過,立委林淑芬卻指出,卯澳灣天天都有人發現近海三浬內放置三層底刺網,大小通抓。
林淑芬質疑,雖然新北市2012年即公告禁止使用多層底刺網,仍有網友拍到三層刺網,卻無人執法,連海巡署都有破壞私人財產的顧忌,無法執法,農委會是否有能力管?
曹啟鴻表示,示範區一定要做好。小琉球拿掉三層網,保護漁業資源,帶動小琉球觀光,吸引恆春等周邊社區也效法;未來營造卯澳成功經驗,也是期待能帶動周邊地區改變。執法面他將親自視察,拜託警力協助。

農委會新政:環境綠色給付、鼓勵有機小農、林業永續、里山倡議

2016年5月31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新上任的農委會主委曹啟鴻昨(30日)首度赴立法院報告,宣示未來四年重要施政,包括綠色環境給付、有機與友善環境耕作,以「里山倡議」精神兼顧林業永續利用;但沒有提到完整的生態保育政策與論述;另一方面,施政報告未提動物保護業務,立委要求3個月內針對現況進行盤點。
曹啟鴻解釋,綠色給付目的是鼓勵農民減少化學肥料與農藥,他將鼓勵小農轉型,成為友善大地的尖兵,「小農是當代最值得尊敬的農民。」他希望任內有機生產面積從6000公頃提高到10000公頃。另外也會響應聯合國「千分之四」倡議,每年讓土壤增加千分之四有機物質儲量,將空氣中的碳留在土讓中。
農委會主委曹啟鴻首度赴立院經濟委員會備詢。照片來源:沃草「國會無雙」。
農委會主委曹啟鴻首度赴立院經濟委員會備詢。照片來源:沃草「國會無雙」
蕭美琴:綠色給付應加強溝通
農委會將於桃園市楊梅區、新竹縣新埔鎮、台中市龍井區、彰化縣福興鄉、嘉義縣朴子鎮以及台南市柳營區等6個鄉鎮試辦「環境綠色給付」。

郭華仁:對抗跨國集團壟斷遺傳資源 《生物多樣性公約》是重要工具

【生物多樣性×產業】永續農業篇(二)
2016年5月31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甫自台大退休的農藝系名譽教授郭華仁,是國內首屈一指的種子科學專家。這幾年他投入關心有機農業發展,他認為有機農業是最能回應農業與生物多樣性的方法。而國內生態農業的崛起,他認為政府應以政策制度鼓勵,並以環境給付鼓勵生產兼顧環境永續。

從種子品種權一窺生物多樣性利益分享精神

台大農藝系榮譽教授郭華仁,是國內種子科學權威。資料照片,攝影:廖靜蕙
台大農藝系榮譽教授郭華仁,是國內種子科學權威。資料照片,攝影:廖靜蕙
郭華仁以種子科學起家,這是國際貿易中,一項重要的產業。一開始,他做的研究是種子儲藏,利用數學模式預測種子可以存活多久,除了產業界可以運用,也是當時剛興起的種原庫重要的參考依據,種原庫是百年尺度,因此要能預測種子的存活率。
郭華仁說,種子收集保存是種原技術的一個部門,由國際植物資產委員會統籌,幫助提供技術援助,讓一般的種原庫可以操作。1970年才開始有國際機構廣設種原庫,當時FAO有專門處理種子的單位,委員會設在羅馬,大約有12個在不同第三世界國家的國際種子研究所。
當時他寫信給國際植物遺傳委員會,收到來自這些專門機構寄來的文獻、期刊,閱讀這些資料之餘,發現植物遺傳專利權進展,這對台灣是很新的概念,在這之前,鮮少人知道植物也有專利、植物品種可以申請,而且有國際機構專門做這件事。
1992年後「生物多樣性公約」(CBD)成立,對於植物遺傳品種權卻持對立的意見,他因此了解生物多樣性公約,以及其反對植物智慧財產權的立場。
「生物多樣性公約其實講生態保育,目的是希望遺傳資源的權利跟義務要能平衡。」郭華仁指出,生物多樣性公約第一條目標中提及:「本公約的目標是按照本公約有關條款從事保護生物多樣性、持久使用其組成部分以及公平合理分享由利用遺傳資源而產生的惠益;實現手段包括遺傳資源的適當取得及有關技術的適當轉讓,但需顧及對這些資源和技術的一切權利,以及提供適當資金。」

2016年5月30日 星期一

「紅豆杉,你好嗎?」 傾聽植物物語 人為遊憩不干擾

2016年5月30日南投訊,廖靜蕙報導
5月初,南投縣仁愛鄉台14甲線上,絡繹不絕的車輛帶來遊客,一些遊客以為春暖花開,誤判氣候,冷得打哆嗦。一部分道路穿越了「瑞岩溪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人來人往的遊客,又對野生物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南投林區管理處埔里工作站選定了保護區內的紅豆杉、台灣黃蘗以及能高灰木為指標物種,透過它們帶來的訊息,讓人們調整最佳遊憩模式。

隨著鷹架上雲端

高聳雲霄的紅豆杉,1月份開始有花序,3月陸續開花,5月上旬已進入結果期,研究人員為了監測,在它的枝幹旁搭起了10~15公尺高的鷹架,方便取樣。
沿著鷹架爬到紅豆杉的樹冠層,研究人員帶著「高枝剪」,剪下嫩芽嫩葉當樣本,現場就開始填寫監測記錄,並以一定規格的塑膠袋收集帶回工作站製作標本。不是每個人都能爬這麼高的鷹架,埔里工作站巡山員吳進華卻能靈巧地穿梭在這些鷹架間,讓隨行同仁讚嘆不已,這種功力堪比台灣獼猴。
吳進華因喜歡植物,克服爬鷹架的恐懼。攝影:廖靜蕙
吳進華因喜歡植物,克服爬鷹架的恐懼。攝影:廖靜蕙
「剛開始爬也會怕,久而久之就習慣了。」吳進華說,因為喜歡拍照、喜歡觀察植物的成長,要了取得枝條監測,超越了這份恐懼。

2016年5月25日 星期三

台美加強查緝野生物走私 關注瀕危穿山甲

2016年5月26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台美首度合辦打擊野生物走私執法研習會25日於台北市立動物園登場,邀請美國魚類及野生物管理局(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專家來台指導,國內則有負責邊境查驗、野生動物違法案件查緝之關口、海巡、警政與調查局等機關參與。
打擊野生物犯罪執法研習會啟動台美聯手打擊野生動物走私犯罪。攝影:廖靜蕙
打擊野生物犯罪執法研習會啟動台美聯手打擊野生動物走私犯罪。攝影:廖靜蕙

位於走私路徑樞紐  台灣需提升執法效能  

近年來由於野生物走私猖獗,威脅物種和生態系統,直接導致大象、犀牛、老虎等物種遭到屠殺。2014年聯合國和國際刑警組織報告中更揭露,每年貿易額高達2130億美元的野生動物走私活動,是全球恐怖組織和民兵等犯罪組織的重要資金來源。此外,更影響輸出國居民的生計和觀光景點,讓消除貧窮和永續發展的努力白費。台灣位於東南亞通往美洲重要的交通樞紐,是打擊野生物犯罪重要的一環。

2016年5月24日 星期二

以生物多樣性思考農糧發展 典範轉移不能等

2016年5月24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台灣近年來為了保育,發起了一連串轉作有機農業的轉型輔導計畫, 不僅實踐居民照顧自己家鄉又能安居樂業的心願,也讓物種回來了!重新架構起生態系統形成的防禦機制,更讓企業、民間團體、學術單位、農改場都投入這項計畫,有如參與一場環境永續的盛會。
當生物多樣性公約峰會一再強調生物多樣性主流化之際,台灣社會最需要的就是典範轉移。台大農藝系名譽教授郭華仁指出,立即及全面的典範轉移需政府部門以政策推行,從行政一直到立法部門都須更新觀念,並於政策中制訂、鼓勵友善環境的生產行為。「如果我們還想20年後有東西吃,這是一定要的!」
南安稻田。圖片來源:慈心基金會提供
南安稻田。圖片來源:慈心基金會提供

保育拉庫拉庫溪 南安部落做到了生計與環境永續

拉庫拉庫溪從中央山脈一路蜿蜒流經南安部落,這裡是布農族世居之處,肥沃的土地生產糧食作物,提供族人生計及安居之處。近年來,在民間與公部門向著環境永續的共識與目標下,逐漸以友善環境的生態農法耕作,成果逐漸顯現在不但環境變好了,農民身體也健康,收入不比過去少。「種有機並不困難,努力就好。」「阿利媽媽」林瑞花這麼說,他希望手上的農地,都能轉成有機耕種。

2016年5月19日 星期四

漁業三法修法祭重罰 漁民組織大嘆吃不消

2016年5月19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遠洋漁業條例」草案歐盟先知道?為了歐盟將我國列入「打擊IUU不合作第三國黃牌名單」解套,行政院3月通過「遠洋漁業條例」草案、「投資經營非我國籍漁船管理條例」修正草案及「漁業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然而事關台灣遠洋漁業發展及國際聲譽,立委質疑,為何他們要不到相關資料,歐盟卻早在去年11月掌握最新進度?
昨(18日)立法院召開「遠洋漁業草案」修法公聽會,幾位漁會組織代表認為修法過程,未納入說明會時漁民心聲。「不能只有歐盟的想法,要有漁民的想法!」立委賴瑞隆譴責漁業署草擬過程缺乏漁民心聲,要求不要被歐盟壓著修法。

草案罰鍰百萬起跳  漁會批滅漁

立院針對政院版「遠洋漁業條例草案」召開公聽會,其中第13條列入19項「重大違規行為」,包括無照、未正確回報、未依法轉載、進入他國水域捕撈、撈捕未經許可或已超過額度的種類、使用未經主管機關許可的漁具等;若違反其中一項,依據同法第36條,將處以200萬到3,000萬罰鍰,並收回漁業證照兩年不等處分。
蘇澳及東港是台灣遠洋漁業重鎮,圖為停滿漁船的蘇澳港。圖片來源:台灣綠色和平組織提供
蘇澳及東港是台灣遠洋漁業重鎮,圖為停滿漁船的蘇澳港。圖片來源:台灣綠色和平組織提供
包括東港區漁會林漢丑、宜蘭縣議會副議長林棋山、宜蘭縣近海漁業運銷合作社理事主席蔡源龍、台灣區鮪魚公會總幹事黃昭欽、台灣鮪延繩釣協會秘書長何世杰等漁民組織代表,皆表達此項法案制定未顧及漁民生計。「『遠洋漁業條例』草案都是重罰,然而99%漁民是守法的,不該為少數違法者訂這麼重的刑罰。」

2016年5月17日 星期二

年輕白眉林鴝「偽娘」求生 MAPS揭開繁殖鳥生死鬥

MAPS Taiwan(上)
2016年5月17日南投訊,廖靜蕙報
5月進入高海拔鳥類繁殖期,高山常見鳥種白眉林鴝(Tarsiger indicus)也吱吱喳喳忙著尋覓佳偶。很多鳥友以羽毛顏色來判斷公母,但是你若以為看到藍灰羽色的個體一定是公的,黃褐羽色一定是母的,可能要修正想法!
特生中心研究人員透過「繁殖鳥類存活率監測計畫」(MAPS Taiwan),發現了年輕的白眉林鴝公鳥第一年換羽,和母鳥長得一模一樣,這種「偽娘」現象,推測是因森林裡生存競爭激烈所發展出來的求生機制


野外看到羽色黃褐色的白眉林鴝,要多留意一下囉,有可能是年輕的公鳥!(圖為白眉林鴝公鳥)圖片來源:mapsphotos(CC BY-NC-SA 2.0)
野外看到羽色黃褐色的白眉林鴝,要多留意一下囉,有可能是年輕的公鳥!(圖為白眉林鴝公鳥)圖片來源:mapsphotos(CC BY-NC-SA 2.0)

界「偽娘」事件簿

白眉林鴝羽衣延遲成熟。截圖自MAPS Taiwan海報
白眉林鴝羽衣延遲成熟。截圖自MAPS Taiwan海報
野外看到白眉林鴝,羽色是藍灰色一定是公鳥,但黃褐色可不見得是是母鳥!鶲科的白眉林鴝,是台灣特有亞種,以台灣山林為家。出生第一年的白眉林鴝公鳥,會偽裝成雌鳥,一直到隔年繁殖季,才會換成藍灰羽色。
「正常狀況是第一年換完羽毛,公鳥就應是公鳥的羽色,可是牠卻到第二年繁殖季結束後,才換成公鳥羽色。」農委會特有生物保育研究中心棲地生態組組長林瑞興解釋,鳥類定期換羽毛的行為,就像人類換衣服,白眉林鴝這類「羽衣延遲成熟」(Delayed plumage maturation)的行為,只出現在公鳥,而且每一隻都如此。
他推測,可能與森林裡族群密度高,生活環境競爭激烈有關。
「有些鳥種也有羽衣延遲成熟,可是你一看就知道牠是公鳥,和白尾林鴝不同。」林瑞興表示,鳥類社會很複雜,學術界對此有一些解釋,例如,白眉林鴝公鳥可能因年輕缺乏競爭力,若外表像女生比較不會被其他公鳥攻擊,或被驅趕;而這個特性使牠們有機會偷偷摸摸爭取一些繁殖機會。

2016年5月16日 星期一

有機田害蟲多? 研究:南安部落「生態系除蟲」大勝噴農藥

2016年5月16日花蓮訊,廖靜蕙報導
一般人印象中,使用農藥的慣行田,害蟲數應該少於不使用農藥的有機田;然而學者彭仁君這兩年在花蓮南安田區的監測發現,慣行田區的害蟲多於有機田,有機田捕食害蟲的天敵數多於慣行田,證明生態機制比人為的農藥、化肥更有效率。
南安稻田。圖片來源:慈心基金會提供
南安稻田。圖片來源:慈心基金會提供
南安部落有機田輔導計畫原為了守護拉庫拉庫溪,由玉管處結合部落、企業、民間團體共同推動,並推出「玉山瓦拉米」品牌。由於有機耕種維護了乾淨的水域,最近台灣特有種淡水魚「菊池氏細鯽」現身田區,證明南安一帶的有機耕作,不但建立生態防禦系統,並守護了拉庫拉庫溪珍貴的淡水魚基因庫。

2016年5月14日 星期六

確保海岸綠色長城 林務局應積極依《森林法》保護

第四次森林資源大調查已完成,其中面積達46萬餘公頃的保安林,因長期以來缺乏積極維護和定位,常因各種「公共利益」開發需求面臨解除的威脅。同時,《森林法》雖於2004年修訂新增17-1條,賦予具有生態價值的森林「自然保護區」的法令位階,然而,20多年來卻未有新的自然保護區劃設。
最近,花蓮縣政府擬拓寬193道路為由,解編「2618防風保安林」,使得森林保護議題浮上檯面。
七星潭海岸保安林歷經兩次颱風對照。圖片來源:李光中
左上:龍王颱風後濱海保安林損毀嚴重。
左中:龍王颱風前縣府在防風林外圍興建之濱海木棧道。
左下:龍王颱風後林務局花蓮林管處在濱海保安林積極復育造林情形。
右上:蘇迪勒颱風後德燕植物園附近之遊憩設施毀壞。
右下:蘇迪勒颱風後七星潭自行車道蓋滿暴潮捲起的砂石塊。
圖片來源:李光中提供

為觀光拓寬道路 防風保安林要解編

去(2015)年4月,花蓮縣政府以「紓解蘇花改完工後的車流,以及發展七星潭區域觀光」主導拓寬193縣道的計畫曝光,打算將原有8公尺道路拓寬為20公尺,交通部因此核定約15億工程和用地經費「打造寬敞之人本濱海綠色步道與具觀光及特色之日出大道」;為了道路拓寬,開發單位擬申請解除「2618號防風定砂保安林」。

2016年5月3日 星期二

森林遊樂區掛巢箱為哪樁? 監測、復育鳥兒好幫手

2016年5月3日南投訊,廖靜蕙報導
天,鳥兒們忙著築巢、繁殖、育雛。在山裡的台灣繁殖鳥類,勤勞的啣著各式巢材尋覓合適的場所,興建育兒房。奧萬大國家森林遊樂區則為專門利用樹洞或岩石縫隙築巢的雀鳥,準備各式鳥巢箱,每年約有20多巢、數十隻雛鳥,出生在這些人類精心準備的巢箱中

森林遊樂區缺老樹  巢箱代替樹洞為家

昨天還在育雛的青背山雀,隨著幼鳥飛走,如今已鳥去巢空,巢箱再度完成階段性任務

1990年代奧萬大成立森林遊樂區前,為了復育山雀科鳥類,在樹上掛上鳥巢箱。然而一開始的十多年,卻未能建立正式的監測資料。921大地震震動山林,在修復與山林關係之際,鳥類研究者姚正得也在尋覓鳥類監測地點,透過與南投林區管理處合作,接手鳥巢箱監測計畫,以制式的標準方法收集資料,2002年至今累積15年,是目前國內鳥類繁殖參數監測累積最久的一項資料。
奧萬大森林中的鳥巢箱,每年約30隻雛鳥從這裡離巢。攝影:廖靜蕙
奧萬大森林中的鳥巢箱,每年約30隻雛鳥從這裡離巢。攝影:廖靜蕙

為何在大自然中,還要為鳥兒準備人工的巢箱?特生中心高海拔試驗站主任姚正得解釋,當初是林務局考察西方國家在溫帶地區做法,鳥類一般而言都會使用天然的樹洞,但是次生或人工林環境,缺乏老熟的樹,樹洞也跟著較少,所以鳥巢箱成為經營管理的措施。

2016年5月2日 星期一

部落靈魂吃得到! 「美式」野菜夏季正當道

2016年5月2日花蓮訊,廖靜蕙報導
夏季高溫常使植物生長不易,也讓喜愛吃葉菜類的民眾為了買菜苦惱。其實,這個季節的番杏、野莧、土人蔘等台灣野菜長得正好!這些與環境共生、深具原住民部落傳統利用智慧的野菜,經過部落農友與花蓮農改場輔導種植,已初具產業規模,春夏吃野菜正是時候!
蕗蕎、山苦瓜、葛鬱金等多種野菜組合。攝影:廖靜蕙
蕗蕎、山苦瓜、葛鬱金等多種野菜組合。攝影:廖靜蕙
在馬太鞍經營瑪布隆農場的柯春伎,這幾年在邦查農場學習及花蓮農業改良場輔導下,逐漸種出成績來,上週二(4月26日)花蓮場舉辦野菜示範觀摩會,與當地農民分享野菜帶給部落的前瞻,包括傳統利用的智慧、農業種植技術、營養分析,以及加入創意之後的料理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