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5日 星期二

三年行動計畫 環保共識會議跨出民眾參與機制的腳步(下)

作者:廖靜蕙、張文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而「汽機車總量管制」牽涉的範圍不僅止於環境保護,還有更多複雜的社會或經濟因素牽涉其中。如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顧問鍾國輝,在評論會議中提出較不同的想像空間,他舉出台灣的機車全世界之冠,引起外國學者來訪時的興趣,而這位外國學者表示也許台灣的機車應該更具活力,例如鼓勵民眾騎乘機車,但前提當然為研發更具效能或使用綠色能源的機車;何況使用機車的族群大多為弱勢族群的身分更不該被忽略。這點在共識結論中雖沒有特別著墨,也點出這個層面的思考,仍有延伸發展的空間。
誠如於幼華教授在環保共識論壇「您是否贊成汽機車採取總量管制?」引言中所提,「國內環保界早於70年代即已呼籲政府應逐漸推動『汽機車總量管制』策略,一則有助全國交通品質改善,再則亦必對都市空氣品管能做出有效貢獻。然而,當年此番倡議卻歷經了30年的拖延與零作為,於今再予舊策重提……」在環保共識會議中未能邀請於幼華教授來檢視這段歷史,不免可惜。

2006年12月4日 星期一

三年行動計畫 環保共識會議跨出民眾參與機制的腳步(上)

作者:廖靜蕙、張文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95年環保共識會議落幕了,經過共識成員耗費一個月時間,每週從高雄、花蓮等九縣市辛苦往返奔波,匯聚一堂討論「您是否贊成汽機車採取總量管制?」,終於交出成績。這份成績代表著民眾參與政府決策的開端,一反過往由菁英份子研擬政府政策的方式,而是由下而上地將民間的智慧傳達給政府,使政府政策開展多樣性的替代思維。
環保署在招募成員的條件:參與共識會議的成員必須是非相關學科或工作背景的人,但會議首日即顯示,共識成員雖不是非專業人士,他們歷身感受到的、眼睛所見的確處處是專業!例如張姓成員在台北市區騎自行車的年資已超過三十年了,充分表達單車族的需求為何?不需要透過專家,而來自花蓮的成員王小姐,對於課程中提到花蓮的空品屬於符合標準的「綠燈區」也能抱持懷疑,她說每天都有千輛砂石車經過海邊引起沙塵,而市區附近製紙廠、掩埋場的長年惡臭並無法從政府空氣標準中顯示。

2006年11月29日 星期三

創造跨越部會與民族的對話機制 太魯閣國家公園與全球接軌

作者:廖靜蕙
台灣除了是海洋國家,也是高山國家,因此對於高山的守護,一直都是重要的工作。太魯閣國家公園包含中央山脈的合歡山,是台灣3座高山型國家公園之一,在20週年慶之際,更舉辦了首次跨部會的「登山研討會」。更巧合的,去年由雪霸國家公園主辦時,也是由林永發博士擔任雪管處處長。這位雪霸國家公園林青處長口中稱的「阿發處長」,對於高山保育有獨到的見解。
高山議題提升到跨部會層級專責進行
解說教育課黃志強課長說明,遊客可透過網路、電話或傳真等方式預約導覽服務,而事先預約也有助於義務解說員規劃自己的時間。歷年由3個高山型國家公園輪流舉辦的「登山研討會」,參與者還包含林務局、當地縣市政府、學校社團、登山社團等與高山關係緊密的單位。而高山的議題更涵蓋登山制度、倫理、政策、嚮導、緊急救援等重要議題,多年努力下來,終於由內政部統整,決議將「登山研討會」由各部會輪流舉辦。
今年是第一年,由營建署國家公園主辦,輪到太魯閣國家公園,明年則為農委會,接著依序為教育部、行政院體委會,再輪回來國家公園。第一天的行程著重於理論的探討與討論,第二天則安排了消防署119國家搜救隊進行演習,搜救的工作已進入119系統,配合空勤進行救難工作。林永發認為這是項重大突破,顯示國家對於高山資源以及及登山安全的重視更上層樓。

2006年11月22日 星期三

「以謙卑的心融入大自然」 太魯閣二十週年,萬物更繽紛!

作者:廖靜蕙
太魯閣二十週年(圖片來源:太魯閣國家公園網站)如果每個國家公園都有一個月份,那麼台灣有半年的時間是屬於國家公園的;而11月,則是屬於太魯閣國家公園。今年是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20週年,從10月起便開始一系列的慶祝活動,直至11月28日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處慶。在主題為「飛揚20山與河 健康活力太魯閣」的系列活動中,也邀請20年來曾與太魯閣國家公園同甘共苦的夥伴,共同回顧一路走來成長的痕跡。今年在後山的太魯閣,萬物正繽紛訴說保育的成果!
交通便利帶來人氣鼎盛
太魯閣國家公園以秀麗的峽谷景色聞名中外,從立霧溪河口到天祥一帶,便利的交通建設,帶來大量的中外遊客,遊憩量居3個高山型國家公園之冠;在地景上,3個小時的路程即可到達海拔3,700公尺的高山,途中歷經亞熱帶到亞寒帶的豐富林相;氣候也隨著時間、高度的不同,呈現雲、霧等不同的變化,豐富的自然資源與景觀,堪稱台灣的寶庫。自2000年開始,每年於處慶時在太魯閣舉辦的「國際馬拉松賽」,都吸引無數國內外長跑好手參加,今年也約有8,000人報名,雖略少於往年,卻是生態與遊憩平衡的結果。想像在國際級的景觀中慢跑,是件多麼賞心悅目的事!

2006年11月7日 星期二

共識會議結論出爐 有條件贊成管制汽機車 需配套措施營造優質交通環境

作者:廖靜蕙
環保署副署長張子敬由環保署主辦、環境資源研究發展基金會協辦95年環保共識會議已於11月4日下午圓滿結束,今年環保署以「您是否贊成汽機車採取總量管制?」為題,同樣以性別、年齡、職業、居住地區等考量遴選代表性成員,最後由17位成員全程參與,在連續4個週末日共同討論後交出共識成果。隨後召開的記者會上,由共識成員代表宣讀共識會議結論,報告中設定目標為「建議在二年內,以各行政機關所轄區域範圍為單位,設定管控目標」。對於「總量管制」則以「使用管制」、「持有管制」、「提高持有條件或成本」進行論述說明,並提出多項建議。
會中由環保署副署長張子敬代表環保署頒發感謝狀給與會成員,並致贈「再生玻璃裝飾品」。共識成員石刻藝術家阮先生則以回收物創作了一幅畫,總結台灣環保現況,期許民眾積極關懷環境議題。張子敬以94年環保共識會議的成效,期許本屆成員繼續關心「汽機車總量管制」這個議題,而環保署也將研讀報告內容,並研議可行之計。環境資源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長施信民也說,成員集思廣益的結果,勢必「比專家更專家」。

2006年11月3日 星期五

抑制超商成立減少垃圾 無解!遛狗留便紙條勸說 可行!

作者:廖靜蕙
道路旁設置輔助性設施,除了勸告民眾自行清理狗便,還提供免費的狗便垃圾袋。拍攝地點為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市外海的Bainbridge島。(圖片提供:孫秀如)維護環境品質到底應仰賴教育宣導,或是由法律來規範?由行政院環保署主辦、財團法人環境資源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環保共識論壇,95年度針對「您是否贊成應加強處罰亂丟垃圾或遛狗留便者?」邀請全國民眾共同上網來關切,網友意見大多集中於贊成加強處罰,並對於「遛狗留便」的討論多於「亂丟垃圾」。在票選活動,贊成者高居119票(90%),但也有網友反應「今天我們設了很多公共垃圾桶,卻少見嚴加處罰亂丟垃圾者;而對於蹓狗民眾沒有任何輔助性設施情況下,已經先貼標籤在她們身上……」顯示除了政策執法與教育宣導,滿足民眾需求的相關配套措施仍是民眾所期望的環節。
對於遛狗留便的鄰居,該不該發揮道德勇氣勸說?遇到這種場景確實很尷尬,因此在網友「懦弱的環保人」發起的「我懦弱的鄉愿主義作祟了…」的討論中便引起廣大迴響。網友「雞婆的媽媽」建議到底要怎麼開口說,平日就要想好策略;並對沒養狗卻要忍受滿街「地雷」,感到無力。有網友提供自身經驗,以留紙條給鄰居的方式進行勸說;而留紙條的方式似乎引起了其他網友的靈感,因此有網友繼續留言說「印些『請自行清理狗大小便』的貼紙或單張,貼在對方家門口」;而網友mathink進一步建議事先張貼達到預防功效比較重要;更有網友提到是不是建請環保署印製?而網友「拉姆」認為「這是民間智慧的一種」,為此討論下了註解。

2006年10月31日 星期二

環保共識會議型塑城市新風貌──汽機車總量管不管? 外部成本內部化、大眾運輸規劃優先

作者:廖靜蕙
想像一個都市,沒有機車進駐的人行道與騎樓,都市裡輕軌環繞,公車一班接一班準時進站載客;街上行人悠閒漫步,自行車專用車道的騎士為了上學或上班,安全無虞地上路。這樣的都市環境,您是否覺得熟悉,卻只出現在對歐美城市的認知裏?或者,又是城市首長競選端出來的牛肉?其實,這是環保共識會議中,成員經過討論後逐漸成型的都市想像,並且可能就在你我居住的城市中實現。環保署今年辦理「您是否贊成汽機車採取總量管制?」的環保共識會議,10月29日進入第3天的會議,議程包括成員分組討論的結論,並繼續邀請專家學者針對「交通政策及環境衝擊影響」主題與談。
經過前兩週兩全天的討論,環保共識會議進入討論、擬出結論的階段。17位成員分為3組,運用層級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以及SWOT分析(優勢、劣勢、機會與風險因子分析),彙整後進行全體成員的意見交流,從中取得公民共識。在AHP結果顯現,3組成員皆將「強化大眾運輸系統(捷運、公車或接駁車)」列為第1名,其次為「共乘優惠配合高承載車道使用」、「廣設自行車道」、「徵收探碳稅、能源稅或環境稅(外部成本內部化)」等。在SWOT分析之後,3組各發展出不同的解決策略,A組提出「空污兩年內宣導期零污染」,B組為「3年內石化類汽機車總量零成長,數量遞減。」(目前汽機車成長率3%),C組的結論是「減少CO2的排放總量」。

2006年10月27日 星期五

汽機車總量管制會變成另一個限塑政策? 機車族何去何從? 網友:改善配套先!

作者:廖靜蕙
環保署2006年環保共識論壇討論話題中,以「您是否贊成汽機車採取總量管制?」討論最為熱烈。攸關每日移動的運具,如何符合環保趨勢、交通需求與安全考量,是網友討論的方向。若對汽機車進行總量管制會不會在實際執法上窒礙難行,形成另一個限塑政策的翻版?高度仰賴機車行動的台灣民眾,限制機車數之後,機車族何去何從?大眾運輸、替代性燃料、低污染移動運具等方案又該如何配套?由網友發表的意見,不難看見問題解決的端倪。
「汽機車總量管制」若以達到減少廢氣排放量為目的,網友認為「使用者付費」是最佳的解決方案。在「若對總量做管制,那將是另一個限塑政策!」的討論中,發起討論的網友雖未解釋「限塑政策」的含意,但在討論中,對於進行汽機車總量管制後,是否能達到公平正義強烈質疑。他提出公車本身就是大污染源,為什麼公車不全部採取電動公車、增加班次、公車捷運全面降價?答案是經費不足。因此汽油的費用應該大幅往上調漲。而調漲的經費應全力補助大眾運輸系統、綠色能源等。Badstudent回應說,以台灣目前只有大台北地區大眾運輸稍微便利一點,如果總量管制的話,其他縣市的民眾該如何自處,用走的?還是等那永遠等不到的公車?

2006年10月25日 星期三

高山上的乾式廁所 國內外正積極推廣

作者:廖靜蕙
不僅解決排遺 更改善衛生條件
孟祿亭乾式廁所(陳國帝研究員提供)尼泊爾的高山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登山客,眾多的遊客來訪,讓當地居民深刻體會「遊客不只是下金蛋的鵝,同時也會污染他的巢」這句話。高山峻嶺聳立,常年處於雪地的尼泊爾SAGARMATHA國家公園,每年吸引上萬遊客到訪,沿途的廁所因為缺乏維護,造成排遺滿池,進而滲透入水源區,污染食用水,不禁令人將尼泊爾兒童高的死亡率聯想在一起,尼泊爾5歲前兒童下痢疾病的比例高達16%,與公共衛生息息相關。
1990年起,透過政府與國外學者專家的合作,進行高山排遺的研究與問題解決,陸續以「雪巴堆肥法」,鼓勵當地居民善用人類排遺、落葉、泥土或灰所製造的肥料,不但能成為農作物的營養素,更因乾淨的廁所的高評價讓遊客賓至如歸。另外,來自美國與澳洲的團隊則進行「太陽能廁所」的研究,透過集中太陽的熱量來分解糞便。除此之外,排遺必須遠離水源、訂定衛生標準等,都改善了供水與衛生條件,同時也解決了登山客排解的需要。

2006年10月24日 星期二

汽機車總量管制行不行? 共識會議聆聽官員與產業見解

作者:廖靜蕙
在機動車輛的持續成長,導致空氣、運輸品質逐漸惡化的當下,台灣應何去何從。為了探討相應對策,環保署今年辦理「您是否贊成汽機車採取總量管制?」的環保共識會議,延續15日的預備會議,22日進入第一場正式會議。會議中安排環保署官員、中央與地方交通局官員、交通政策專家、車輛產業、替代燃料產業、以及財經專家,與來自全台各地的17名共識會議成員對談,使成員對政府政策與規劃方向、產業現況、以及相關的財經問題有深度認識,以利後續會議達成適切可行的結論。
22日上午,會議安排「國家交通政策之檢討與展望」座談,邀請了環保署空保處官員莊訓城、交通部運研所官員張開國、台北市交通局官員洪滄浪、台北縣交通局副局長陳文瑞以及台大土木系教授許添本與成員對談。張開國對汽機車應否進行總量管制態度保留,認為應從大環境的需求面來看,部份成員對此並不滿意。陳文瑞面對中央官員很直接地提出地方交通建設的困境,並建議要從政策、經費、人力編制著手,支援地方交通規劃,得到成員普遍肯定。
環保共識會議成員討論氣氛熱烈當天下午「交通運具產業之未來發展」議程,則有台灣區車輛工業同業公會黃文芳、亞太燃料電池公司總經理黃林輝、益通集團副理林祺能、研發部溫士賢、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副執行長林惠忠以及政大財政系教授朱澤民與會。黃文芳強調汽車產業在台灣的佔6000億的產額,創造40萬人左右的工作機會,如今卻因空污而有如過街老鼠。朱澤民則以幽默的口氣提醒成員,政府不該贊助或鼓勵某種技術的發展,而且也不宜管制汽機車總量,最合理的方法是管制污染的排放量,加嚴汽機車排放標準,並且逐年縮小標準,以此達到總量管制的目的。

2006年10月23日 星期一

生質柴油明日之星?網友樂見 補助環保汽機車 從弱勢族群著手

作者:廖靜蕙
環保共識論壇環保署本年度在降低移動車輛污染重點工作,包括鼓勵民眾購買油電混合車,同時也積極推動車輛使用低污染燃料,包括生質柴油、酒精汽油。因此在環保共識論壇,「您是否贊成政府補助購買電動機車或環保汽車?」討論中,網友的話題也集中於生質柴油的討論。
但環保汽機車不斷推陳出新,環不環保由誰認定?網友「貨運火車頭」在「『環保汽車』種類?」討論中提出這個疑問,他認為應對這些環保汽車提出「環保資格認定」,避免在評價未定論之前,就被政府鼓勵而大量使用。
署名「海王子」的網友提及「生質燃料作物有可能變成生態入侵種」的隱憂,然而其他人則認為雖然如此,還是應該要推廣,前提是仔細評估。網友「jasonli」認為各地區應該發展自己的生質柴油,許多已經在當地落地生根的經濟作物,都可以當成生質柴油的來源。另有訪客則提醒台灣是否具備成熟的轉化技術?

2006年10月12日 星期四

汽機車是否應採取總量管制?公民意見即將揭曉 環保共識會議10月15日邀您入場!

作者:廖靜蕙
去年環保署長張國龍也親自到場聆聽共識結論報告以及成員分享參與心得。(攝影:波特曼)環保署主辦的「95年環保共識會議」將於本週日(15日)正式起跑了!20位來自全台、經挑選無預設立場的成員將針對「您是否贊成汽機車採取總量管制?」展開一系列的課程與討論。會議結論將作為環保署施政的重要方針,今年的環保共識會議並將全程開放給一般民眾全程旁聽,如果您關心此項議題,卻錯過報名機會,那麼千萬不可錯失旁聽的機會!
總量管制一向是屬「成長管理」(Growth Management)理論與實務中的一項重要方法,被視為改善市區交通壅塞以及降低廢氣與噪音污染有效的措施。近來國際趨勢還特別強調對各種溫室效應氣體的總量管制。根據環保署統計,截至2005年底,台灣機車密度為每平方公里548.88輛,係美國的21.2倍、日本的2.28倍、德國的3.61倍。龐大的車輛密度,不僅造成嚴重的環境空氣污染問題,對交通阻塞、意外事故及社會安全等均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2006年10月4日 星期三

高山型國家公園的挑戰──排遺的份量

作者:廖靜蕙
觀高乾式廁所(陳國帝研究員提供)對於喜歡登山的朋友而言,為了一睹高山美景,通常都需萬全的準備。這些準備不僅包括要帶去的東西,甚至包括如何「帶回」自己的排遺。特別是一到海拔1500公尺以上的環境,為了兼顧環境保育,更需要通盤地考慮如何不留下痕跡。
登山者的功課
玉山是東亞最高山脈,也是國內最熱門登山路線之一;每年約有4萬人次的登山客。不管從塔塔加上山或從觀高上山,皆須6-8小時以上的腳程時間,面對龐大的登山旅客,如何解決高山上的排遺問題,成了屬於高山型態的玉山國家公園之挑戰。

2006年9月29日 星期五

亂丟垃圾、遛狗留便如何解? 加強道德教育有共識 加強處罰亦可行

作者:廖靜蕙
環保共識論壇環保共識論壇「您是否贊成應加強處罰亂丟垃圾或遛狗留便者?」討論,誠如鄭先祐教授引言,是如何讓環境更乾淨。倘若可以更乾淨,是否就沒有所謂取締或是處罰的問題呢?網友票選結果雖呈現壓倒性的結果,贊成應加強處罰亂丟垃圾或遛狗留便者,然而討論中有更多聲音是提醒身為公民的自覺與社區意識所集結的力量。
彰化環境保護聯盟施月英在「亂丟垃圾或遛狗留便,是否要加強處罰?」專文中提及,本來就有現成的法令處罰遛狗不繫狗鍊以及遛狗留便者。除此,她建議在公園內設置遛狗便溺專區,集中管理清除寵物排泄物,而便溺區外則嚴禁留便。讓狗便污染範圍變小,便於管理,飼主及其他使用者,更可在此放心地散步遊玩。
施月英並提供一些國內外遛狗清便的成功案例。國外如美國舊金山設有狗專屬的狗公園,內有運動場及糞便集中桶;紐約的「糞剷法」,規定遛狗必清除狗的劣跡,違者罰款100元美金。中國深圳的鄧小平紀念公園的遛狗專區、北京的「北京市養犬管理規定」等亦有類似規定。國內則有台東市馬蘭社區公園、高雄市科學工藝博物館園區,免費提供舊報紙、手套、塑膠袋,供遛狗者使用;台北土城的金城公園、板橋的寵物運動公園、三重的六張公園等亦設立了遛狗清狗便示範區。

2006年9月22日 星期五

汽機車總量管制與購車權益難兩全 無車日建立易行城市

作者:廖靜蕙
氫氣公車運行計畫是由歐盟發起的潔淨都市交通計畫,在歐洲九大城市分別執行。(圖片提供:公視我們的島)汽機車總量管制與個人的購車權益,這個兩難的處境一直是網友討論的焦點,「當行政首長宣布汽機車總量管制政策時,而影響到您購車的權益,您還會支持此一政策嗎?」 網友票選,更呈現支持者與不支持者50%:49%的拉鋸。網友「貨運火車頭」認為既然規定了總量管制,必然會有釋放額度的機制,總會買到車的。訪客也正面回應「是對的政策就要支持」,應先顧及「公眾」的權益,再考慮「私人」的權益。然而,相關的交通配套台灣社會準備好了嗎?
徐淵靜老師在「如何管制個人運具之總量,而不影響社會活動的需求」一文提到,交通是個人運輸的總體現象,通常都不是個人真正的目的,而僅僅是個人需求服務的延伸,為滿足社會活動的需求,必須提供適當運具的量與質。如何管制個人運具之總量,而不影響社會活動的發展與進行,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當一個人想多去一個地方,對環境就會多造成一份負擔。而現今將外部環境成本內部化的做法,往往是讓環境吸收了大部分的成本。落實綠色運具、有效的交通管理措施等新技術與思維,才能避免、甚至減少高污染交通旅次的發生。網友以不要盲目的對於汽機車交通運具有擁有慾望,改變對個人運具的使用等來回應,並以荷蘭選擇在城市騎單車為例,來思考台灣社會交通狀況的可能性。

2006年9月20日 星期三

陽明山國家公園21週年特刊(下)-平衡保育與遊憩陽明山期將遊客轉化為保育種子

作者:廖靜蕙
郭步雲深知這保育與遊憩兩者平衡之不易,顯示陽明山國家公園的重要角色。一座與人群這麼接近的國家公園,肩負著保育與遊憩的兩項任務,陽管處有如天平,維護這兩者之間的平衡。郭步雲深知這兩者平衡之不易,但他卻以正面而積極地看到陽明山國家公園的角色,顯示它在民眾與大自然中的重要性。
這樣的重要地位,在守成的同時,也需前瞻遠景。陽管處多項獨創的研究持續進行,園區內人文史蹟的發現與維護,也陸續以活動的方式,讓民眾親臨體驗。而種種的努力,都須根基於民眾對自然環境的愛惜。因此環境教育的推廣,將是陽管處致力的重點。例如,說明在國家公園內的自然現象,因了解而接納進而喜愛;來國家公園不帶走一花一木,如徐志摩不帶走一片雲彩般瀟灑。也盡量不留下垃圾,避免對自然環境的干擾。這些工作具體而細緻,卻需具傳道般的熱情,佈達給每位遊客。
此外,志工的運用以及與民間團體的合作,也是促進國家公園前進的動力。郭步雲表示,陽明山正在進行的各項保育研究工作,都需要龐大的專業人力支援,必需透過民間團體。例如,台灣水韭的復育,背後就有荒野協會支援的志工,移除夢幻湖週邊的外來種,才讓台灣水韭得以伸展;這兩年來,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合作「生態工作假期」,結合生態志工,針對二子坪、壅來園區移除外來種。

2006年9月13日 星期三

陽明山國家公園21週年特刊(上)-親和力百分百 建立人與自然皆自在的都市伊甸園

作者:廖靜蕙
周間早晨的陽明山公車總站,早有一群人等著搭108遊園公車。他們身著輕便的休閒服,郊山鞋、背包、登山杖、水壺,幾乎是標準配備。看到熟人趕緊招呼讓位,聽他們的談話,應該是這裡的常客,今天他們要到二子坪,雖然第一班車九點才開,但早已排滿兩班車的人了。
歡迎光臨陽明山國家公園!
郭步雲處長認為藉由環境教育讓遊客喜愛大自然,進而維護自然資源,才能永續國家公園保育理念。如果是從捷運劍潭站轉搭公車,幾乎半個小時的時間就可達陽明山公車總站,就是這麼方便的交通,使得陽明山國家公園成了台北人的後花園。位於台北市士林、北投部份山區,及台北縣淡水、三芝、石門、金山、萬里等鄉鎮之陽明山國家公園,目前年到訪量約1千1百萬人次。郊山型態所吸引的眾多遊客以及遊客依賴陽明山的程度,形成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的特色。
「平日辛勤工作的民眾,假日時期待能親近陽明山,這是國民的需要」,但面臨眾多遊客,還需照顧自然資源,這當中充滿著艱辛的挑戰。有30年農漁業公務員經驗,對山林有著豐富感情的郭步雲,今年7月甫任職國家公園,正符合他重視生態保育的理念。
陽明山國家公園成立於民國74年9月,是台灣的第四座國家公園。位處台北盆地北緣,東起磺嘴山、五指山東側,西至向天山、面天山西麓,北迄竹子山、土地公嶺,南迨紗帽山南麓,面積約11,455公頃。行政區包括海拔高度自200公尺至1,120公尺範圍不等。園區內以地質地形景觀、氣候變化、歷史與人文以及豐富動植物包括水生、草原及森林植被等植物景觀;哺乳動物30種,鳥類122種,兩棲類 21種、爬蟲類53種、魚類22種、蝶類168種,以及其他昆蟲和無脊椎動物數千種著稱。

2006年9月8日 星期五

環保機動車輛暢行 綠色交通概念成型

作者:廖靜蕙
環保共識論壇
你家的汽機車夠不夠環保?你贊成政府補助購買具環保概念的汽機車嗎?台灣的交通環境是否處於紅色警戒?……環保共識論壇「您是否贊成政府補助買電動機車或環保汽車?」票選活動已累積上百張票數,其中贊成者的百分比高達73%,然而留言板全都是不贊成者所表達的心聲。網友的意見包括「錢要發在刀口上」、「將錢花在宣導、教育」,其中網友海王子提到政府花錢補助的東西,除了環境污染問題外,還有繳賦稅是負值的問題或衍生官商勾結、圖利廠商、干預市場等現象。而未見投贊成者表達意見,這是否也反映只要是「政府補助」這種利多策略,就能引起民眾無條件跟進,值得探討。
雖名為「雙手贊成一定要輔助」(購買電動機車或環保汽車)的討論,但內容仍集中於對補助效益的質疑。網友貨運火車頭認為補助不可能無限期的,與其補助不如對生產不環保車子的廠商課稅,抬高車子價格來製造反差。Jasonli則提出電動機車欲取代汽油機車,應想辦法超越或取代汽油機車的優缺點,並且將電動機車的缺點降到最低。

2006年9月1日 星期五

低碳趨勢政府漫步徐行 減量基準網友迫不及待

作者:廖靜蕙
環保共識論壇自從《京都議定書》於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後,限制排碳的時代儼然來臨。它的目的是減緩氣候變遷及減少人為溫室氣體排放,因此建構「低碳經濟發展社會」成為趨勢與決定城市優劣的指標。除此之外,溫室效應影響北極冰層面積縮小,海平面上升,對於海島國家的台灣衝擊應將十分嚴重。面臨種種環境因素的挑戰,環保共識論壇「如何推動全民二氧化碳減量?」網友的討論也集中於對政府與政策的呼籲。
台灣已經躍入「低碳趨勢」的潮流了嗎?網友在「低碳趨勢」 提及「低碳社會趨勢」不僅是「社會轉型的契機,也是台灣經濟的趨勢」,一個企業必須與國家的發電設施、產業中上下搭配的結構以及國家對於碳的政策配合,才能讓這個企業產品拿到低碳的證明;而「低碳社會」,則包括「選擇節能電子產品;住宅、辦公場所與工廠的建築注意節能功能,國土要有氣候調節與土地復育的策略……」未來才有機會以「低碳政策」和國外城市一較優劣。另一位網友也認為「從經濟與社會轉型看氣候變遷,是一個正確的方向」。既然如此,是什麼原因台灣不積極推動呢?網友「貨運火車頭」就提出質疑。訪客黑面客認為「產業界的阻力最大」,而網友「沉默也沒捐一百元的貨運火車」認為及早因應低碳趨勢,對產業只有助力。 

2006年8月25日 星期五

如何減少亂丟垃圾或遛狗留便?加強處罰或共同「治理」?公民力量另一章!

廖靜蕙報導
養狗的民眾注意了,行政院環保署將「稽查疏縱犬隻排便不清除之執行成果」列為95年度全國環境清潔考核重點項目,「遛狗不留便」與「不亂丟垃圾」都將成為全民共識。「您是否贊成應加強處罰亂丟垃圾或遛狗留便者?」在「環保共識論壇」所進行的網路調查顯示,絕大多數投票者是持贊成的意見(92%)。

2006年8月11日 星期五

汽機車密度滿貫 總量管制漸成共識

廖靜蕙報導
(圖片來源: 美國ENS新聞)根據環保署統計,截至2005年底,台灣機車密度為每平方公里548.88輛,係美國的21.2倍、日本的2.28倍、德國的3.61倍。在環保共識論壇的網路投票中,贊成進行汽機車總量管制的網友,高達76%,也有68%投票者認為應「強化大眾運輸系統」來配合車輛總量管制。
龐大的車輛密度,不僅造成嚴重的環境空氣污染問題,對交通阻塞、意外事故及社會安全等均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但目前環保署僅從改善空氣污染著手,加嚴新車排放標準、實施使用中車輛定期及不定期檢驗、加速淘汰老舊車輛、推動使用低污染車輛及清潔燃料、改善油品品質等措施。
環保共識論壇95年第二個討論主題「您是否贊成汽機車採取總量管制?」邀請於幼華教授擔任主談人,在引言中介紹了「總量管制」的概念,在都市發展領域內,認為是對建蔽率、容積率等之管控;或者在改善市區交通壅塞以及降低廢氣與噪音污染有效的措施。而在「您是否贊成汽機車採取總量管制?」票選活動中,贊成者更高居76%,顯示汽機車採取總量管制的需求。而「若進行汽機車總量管制政策時,請問應優先以下列何種策略來配合?」票選活動中,更有68%投票者認為應「強化大眾運輸系統」,因此目前的討論幾乎都集中在公共運輸的議題。

2006年8月9日 星期三

像動物一樣思考 生物廊道讓生命力續行

作者:廖靜蕙
涵管粗糙處理陽明山的「動物穿越道路涵洞」雖然是一條通道,卻煞費心思。首先要了解可能使用的物種,按照牠們的特性去佈置涵洞的環境,不能太大,因為有些小動物對於太大的通道不放心;不能太小,否則有些物種就無法穿越;有些動物必須透過碰觸才有安全感,因此,涵洞的四周要鋪設一些增加觸感的植物或草。「每一種動物都以不同的感官方式來行進,因此動物涵洞的佈置必須能符合使用者的習慣。」黃光瀛補充說明,例如蛇就不能通過光滑的表面,因此動物涵洞就必須把底部粗糙化。
台灣道路的設施皆以駕駛者為優先考慮,因此在設計生物廊道上,往往都是要動物改變習性來配合人類的需要,即使這塊通道原先是這些動物熟悉的棲地。在國外,通常是以原棲地動物的習性為優先考量,因此即便是國道,也有挖地道通行的例子,盡量減少對該地動物的干擾。
像動物一樣思考
生物廊道是一種概念,是一種以自然為本,與生物和諧共處的理想,它適用於每個地方。因此除了國家公園,各單位也將這個觀念應用到國道、北宜高速公路以及規劃興建中的蘇花高速公路,已經有的國道路段,以生態工程進行加強措施;對於即將實施的國道,除了事先的評估,並於道路興建同時進行。

2006年8月4日 星期五

減少移機動車輛空氣汙染排放量 宜全面性的思考

本報訊(廖靜蕙報導)
油價接連調漲,苦了開車族與機車族。但在「環保共識論壇」網路討論版上,網友們對「政府補助購買電動機車或環保汽車」並不熱衷,反而對整體性的交通政策與稅制改進,有較多的討論。目前討論的內容顯示發言者具備環保動力科技補助、課稅等方面的知識與熱誠,為此議題增加多元觀點。

2006年7月28日 星期五

如何推動全民二氧化碳減量? 網路共識論壇發燒

廖靜蕙報導
環保共識論壇為了凝聚公民意識,形塑由下而上的公共議題參與機制,環保署主辯今年再度委託環境資源研究發展基金會辦理「環保共識論壇」,自論壇啟動以來,已吸引關心民眾瀏覽及加入討論。
在「如何推動全民二氧化碳減量?」議題方面,承襲94年「您是否贊成立法制定管制溫室氣體排放法令,以順應京都議定書之全球趨勢?」仍然為95年環保共識論壇的焦點話題,主談人林群超副研究員在引言中提及台灣現況二氧化碳減量的兩難。網友們各自對如何減量提出己見。隨著世足熱潮,「碳補償」的作法引來大家關注。也有人提出教會國民計算自己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或許是最容易的第一步。
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台灣舉辦官方的第一次國家永續大會,與會者人數超過300人,囊括行政院院長以降各部會長官、環保團體、學界及利益相關者。如一般預期二氧化碳議題為眾所關心的焦點,環保團體希望政府立即訂定溫室氣體減量目標與時程,並應積極落實執行與考核;但另方面,包括經濟部門、產業界及部分學界代表則持反對態度,認為台灣此刻正面臨整體經濟不佳及產業外移問題,實不應自我設限而影響經濟成長。對此,網友的回應難掩對政府以及政策的失望,但仍有網友認為「其實社會緩緩地有在進步」。然而林群超期許活潑、單純和有力的民間力量能凝聚促進社會整體風氣的改變。

2006年7月26日 星期三

以萬物為本 無處不生物廊道

作者:廖靜蕙
誘導欄網(圖片來源:陽明山國家公園網站)
你注意到了嗎?在陽明山國家公園多了給野生動物穿越馬路的設施。對於這個設施,越來越多人知悉,並給予正面的肯定。甚至有網友在部落格上為這個設施喝采,在文章中提醒讀者尊重動物的生存權益。這項設施是以生態工程施作,動物通行專用的「微型野生動物生態廊道」。
生物廊道:不止以人為本,且以萬物為本
1995年,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開始針對園區內因道路意外死亡動物的監測,黃光瀛和助理,借助電腦、GPS衛星定位系統等科技產品,收集、 記錄、統計死亡動物的物種、意外路段、數量。本身具備博士學位的黃光瀛,除了是獸醫師外,同時也是動物學專家,在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研修漁業暨野生動物經營管理,專攻鳥類,尤以猛禽為專長;回到國內,在台灣大學生態暨演化研究所取得博士學位。而這些豐富的動物學及獸醫知識背景,養成他對野生動物的尊重。

2006年1月25日 星期三

國家公園裡的學術研究─呂理昌與魚路古道(下)

作者:廖靜蕙
與民生、產業、傳奇緊密結合
大油坑仍保存的採硫器具
魚路古道的歷史價值重於其他,每個不同時期的經歷,都可以說出典故。早期先民即透過這條捷徑聯絡金山到淡水、大稻埕,為出口貿易的絕佳途徑。從運送梅花鹿、硫磺、藍染、茶葉到水牛,它可以是藍染路、採琉路、茶路、柑橘路、牛路……,和當時的產業緊密連結。
17世紀,西班牙、荷蘭等強國都是「船堅砲利」,靠得就是煤礦和硫磺,而這兩種礦產都集中於台灣北部,這也是列強覬覦台灣的原因之一。
提到西班牙人,呂理昌說了一個故事。早期原住民非常的勇猛,對於入侵者嚴陣以待。曾有西班牙人船一駛進,船上士兵便遭萬劍穿心的記載。西班牙人為防被殺,於是便請神父與修女坐在船首以視善意。當時船進關渡時已為夜晚,天上突然出現極大的亮光,這批初抵台灣懷抱傳道熱誠的神父、修女,認定是神蹟出現,為了保護他們平安。
這片光源的形狀以及停留的時間,都被當時的神父清楚地記載,現在仍保存於菲律賓天主教道明會中。它引起的興趣,還包括是否為飛碟、外星人。這也形成台灣歷史另一個多元化的可能性。

2006年1月19日 星期四

國家公園裡的學術研究─呂理昌與魚路古道(上)

作者:廖靜蕙
陽明山國家公園小油坑遊客中心主任呂理昌(右一)是挖掘出魚路古道和為其命名的人。
國家公園蘊含豐富的人文、地理、生態等資源,因此吸引眾多學者進行各項學術研究。一提到學術研究,難免有艱深疏離之感,然而,部分熟為人知的國家公園典故或景點,也因為學術研究而發現很多故事,更貼近我們的生活。此次,我們將透過呂理昌介紹陽明山國家公園明星級景點魚路古道的發現過程以及它背後訴說不完的故事。
重回歷史現場
「魚路古道最引人入勝的,莫過於它背後蘊藏的豐富史跡。你能想像200多年前,麻少翁社人迎娶金包里社人就是走這條路……」陽明山國家公園小油坑遊客中心主任呂理昌是挖掘出魚路古道和為其命名的人。
民國72年文獻會舉辦一場耆老座談會,80幾位當地耆老齊聚一堂,他們的談話被仔細地紀錄下來。民國80年,當呂理昌調任為擎天崗主任時,便開始調查工作。他認為環境教育必須要回到「現場」實地探勘,而在他眼前就是一個歷史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