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1日 星期四

復育30年 墾管處要為梅花鹿爭取「野生」定位

2015年12月31日屏東訊,廖靜蕙報導
台灣梅花鹿復育已30年,15年間野放233隻個體,如今已繁衍逾千隻,卻因侷限在小區域內,密度過高而陸續傳來負面消息,包括造成農損、影響高位珊瑚礁植被更新;但牠也命運多舛,卡網絞死、被狗追而撞人、遭人獵首等。梅花鹿與人、生態系的衝突,如何落實在經營管理上?墾管處委託學者進行研究、擬定對策,讓梅花鹿能與生態共生,復育成果報告也將於31日報行政院核定,認證其野生地位。
墾丁國家公園野放的台灣梅花鹿,無論是取得法令地位或經營管理都很重要!攝影:廖靜蕙
墾丁國家公園野放的台灣梅花鹿,無論是取得法令地位或經營管理都很重要。攝影:廖靜蕙

梅花鹿回來了,但身份是...家畜?

2015年12月28日 星期一

後灣土地保育、開發難兩全? 屏東高中學子提新替代方案獲獎

2015年12月28日屏東訊,廖靜蕙報導
當後灣陸蟹遇到飯店開發,該如何獲得多贏局面?最近屏東高中以「一『京』陸蟹幾兩重?」為題,探討墾丁國家公園內後灣陸蟹棲地面臨飯店開發的空間規劃與衝突,排除環保團體主張的「以地易地」以及業者心喜的「原地興建異地補償」,做足功課提出「縮減飯店建築面積」方案,榮獲2015年地理奧林匹亞高中團體組一等獎,上周末獲邀於墾丁國家公園32周年處慶中發表專題演講。
屏東高中地理奧林匹亞第一等獎團隊成員:沈昱儒(左)及何承翰。攝影:廖靜蕙
屏東高中高三學生沈昱儒、何承翰,在活動組組長袁榮茂老師指導下,從去(2014)年12月開始,歷經九個月完成這項報告,並從上百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與台中一中「檳榔攤前的老台中——羅氏秋水茶的銷售、消費與文化認同」同獲今年高中地理奧林匹亞團體組一等獎。
沈昱儒表示,墾丁和其他國家公園很不一樣,這裡遊客人數非常多,今年已突破800萬人次,園區內私有土地高達2776公頃。「這在一個以保育為主體的國家公園內,相當不可思議。」在此背景下,又有京棧飯店開發案,於是他和何承翰決定以此為主題,為自己的家鄉盡一份心力。

2015年12月23日 星期三

台灣鰻魚多樣性世界第一 學者:分門別類很重要

2015年12月23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聽到鰻魚,你只想到做成鰻魚飯的日本鰻嗎?其實鰻魚類群多采多姿,海生館即將出版的「台灣鰻魚研究學術專刊」中,即紀錄台灣多達14科75屬207種鰻魚,多樣性居全球之冠;14篇論文中,即為台灣增加42個鰻魚物種,包括1個新屬、13個台灣新種以及29個新紀錄種。由海生館副研究員何宣慶籌畫出版的研究專刊,明(24日)將刊登於國際期刊《Zootaxa》。
何宣慶指出,在全球生物多樣性快速消退之時,保存生物標本深具重要性,尤其像鰻魚這類深海物種,研究更艱難,至少要先替下個世代留下證據,並透過基礎分類,提供正確資料。
台灣扁鰻是相當罕見的特有新屬新種。圖片來源: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台灣扁鰻是相當罕見的特有新屬新種。圖片來源: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大家所熟知的鰻魚主要是浦燒鰻(日本鰻)以及紅燒鰻(海鰻),其實鰻魚的種類多樣性相當高,全球從淡水、淺海、珊瑚礁到深海,將近一千種鰻魚。

2015年12月21日 星期一

讓數據說話 北部沿岸魚種30年減3/4 台資料論文首登Nature

2015年12月21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要了解生態系的消長,有賴長期資料累積,尤其台灣的海洋生態問題,長久以來更因缺乏監測資料而難以治理對策。
最近中研院研究團隊發表〈台灣北部核電廠撞擊魚類群落的長期監測〉,分析過去30年來北海岸的魚類監測資料,發現北部海域的魚類群聚每15年就減少一半魚種。這篇論文也是國內首篇收錄在《Nature》旗下的《Scientific Data》科學期刊的「資料論文」。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長邵廣昭指出,影響海洋生態的原因錯綜複雜,不易釐清,造成相關部會推責,也無能對症下藥。要提出有效政策和方法,必須先有長期資料畫成趨勢圖,才能瞭解環境的變化程度。
Long-term monitoring dataset of fish assemblages impinged at nuclear power plants in northern Taiwan
Long-term monitoring dataset of fish assemblages impinged at nuclear power plants in northern Taiwan

30年  魚種驟減成兩位數

Long-term monitoring dataset of fish assemblages impinged at nuclear power plants in northern Taiwan〉(中文暫譯:台灣北部核電廠撞擊魚類群落的長期監測資料)是由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長邵廣昭研究團隊,自1987年起,每個月到核一、核二廠進水口,於冷卻水撞擊入內時,收集隨之而來的垃圾,再從中撿拾所有魚類的標本。這期間曾經歷1990年至2000年間的空窗期;2000年恢復採樣直到2014年,前後歷經30年時間、累積19年採樣資料。

2015年12月19日 星期六

基隆市出版生日魚書 做個有文化的海洋城市

2015年12月19日基隆訊,廖靜蕙報導
台灣只有海鮮文化沒有海洋文化?為了洗刷這項謔稱,基隆市政府出版《基隆找魚樂》,透過生日與魚種搭配成生日魚,認識基隆周遭366種魚,讓基隆市民人人心中都有一條魚,從認識魚,逐步建立屬於基隆人的海洋文化。
基隆市政府出本基隆找魚樂,邁向海洋文化第一步。圖片來源:基隆市政府文化局
基隆市政府出本基隆找魚樂,邁向海洋文化第一步。圖片來源:基隆市政府文化局

寶貝生日魚 關心近況兼保育

今(18日)新書發表會上,市長林右昌期許《基隆找魚樂》的出版,能讓所有市民知道基隆周邊有哪些魚類,366種魚有些是基隆沿岸周邊生產、捕撈的魚類,透過一天一種魚來代表那天的意義,每個人的生日都有代表性魚類,讓認識魚這件事變得有趣。

2015年12月18日 星期五

2015台灣淨灘報告:瓶蓋滿沙灘 環團籲減少「塑膠足跡」

2015年12月18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1973年製造的少爺巧巧棒包裝,42年後仍歷久彌新。顯示塑料製品分解緩慢,不當廢棄入侵海岸後,影響了700種海洋生物及海岸整體健康。
18日,荒野保護協會發表「2015年國際淨灘行動報告」,十大海洋廢棄物排名依序為:塑膠瓶蓋、漁業用浮球、塑膠提袋、吸管、免洗餐具、玻璃瓶、寶特瓶、外帶飲料杯、其他飲料瓶與食物容器、菸蒂。
荒野保護協會表示,民眾應遵循減塑三步驟:盤點、減量、回收。盡量減少塑膠足跡,一起來守護海洋。
歷久彌新的巧巧棒包裝。圖片來源:荒野保護協會
歷久彌新的巧巧棒包裝。圖片來源:荒野保護協會。
2015年國際淨灘行動統計結果。資料來源:荒野保護協會
2015年國際淨灘行動統計結果。資料來源:荒野保護協會。

2015年12月17日 星期四

都市保護區貢獻多 定期健診國際有準則

2015年12月17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像台北陽明山、高雄柴山等位於都市邊陲的保護區,提供了人們環境教育、研究、保育生物多樣性、供應水資源以及創造旅遊收入,另一方面卻無法避免都市化擴張及人口增加帶來的傷害。該怎麼減少破壞、增進保護區服務功能來增加都市韌性?國際保育組織提供了「都市保護區最佳實踐準則」,為都市保護區提供健檢方法。
都市保護區的範例:柴山。(攝影:黃嘉隆)
守護都市保護區,也能增加城市韌性。圖為柴山,典型的都市保護區案例。攝影:黃嘉隆。
全球一半人口生活在都市內,且未來還會持續增加,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預估2030年達到61%;與此同時,保護區也以各種方式與城市產生連結。WCPA(世界自然保育聯盟設立的「世界保護區委員會」)在2014年出版的都市保護區工作手冊當中,提出涵蓋30項準則的《都市保護區:概說與最佳實踐指南》(Urban Protected Areas - Profiles and best practice guidelines);台大名譽教授王鑫介紹,這些項目是提供都市保護區經營管理者參考,達到越多項目,代表都市保護區越健康,連帶是影響都市韌性(Resilience)。

2015年12月15日 星期二

台灣翻車魚有幾種? 最新水產圖鑑教你輕鬆認魚永續海洋

2015年12月15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今年11月,IUCN將台灣東岸常捕獲的翻車魚列入易危,但其實台灣的翻車魚有兩種,該如何分辨?現在漁業署出版了《臺灣常見經濟性水產動植物圖鑑》,教你分別差異,做個海洋公民!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長邵廣昭解釋,有曼波之稱的翻車魚,屬「翻車魨科」,列為易危(Vulnerable species,VU)等級的翻車魚,學名為Mola mola;而另一種則是「矛尾翻車魚」(Masturus lanceolatus),兩者舵鰭的形狀不同。而雖然矛尾翻車魚尚未列入危險等級,但因大型魚類都屬食物鏈頂端,最好少吃才能保護海洋生態。
除了翻車魚,這本圖鑑包含了收錄藻類、珊瑚、貝類、頭足類、蝦類、蟹類、棘皮動物、軟骨魚類、硬骨魚類及兩棲爬蟲等十大類海洋水產資源,共計721種,是歷年來最完整版本。書中精美的圖片、簡介,讓讀者能輕鬆辨認台灣海洋生物,有助於認識台灣海洋,促進資源永續利用。
IUCN列為易危的翻車魚。圖片來源:臺灣常見經濟性水產動植物圖鑑
IUCN列為易危的翻車魚。圖片來源:臺灣常見經濟性水產動植物圖鑑。
矛尾翻車魚尚未列入危險等級,但不適合過度捕食。
矛尾翻車魚尚未列入危險等級,但不適合過度捕食。圖片來源:臺灣常見經濟性水產動植物圖鑑。

2015年12月11日 星期五

友善野生物的農法行不行? 學者讓實驗結果說話

2015年12月11日嘉義訊,廖靜蕙報導
鳥類和蝙蝠對於農業真的B>Z?國外學者為了瞭解可可樹種植過程,鳥與蝙蝠扮演的生態系服務角色,在印尼蘇拉威西的可可農場,以兩年時間實驗。在完全隔離鳥與蝙蝠的實驗組中,收穫量減少31%,換算成收入,每年每公頃減少730元美金的收益;鳥和蝙蝠所提供的生態系服務不容小覷!最近在國內學者邀請下,Dr. Bea Maas來台現身說法,敲開生態系服務研究之門。

聘僱鳥與蝙蝠到可可園打工,好賺錢!

Dr. Bea Maas來台分享印尼可可園生態系服務功能研究經驗。攝影:廖靜蕙
Dr. Bea Maas來台分享印尼可可園生態系服務功能研究經驗。
攝影:廖靜蕙
要知道鳥類與蝙蝠到底提供多少生態服務功能,不妨了解Bea Maas的實驗。這項實驗設計是在每個樣區有四個不同的設計,以竹子以及漁網搭起的籠子,以及控制鳥類和蝙蝠的活動;每個籠子種植兩顆可可樹。一個是早上會打開讓鳥類進入,晚上關起來,蝙蝠無法進入;一個是相反,早上關著不讓鳥類進入,晚上打開讓蝙蝠進入;第三個則是維持打開;第四個則維持關著。
兩年來持續相同的動作,收集的資料包括昆蟲的組成,每個可可樹有幾朵花、結幾個果子,以及實際的收穫量,以及害蟲數量、鳥類吃掉害蟲的數量等。實驗結果顯示:在完全沒有鳥和蝙蝠的實驗組中,無論是葉片或根莖,昆蟲數量都增加了50%,收穫量明顯下降減少31%,也就是每年每公頃減少730元美金的收益,並使得花果品質降低,這對可可農是相當大影響!

專家、立委:革除黃牌污名 台灣要拿出漁業改革決心

2015年12月11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根據漁業署資料,台灣遠洋漁船今年已達1216艘,總產值456億占漁業總產值1025億近50%,是國際間遠洋漁業強權。然而,未能與時俱進的漁業管理政策、普遍存在的違法撈捕行為,讓台灣漁業管理瀕臨崩潰,國際間更是頻頻點名作記號。
歐盟即於10月對台灣非法漁業舉黃牌,要求6個月提出漁業管理改善作為,杜絕IUU(非法、未報告、不受規範)漁船及行為;只是兩個月後仍不見政府有具體行動後,對此,綠色和平與5名立委、22名學者、14個NGO團體啟動聯署,發表聯合聲明,要求改革漁業,向國際社會證明,台灣有能力和全球一起,養護公海的漁業資源。
綠色和平於今日刊登各報呼籲重視遠洋漁業非法氾濫的問題。圖片來源:台灣綠色和平組織
綠色和平於今日刊登各報呼籲重視遠洋漁業非法氾濫的問題。圖片來源:台灣綠色和平組織
昨(10日)台灣綠色和平組織於各大報刊登廣告,呼籲台灣社會,不但救台灣遠洋漁業,更應正視我們在公海上的責任。

2015年12月9日 星期三

【哨兵之歌】插蚵小麥遊濕地 彰化海岸重要無法替代

冬時節,亞熱帶台灣的氣候變得宜人,陽光不再讓人逼出汗來,周間的芳苑街上,遊客雖不如周末假日人潮如織,此時無論閒逛或吃美食兩相宜。街上幾戶掛著鮮蚵招牌的餐飲店,只有熱鍋繼續散發著熱力。阿良(暱稱)熟練的炸著蚵嗲、炸粿,手上不得閒,一邊記著顧客的點餐。早上剛從海田採收的鮮蚵、文蛤以及一些當地才有的雜魚,以不同料理方式下鍋。
蚵嗲裡面放的是當季在地的蔥,而不是韭菜。粒粒圓潤的蔥珠,搭配來自家裡蚵田的牡蠣,每一口都是安心與健康。這份家族事業,提供林家得以安居。「環境破壞才會讓人流離失所吧!」阿良說,堅決反對國光石化開發,就是想留在家鄉,不須靠外來煙囪產業
芳苑鄉海岸風情。攝影:廖靜蕙
芳苑鄉海岸風情。攝影:廖靜蕙
留住潮間帶就有希望
彰化海岸濕地在哪裡?彰化海岸濕地範圍涵蓋大肚溪南岸、漢寶濕地、芳苑濕地及大城濕地,此處擁有全台最大一處潮間泥灘地,孕育富饒的穀倉與魚米之鄉,廣大的潮間帶提供多元化的生物,不但是水鳥的食物來源,也是漁民養殖牡蠣、文蛤、紅樹蜆的重要產地,是居民的「海田」。

2015年12月4日 星期五

魚路古道見證 國家公園保育自然 也保存台灣文化

2015年12月4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19世紀中期,派駐台灣的英國廈門副領事郇和(Robert Swinhoe,史文侯)沿著魚路古道旅行,他用一天的時間,從金包里磺港出發,經過擎天崗,走到士林,並寫下過程見聞,為魚路古道留下歷史紀錄。這些他走過的路、拜訪的地點,該以何種形式保存,並讓當今走訪者感受這段獨特的經歷呢?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1日舉辦「都市保護區實務與經營管理國際研討會」,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劉益昌以「人文史蹟在國家公園的角色與意義」為題演說,從台灣歷史發展的脈絡談到國家公園文化保存的重要性,貫穿北海岸金山到士林北投的魚路古道即為一例。
魚路古道。攝影:廖靜蕙。
魚路古道見證了台灣國家公園在文化保存上的重要性。攝影:廖靜蕙。

走一趟魚路古道  體會前人歡喜

與台灣北部社會文化發展息息相關的魚路古道,這幾年透過研究調查,2013年8月陽管處公告劃設為金包里大道史蹟保存區,將大油坑、擎天崗到許顏橋以文化資產保存下來。

2015年12月3日 星期四

「高屏溪,我們來守護你!」 滇緬四村流域社區要與水共生

2015年12月3日屏東訊,廖靜蕙報導
台灣盜採、濫採砂石有多嚴重?由經濟部列管數據可窺一斑,全台近270個因盜、濫採砂石造成不同面積的坑洞,其中屏東238處,多數集中在里港與高樹;尤其是里港一帶位於高屏溪上游的荖濃溪,坑洞最密集,加上時而傳出業者以有毒廢棄物回填的消息,每逢大雨就隨著雨水下滲到地下水層,造成下游人口密集的都會區飲水疑慮。
這兩年,經濟部水利署意識到水質保育的迫切性,開始結合社區推動水資源保育,並以計畫方式接受各界申請。其中,位於荖濃溪中游的里港鄉土庫村信國、定遠兩聚落,以及高雄市美濃區吉洋里的精忠、成功,可說是由流域自然形成的社區,與水資源共生共榮成為社區發展關鍵。
荖濃溪流域共學院景圖。美濃農村田野學會繪製。
荖濃溪流域共學院景圖。圖片來源:美濃農村田野學會繪製。
由高雄美濃農村田野學會經過一年社區盤點,選出高屏溪水資源保育關鍵位置的4個聚落,而這幾個聚落剛好是1960年代由滇緬邊境撤台後安置的民眾,又有「滇緬四村」之稱。在歷史及文化層面,曾因戰亂而安置來台,他們獨特的族群認同和在地文化,與鄰近的美濃客家族群或里港鄉的閩南族群顯得格格不入,因而自成一個獨立的社區發展聚落。他們的遭遇曾拍成電影《異域》而廣為人知。

2015年12月1日 星期二

與鯨豚相約海洋 赴中旅遊勿消費圈養生命

2015年12月1日台北訊,廖靜蕙整理報導
民眾前往中國、香港旅遊,是否不經意間也助長動物表演?隨著兩岸交流、旅遊頻繁,間接影響兩地的生態與環境,尤其是以娛樂為目的設立的海洋公園,為了捕捉、圈養、訓練鯨豚,更壓迫野外各族群生存。
台港中英美數個保育團體今(1日)召開記者會指出,亞洲以外地區有關「海豚」的行程,多屬生態旅遊「賞鯨」活動;但是到了亞洲國家,鯨豚表演的旅遊品項多達數百種,即使是台灣前十大品保認證的旅遊業網站也不例外!
蓬萊極地海洋世界的幼年白鯨被圈養在環境非常單調、無聊的圈養池裡。圖片提供:中國鯨類保護聯盟(CCA)
蓬萊極地海洋世界的幼年白鯨被圈養在環境非常單調、無聊的圈養池裡。圖片提供:中國鯨類保護聯盟(CCA)
黑潮基金會、動社等團體同時也公布中國「圈養海洋哺乳動物表演場館調查報告」,及「兩岸觀光旅遊涉及鯨豚表演行程調查」,呼籲民眾旅遊交流千萬不要「交流」殘酷。

迷途丹頂鶴千里迢迢來台 「三不自律」助其安居

2015年12月1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新北市三芝區某處一大早即聚集人潮,昨(30日)一隻迷途丹頂鶴[1]來到此處,消息火速傳開。過程曾一度嚇跑丹頂鶴,不過今晨又出現原地。新北市動護處處長陳淵泉提醒民眾「三不自律」:不騷擾、不餵食、不接觸,保持丹頂鶴生活空間,讓這隻落單的迷鳥能安居台灣。
2007年金山丹頂鶴。(攝影:李璟泓)
2007年金山丹頂鶴。攝影:李璟泓

謹記三不原則 維繫棲地狀況

新北市政府動物保護防疫處預計今天在其周遭拉上封鎖線及架設告示牌,維護棲地空間,避免丹頂鶴受到過度干擾,也提醒民眾應遵守事項,並與警察配合維持現場秩序及交通。

復興Dipid:從野菜智慧見識山林魅力

9月花蓮豐濱難得晴朗的好天氣,太陽熱力十足,是個適合到山中走走的日子。復興部落的Faki(阿美語阿公的意思)王明源,早已等著帶遊客到山上踏查。今年幾個颱風接連過境台灣,一直到入秋仍不時有颱風的傳聞。不曉得是否真是颱風前的低氣壓使然,山谷中的風彷彿靜止了,走沒幾步山路就汗流浹背。

一把刀一包鹽呼喚山海

今年會有幾個颱風過境山谷?不如跟著Faki到森林裡找颱風草,葉中央的摺數透漏著訊息,不過人們所擔心颱風,大自然的萬物則有不同的應對方式,復興的族人則學著了解箇中道理,並且盡力保全自然資源。
海岸山脈上的部落是以海貝為名的部落,愛耶穌也愛山林。攝影:廖靜蕙
海岸山脈上的部落是以海貝為名的部落,愛耶穌也愛山林。攝影:廖靜蕙
面海背山的環境,提供復興部落豐富的自然資產,無論是山上生長的野菜或海裡提供的海鮮,部落周邊的溪流帶來森林回饋的淡水以及海上帶回的海生物,部落的古名「Dipid」在阿美語就是指貝類,因世居的環境裡有帶來海中貝類的溪流而著稱,這條溪流因此叫做「Dipitan」力比但溪。

2015年11月28日 星期六

北美直飛來台 學者證實「國蝶」寬尾鳳蝶為獨立物種

2015年11月28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1932年7月,宜蘭縣大同鄉獨立山附近,宜蘭農林學校(今國立宜蘭大學)的日籍教師鈴木利一首次採集到寬尾鳳蝶,揭露了台灣寬尾鳳蝶的行蹤,並引起了廣泛的興趣及各種爭議。在此之前,人們以為這種蝴蝶是中國特有的蝶種。到底台灣的寬尾鳳蝶從何而來?

美洲鳳蝶亞屬一員  冰河消退回不了家

最近這個問題終於獲得解答,在台灣幾個研究團隊共同合作下,完成了寬尾鳳蝶的譜系關係與生物地理研究,顯示寬尾鳳蝶和東亞的蝴蝶完全沒有血緣關係,而是在約1,800萬年前的第三紀中新世,由北美洲祖先經白令海地峽播遷到亞洲的後代。這項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公共科學圖書館》(PLoS ONE),解開台灣國蝶──台灣寬尾鳳蝶世紀之謎。
寬尾鳳蝶的祖先由北美洲經白令陸橋進入亞洲的示意圖 。顏聖紘繪製;林務局提供。
寬尾鳳蝶的祖先由北美洲經白令陸橋進入亞洲的示意圖 。顏聖紘繪製;林務局提供。
這項研究是由台灣專精蝶類生態與分類的國立台大實驗林管處博士吳立偉、師大生科系教授徐堉峰,與中山大學生科系教授顏聖紘團隊,在林務局支持下合作完成。

2015年11月27日 星期五

【濕地列傳】以黑琵經濟學 帶動區域生態產業

台南安南四草每逢假日遊客如織,大眾廟、搭竹筏遊紅樹林綠色隧道,鄰近的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每逢候鳥季,成群的黑面琵鷺以及伴生鳥類,低頭覓食、遇到猛禽整群飛舞,讓人看得如織如醉。高蹺鴴在此區域有台灣最大繁殖族群,還有瓦盤鹽田、運鹽古運河、市定古蹟─鳥類生態館、台江鯨豚館及鯨豚搶救中心等,遊客到此總是收穫滿滿。
茄萣溼地上的黑面琵鷺。(攝影:李文化;高雄鳥會提供)
茄萣溼地上的黑面琵鷺。攝影:李文化;高雄鳥會提供
與四草相互輝映的則是台灣最大的濕地七股潟湖。根據台南市政府建議,搭乘膠筏遊潟湖是體驗七股潟湖的最好方式,沿途觀賞吊蚵仔、定置魚網,悠哉的釣客,與豐富的潟湖生態,尤其是潟湖周邊滿是白鷺鷥與招潮蟹的紅樹林,常令人驚喜;孤立海中的「網仔寮汕」是一座浮洲,登島一遊,享受無人小島的風情。

2015年11月26日 星期四

揭台灣百年自然科學史 「堀川標本」首展

2015年11月26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20世紀初的台北府國語學校,年輕學者堀川安市將野外捕捉來的鳥類,按部就班製成標本,讓牠們最後的模樣定著於木頭基座上,打字機在紙張上打出「Horikawa’s Collection」(堀川典藏),再以毛筆工整的書寫地名以及日期。這批為當時台灣、日本兩地自然科學研究留下證據的標本,台日學者稱為「堀川標本」。
歷經百年歲月,當初的國語學校如今已成台北市立大學,在慶祝成立120周年之際,未忘從這批珍貴文物中,選出26件最完整、珍貴的作品展出,藉此紀念堀川安市為台灣自然史打下的基礎。
堀川標本特展,重現百年前的物種。攝影:廖靜蕙
堀川標本特展,重現百年前的物種。攝影:廖靜蕙

遇見一百年前台灣動物相

1917年,34歲的堀川安市(Yasuichi Horikawa)離開家鄉,前往台灣任職,直到1947年結束返日,30年來的教學研究行腳,累積了數百件從東南亞到東北亞蒐羅的物種,透過出版、製作標本,完整紀錄保存下來,他的成就包括台灣特有種蝸牛以堀川命名:堀川氏煙管蝸牛(Stereophaedusa horikawai)。

2015年11月24日 星期二

選前綁樁?非法工廠就地合法? 環團:工業區還有空位!

2015年11月24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違法工廠該不該就地合法?除了就地合法沒有他路?24日下午,經濟部將舉辦「未登記工廠合法經營政策公聽會」,環保團體痛批「違法者得利益,守法者得污染」,認為馬政府不該讓違法工廠就地合法,此舉形同選前「綁樁大放送」。
而針對其中有3,878家工廠位於彰化縣特定農業區,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總幹事施月英表示,農委會、經濟部要工廠合法化,請到彰化舉辦公聽會,告訴農民怎麼活下去!
經濟部舉辦「未登記工廠合法經營政策公聽會」。攝影:廖靜蕙。

彰化6000工廠林立一夕合法 農民心血落空

彰化號稱農業大縣,實際上違法工廠林立。據彰化縣政府區域計畫書,2008年未登記工廠、坐落於非都市計畫區者高達6,663家,其中3,878家位於優良農地的「特定農業區」,且主要分佈在北彰化地區。

邁向農民及生態幸福的里山大道:生態農業

全球糧食生產都面臨都市化、氣候變遷及慣行農法等影響,造成農業生產環境劣化、糧食安全危機,農村社會老化和經濟蕭條等種種問題,聯合國農糧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FAO)2012年提出的報告中,推估2050年時人口將會增加1/3,農業生產的挑戰必須同時解決增加糧食生產與收入、適應氣候變遷和推動減緩氣候變遷等相互交錯的議題,以確保糧食安全。
然而,大量使用化肥與農藥的慣行農法,已造成生物多樣性喪失與生態系服務退化,未來農業用水與生活及工業用水的競爭問題將更趨嚴重。
國際間不斷發出為增進農業生產環境永續性,生產模式和農地利用應朝向環境友善和生態友善的永續農業方向發展的呼聲,各種友善環境的農法因應而生。尤以地景或生態系的尺度,對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育以及農村生計的永續性,採取一種全面整合及推動的生態農業為代表,在聯合國倡議恢復或重建社會-生態的生產地景之際,成為台灣農業發展的契機。
今年首度由農業部門與保育部門攜手舉辦「生態農業與里山倡議國際研討會」,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場長黃鵬,即提出台灣兼顧生態環境永續及農民權益的生態農業契機,回應國際里山倡議的願景。
里拔哈農場占地六公頃,濕地耕地交錯,水鳥陸鳥同歡。
里拔哈農場占地六公頃,濕地耕地交錯,水鳥陸鳥同歡。圖片攝影;廖靜蕙。
什麼是生態農業?
生態農業目標是維持農業生產的資源基礎,並透過管理營養循環、保護授粉媒介和有益微生物、保持土壤健康和涵養水源等方式,以減少耕作區域的生態足跡、毒性物質、土壤擾動和水汙染的損害。

2015年11月23日 星期一

保平安鐵牌磨爛腳、誤闖定置漁網 兩救傷海龜癒後成功野放

2015年11月23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一年可游數千公里的海龜,由於海洋環境惡化,族群日漸式微,救傷工作雖任重道遠,但減少人類不當行為才是關鍵。
11月全台陸續野放兩隻救傷療育海龜,其中一隻是在屏東發現的綠蠵龜,因放生團體在其背甲掛鐵牌,長期磨腳導至身體虛弱於海上載沉載浮;另一隻則是在宜蘭東澳獲救的玳瑁,因誤入定置網,奄奄一息,所幸獲通報獲救。而宜蘭的救傷玳瑁,經學者確認是台灣首例救傷成功的母成體玳瑁,回到海洋後有望繁殖下一代。
拿掉磨腳鐵牌,戴上海管處研究人員裝上的發報器,在群眾的祝福中,綠蠵龜重返大海。圖片來源:海生館
拿掉磨腳鐵牌,戴上海管處研究人員裝上的發報器,在群眾的祝福中,綠蠵龜重返大海。圖片來源:海生館

求闔家平安放生  鐵牌磨腳痛不欲生

今年6月,一隻綠蠵龜於海口港內載浮載沉,經海巡人員救上岸並通報屏東縣政府及海生館。這隻綠蠵龜疑因放生團體在其背甲鑽洞掛上的鐵牌,摩擦後腳腫脹潰爛,不願進食,其排泄物中也發現塑膠袋和寄生蟲;經醫療照護,健康狀況現已恢復正常。

2015年11月22日 星期日

偶遇洛神:秋訪雙龍村


洛神花事典。轉載自廖香璞臉書。
洛神花事典,洛神花農、花、籽、葉和加爾文貓。圖片來源:廖香璞
在洛神採集的季節拜訪南投,雙龍國小旁的石板屋很吸引人,沿著石板屋走著,遇見採洛神的先生,連枝帶葉一大把的放到小貨卡上。剛採下來的洛神花鮮豔豐美,忍不住誇讚,洛神花怎能長這麼美啊?
聽說種洛神不需要施藥肥,那麼一定是因為這裡地力好,才讓洛神花開得格外燦爛,而且感覺在笑。但是這裡是雙龍村啊,「地利」村明明在隔壁!
洛神花先生告訴我,採完的洛神送到農會,再運送到台北賣,果一果二果三都買得到。我想「果」字後面加的數字,應該是說果菜市場的編號。
怎麼吃呢?

2015年11月21日 星期六

放任浪犬獵殺保育類 壽山版「飢餓遊戲」還要持續上演嗎?

根據壽山籌備處統計,該園區內約有269隻流浪犬,時有咬死山羌、台灣獼猴、白鼻心以及鼬獾傳聞。而學者清點壽山上的山羌,估計約138隻,而此種群的山羌,基因無法與中央山脈的族群交流,因此有其特殊性。
為了改善園區野生動物棲息地,最近籌備處打算移除野犬後安置到公立收容所。然此舉卻惹惱部分動保團體聚眾抗議,有人甚至預備發動清空收容所行動,將犬隻放回壽山。
國家公園系統是保護區的一部分,成立是為了保育生存其中的野生動植物和棲地環境,這已是國際共識;如今這些紛紛擾擾,不禁令人懷疑,這樣的國際共識在台灣是共識嗎?當初成立國家自然公園,是不是個錯誤的決定?
被狗追,無路可逃的山羌,該往何處去?圖片來源: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籌備處提供
被狗追到無路可逃的山羌,該往何處去?圖片來源: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籌備處提供。

流浪動物滿山跑  誰該負責?

2011年成立的壽山國家自然公園,從高雄市政府手中接過這片山林,同時也接下多年沉疴,包括數百隻習於人類餵食的流浪犬。

2015年11月20日 星期五

「宜蘭嚴選」首推南山高麗菜 減藥三成兼顧環境

2015年11月20日宜蘭訊,廖靜蕙報導
生產是否可能兼顧環境永續?高山蔬菜一項視為環境毒藥,如何轉變命運與環境共生,宜蘭縣政府農業處推動「宜蘭嚴選」品牌,以無農藥殘留為目標,首推四季南山高麗菜,兼顧生產者生計、消費者荷包以及環境健康。
而首批由南山蔬果合作社社員高佳文生產的宜蘭嚴選高山高麗菜,11月13日才開放預購,12,000公斤一週不到就售罄;根據南山合作社推估,生產期間約降低三~四成用藥量,產量略少但可透過賣價獲得補償。
宜蘭縣政府大廳,來自各界支持宜蘭嚴選的產官學齊聚一堂。攝影:廖靜蕙。

實踐吃安心的基本人權 宜蘭嚴選上路

「吃得安心是人民的基本權利,也是政府的責任。」20日,宜蘭縣政府大廳喜氣洋洋,以「保障消費者食安」及「確保生產者收益」為目標的宜蘭嚴選正式啟航,來自各界支持宜蘭嚴選的產官學齊聚一堂,宜蘭縣農業處長楊文全在記者會上除了感謝各界支持,也宣示為民眾飲食安全把關的決心。

【黑琵經濟學】黑琵喜愛的茄萣濕地 不開路發展區域經濟卡好

高雄茄萣流傳著祖先從海上追逐烏魚群來此定居的故事,充裕的漁業資源,以及蘊含著豐富淡水的土地,讓他們定居下來,發展出多元豐富的漁業文化,再加上明鄭以來各種傳說,聚落充滿著傳奇色彩。如今,漁村核心隨著興達港轉移,原本作為魚塭的內海,逐漸填平蓋房子,剩餘少數的傳統魚塭,依稀可見繁華的痕跡。
茄萣濕地由黑面琵鷺欽點,成為台灣第54座IBA。攝影:廖靜蕙茄萣濕地由黑面琵鷺欽點,成為台灣第54座IBA。攝影:廖靜蕙
由白砂崙、頂茄萣、下茄萣、崎漏4個聚落所組成的茄萣,居民的工作和求學與台南市關係密切。即使現代化的腳步未曾停歇,但是走一趟茄萣仍能體會傳統漁村緊鄰著幾座供奉媽祖、王爺的宮廟發展,市集、街廓緊密交織,逢王船祭、廟會盛況更是空前。
高雄市茄萣區生態文化協會理事長鄭和泰出生和成長都在茄萣,小時候的印象,村落就是傳統漁村的風貌,走進村裡,到處都曬魚、曬網,空氣充滿著海上的味道。由於濕地減少人為擾動,這幾年逐漸吸引黑面琵鷺來訪,使得他對家鄉充滿信心以及期許,認為環境保護好,就有機會在家鄉發展。

2015年11月19日 星期四

解決壽山30年沉疴靠國家自然公園? 不滿送公立收容動團揚言放養浪犬

2015年11月19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今年度「TNS」[1]計畫連續流標[2],之後將計畫中的「安置方式」,修正為安置於法定收容中心──高雄市動保處收容中心後,順利委外執行。不料此項修改卻引發動保團體反彈,認為去除「十二夜條款」後,公立收容所勢必擁擠不堪,送入後必死無疑。
對此,籌備處雖於11日召開「流浪動物管理座談會」,隨後發布新聞稿宣布會議結果;然動保團體以記錄不實,昨(18日)聚眾到籌備處抗議。高雄市關懷流浪動物協會理事長王小華揚言,將號召動保團體清空公立收容所浪犬,全數「回置」壽山。
高雄市關懷流浪動物協會召集民眾壽管處前抗議,因壽管處將山上捕捉的野犬送入公立收容所。攝影:康杰修
高雄市關懷流浪動物協會召集民眾壽管處前抗議,因壽管處將山上捕捉的野犬送入公立收容所。攝影:康杰修

壽山浪犬:TNS或TNR?

壽管處提出的TNS計畫更是多方調和下的產物,兼顧動物生存權、絕育後易地收容、減少園區內的流浪犬貓,不但維護國家自然公園保育標的,還能兼顧流浪動物生存權。

2015年11月17日 星期二

貢寮水梯田復育經驗全球看得見 淺山保育、里山倡議並肩行

2015年11月17日花蓮訊,廖靜蕙報導
由林務局支持的貢寮水梯田復育計畫,透過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多年陪伴,並整理當地傳統生態知識及復育經驗,昨(16日)刊登於IPSI[1]網站,將台灣友善生態系的農業引介給全球。
另一方面,台灣珍貴的淺山地景,除了談永續利用,一些未開發的淺山森林,林務局也積極進行保育熱點調查,以期發揮保育的預防性功能,淺山物種不要說再見。
人禾基金會陪伴貢寮農民里山倡議的經驗,近日刊登於IPSI網站。圖片來源:林務局
人禾基金會陪伴貢寮農民里山倡議的經驗,近日刊登於IPSI網站。圖片來源:林務局
儘管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於9月「生態農業與里山倡議國際研討會」宣示農業與保育結合的政策方向,「政府必須提出一個對友善環境的政策,讓社會價值得以透過環境自然和諧共存的農業耕作方式永續發展。」相關署處諸如漁業署、農糧署及畜牧處,卻毫無動靜。反而是生物多樣性主管機關積極林務局,2011年與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同步推動里山倡議。

田埂鋪上原生花草「植生毯」 農田生態系多姿多采

2015年11月17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1970年代以前,台灣田埂上曾熱鬧非凡,各式各樣原生植物,隨四季流轉變換不同顏色,營造景觀,也提供節肢動物、蚯蚓以及微生物棲地,農田生態系盎然生趣。這樣的景象,隨著田埂水泥化、除草劑以及其汰選後的外來種攻城掠地,改變了田埂景觀。最近,花蓮農改場研究人員仿效過去田埂植被,以生物多樣性的植生毯概念,要讓原生花草重現田埂。
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助理研究員游之穎兩年前,每個月在花蓮縣富里鄉的吉哈拉艾水梯田進行草相監測分析。發現前三名分別是大花咸豐草、紫花霍香薊以及加拿大蓬,都是外來種;連豐南社區這麼封閉的環境都是如此,不得不面對外來種造成植物相單一普遍存在的現象。
台灣原生野花植生毯應用於田埂植被復育,有助於重建有益昆蟲棲所。圖片來源:花蓮農改場
台灣原生野花植生毯應用於田埂植被復育,有助於重建有益昆蟲棲所。圖片來源:花蓮農改場
原生植物淡出原生棲地,在台灣各地不斷發生。游之穎尋找珍稀的五蕊石薯(又名台東石薯),它的基部葉片呈現十字對生,抽出地面後,呈現互生,和俗稱「糯米糰」的原住民野菜同屬蕁麻科近親,全世界僅狹隘分布於關山一帶。

2015年11月13日 星期五

管理不善重挫沿近海漁業 民間推動建置雲端申報系統

2015年11月13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台灣遠洋漁業遭市場大國歐盟發黃牌警告,若半年內不積極處理「IUU」(「非法、未報告、不受規範漁業」),將進一步抵制所有台灣漁船撈捕的漁獲,估計每年損失5億2千萬台幣;為此,漁業署雖展開「漁獲未報告」管理一連串措施,沿近海漁業也同步上路。
不過民間團體憂心,以舊思維加入全球永續漁業行列,恐是緣木求魚。呼籲政府建立有效管理,納入「雲端申報」實務與「公民參與」精神,並發動「台灣公民對沿近海漁業改革之建議」連署
全民守護海洋,民間發起「台灣公民對沿近海漁業改革之建議」連署。攝影:廖靜蕙
全民守護海洋,民間發起「台灣公民對沿近海漁業改革之建議」連署。攝影:廖靜蕙
業界粗估,魚類價格若以平均1公斤150元計算,依照沿近海漁業一年15萬噸撈捕量,約225億元產值;而運銷加工餐飲零售帶動5倍經濟效果,約1千2百多億產值。

2015年11月11日 星期三

與黑琵爭一片天 西南沿海發展輕航機惹議

2015年11月11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在黑面琵鷺遷徙路線上,適合飛輕航機嗎?今年,輕航機玩家組成的民間團體,提出新增第23處超輕型載具空域申請。不過,民航局3月完成審核並準備公告時,才經保育團體函知空域範圍進行超輕載活動,將影響野生動物及濕地生態,恐違《濕地保育法》及《野生動物保育法》;空域公告因此喊卡,全案也送濕地審議小組審查。
民航局代表坦言,若非保育團體去函,此案早已公告。而保育黑面琵鷺背後,更重要的是保育提供生態服務系的濕地。此案凸顯了地方不瞭解箇中道理,導致保育屢屢面臨困境。立委邱文彥便痛批,雲嘉南風管處帶頭阻撓濕地劃設,全國因此減少9000公頃濕地面積。
濁水溪上的輕航機。攝影:台灣水鳥研究群 彰化海岸保育行動聯盟。修圖:環境資訊中心
雲嘉南風景區準備透過輕航機發展觀光,但忽略了對黑面琵鷺的衝擊。圖為濁水溪上的輕航機。圖片來源:台灣水鳥研究群 彰化海岸保育行動聯盟(CC BY-NC-SA 2.0)。

現有22處空域  15處還空著

依照交通部民用航空局解釋,台灣已有多處經相關單位會同劃定並公告的「公告空域」,提供民間團體尋覓適合活動之場地;這些公告空域經協會申請並「核定」後,稱為「核定空域」,可免費使用。

2015年11月10日 星期二

吃水果護石虎:南投中寮讓保育拼圖更完整

週末假期,住在中寮的曾廖景廷如同往常,將剛從果園採收的水果,放到小貨卡上,出發到南投集集車來車往的公路上擺攤販售,讓自己辛苦種出來的水果搏得好價錢。一些顧客知道他的果園不使用化肥農藥,不時回來跟他買水果;提到這件事讓他的嘴角微微上揚。
不使用農藥、化肥,是出自切身之痛。曾廖景廷說,十幾年前跟著家人噴農藥,當晚和朋友喝酒,居然送急診,原來是農藥中毒,這件事從此改變他對農藥的看法。「留著一條命比較重要。」經過這次教訓,再也不願意使用農藥。他靦腆的講起這段往事,時間證明他的決心,十幾年來,再也不曾回頭使用慣行農法,即使收成減少也不曾動搖。
曾廖景廷的香蕉園已經取得綠色保育標章認證,中寮保育石虎的香蕉,讓人與石虎都健康。攝影:廖靜蕙
曾廖景廷的香蕉園已經取得綠色保育標章認證,中寮保育石虎的香蕉,讓人與石虎都健康。攝影:廖靜蕙
香蕉樂園
最近,在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研究人員林育秀牽線下,他這種友善環境的種植方式,獲得綠色保育標章認可,從此他的香蕉、柑橘將貼上「中寮‧石虎」的綠保標章,透過這個印記,讓更多人認識他用心種出來的香蕉、柑橘,吃水果就能有保育石虎的概念。

2015年11月3日 星期二

淡黃蝶適合當保育對象嗎? 學者:先建立正確生態觀

2015年11月3日高雄訊,廖靜蕙報導
「美濃黃蝶祭」號稱「台灣第一個客家生態人文祭典」,主角銀紋淡黃蝶成了美濃的同義詞。然而,牠極可能是隨著鐵刀木、阿勃勒飄洋過海的外來種。外來種能否成為保育圖騰?學者從生態角度細說分明,建立了正確的生態觀念,才能溯本找回足以代表美濃雙溪的保育物種。
淡黃蝶可能是外來種。攝影:許書國
淡黃蝶可能是外來種。攝影:許書國
1992年風聞行政院核定美濃水庫興建案,林班地部分承租人為了領取政府高額補償金,隨即砍掉鐵刀木改種果樹,使得當地生態樣貌隨之倏變。反水庫運動風起雲湧,歷經20多年,美濃水庫興建案仍是美濃居民揮之不去的陰影

幸「蝠」三部曲:歡迎光臨幸蝠村!

位於雲林縣水林鄉的黃金蝙蝠館,2009年成立至今,為了改變人們認為蝙蝠「歐嚕嚕」、「吸血鬼的同夥」、「會飛的老鼠」等負面印象,小小的展館努力為金黃鼠耳蝠以及台灣的蝙蝠發聲。有「黃金蝙蝠」之稱的金黃鼠耳蝠,更負起了幫助民眾認識蝙蝠的生態功能及重要性、期能為蝙蝠改運的代言人。
1995年,時為水林誠正國小老師的張恒嘉(現任館長),發現一度以為消失的金黃鼠耳蝠,於是展開一段保育之旅,到水林鄉,處處可見蝙蝠的痕跡──不僅在樹上,也在圍牆上以及各種公共建設上,水林儼然金黃鼠耳蝠之鄉。
雲林水林鄉的黃金蝙蝠館。攝影:廖靜蕙
雲林水林鄉的黃金蝙蝠館。攝影:廖靜蕙
無毒農產 擁抱幸「蝠」
為了保育蝙蝠,張恒嘉找出保育的在地元素,回歸過去的生態智慧或導入現代的保育思維,雙管齊下。過去幾年即與台灣永續聯盟推動「幸蝠農產」,和農民合作掛蝙蝠屋,讓蝙蝠入住、協助農田捕蟲打工換宿。

從伐木廠到遊樂區 翠峰湖見證林業歷史

位於宜蘭太平山與大元山間的翠峰湖,海拔1840公尺,是台灣面積最大的高山湖*,形成原因至今不明。因地勢及海拔高度影響,年雨量高達4,000毫米,長年壟罩在霧中,即使是晴天,過午就可能就飄起薄霧,增添神秘感。由於景色優美,終年維持與山下相差10度的舒爽氣溫,伐木時代終止後,便規劃為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的一部份,因其絕美的景觀以及完整的森林生態系,終年吸引不少慕名而來的遊客。
翠峰湖可及性高,又因太平山步道系統四通八達,吸引不少遊客前來朝聖。只是多雨多霧的條件,可不是每一趟路都能一睹容顏!沒關係,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修築的環山步道沿著湖畔而行,總長達15.5公里,周邊是經歷砍伐後,於1968年重新種植的人工檜木林。沿著步道散步總能挖掘周邊驚喜。

翠峰湖。圖片來源:林務局

百花盛宴

隨著季節流轉,周遭植物帶來不同季節的訊息,為湖畔增添色彩。例如,2到3月翠峰湖畔展現初春白色花海,像是少見的太平山白櫻、白花八角、有如壺狀風鈴的白珠樹花朵,更有寬尾鳳蝶唯一的寄主植物台灣檫樹長出青嫩的新芽。

2015年11月2日 星期一

保護區/傳統領域如何共管? 原民:讓族人回鄉為前提

2015年11月2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台灣自然資源豐富而劃設為保護區的土地,與原住民傳統領域高度重疊,在過去威權時代,保護區劃設未見部落參與,使原住民被迫與自己的土地分離。2005年,《原住民族基本法》公布實施,原應展現國家修復、還回原住民權利的決心,不過至今相關修法仍扞格,原住民族相關論述也未受到重視。
29日,2015年南島民族國際會議於台北舉行,今年關注焦點之一即為「空間治理」,論及了以國家法令管制的原住民傳統領域治理方式,「共管」契機尤令人矚目。南山部落(Pyanan比雅楠)陳和平牧師即指出,現代部落主義運動,講述的是讓更多原住民回鄉,讓生涯發展與部落結合,在這裡從事文史工作、發展深度旅遊,相關論述應以此為前提。
九寮溪是崙埤部落土地,目前則劃編為林務局國有林班地。攝影:廖靜蕙
九寮溪是崙埤部落土地,目前則劃編為林務局國有林班地。攝影:廖靜蕙

生態旅遊需多面向討論 原民文化財應重視

提到原住民傳統慣習與國家法律的競合,原民會多年來雖致力於傳統慣習和現代法律的磨合,國家機制一直不願意讓步;台大森林環境暨管理學系副教授盧道杰認為,如果賦予傳統慣習位格,在現代化分工上,也許能節省許多行政資源。

2015年10月31日 星期六

國家公園,不是蓋的!

根據媒體報導,國民黨總統參選人朱立倫近日表示,研擬能夠在太平島上「蓋」國家公園,採取「永續生態式地開發」「結合觀光」。朱立倫真心的認為國家公園是蓋出來的,而且要開發、搞觀光,可能也道破多數民眾的想法。只是台灣的自然資源管理,能任由政治人物開支票?

國家公園不是蓋出來的。

很多人確實認為國家公園是蓋出來的[1],因為當國家公園成立後,第一件事就是蓋管理處。但是,看看國家公園發源地美國,國家公園是不可以蓋新的辦公室,全部沿用美國林務署的舊辦公室。
11月2日將正式開放的小錐麓步道,圍網擋住樹林,是保護生態系還是誰?(圖片來源:太魯閣國家公園臉書粉絲頁)
11月2日將正式開放的小錐麓步道,圍網擋住樹林,是保護生態系還是誰?(圖片來源:太魯閣國家公園臉書粉絲頁)
以黃石國家公園旁的大提頓國家公園來說,退休的國家公園署署長要捐錢作環境教育,最後由於國家公園工程的限制,大堤頓國家公園只好將環境教育中心蓋在國家公園入口外。

2015年10月28日 星期三

小農經濟扭轉農業逆境 農業政策考驗候選人治理能力

2015年10月28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距總統大選不到百日,各政黨候選人政見紛紛出籠。台灣農業由眾多小農支撐,但牽涉國家安全及社會安定的農業政策,卻未見健全小農經濟的承諾。
為此,台灣農村陣線針對大選發表「台灣農業政策九大堅持」,主張以土地儲備制為核心的小農最適規模,反對壟斷資本的自由貿易,並提出國家糧食安全的具體建議,要求候選人以此為基準,提出最適農業政策方案。
台灣農村陣線於總統大選前提出農業政策九大堅持。攝影:廖靜蕙
台灣農村陣線於總統大選前提出農業政策九大堅持。攝影:廖靜蕙
昨(27)日,由長期耕耘農業議題的專家學者、實際耕作的農民、水土資源受掠奪的自救會成員,於台大校友會館共同針對大選發表「台灣農業政策九大堅持」,內容包括:

2015年10月27日 星期二

順得慶888號遭罰15萬 環團:非法捕撈改革慢 恐重創漁業

2015年10月27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本國籍漁船「順得慶888號」涉嫌於公海非法撈捕,經綠色和平舉發,本月將在農委會漁業署巡護下返台,並於23日依據已知違法情節祭出收回船長、船主八個月漁業執照、以處分15萬元。
由於非法轉載仍在查證中,目前又逢歐盟將我國列為打擊IUU不合作第三國的警告名單,台灣綠色和平組織警告,台灣具備漁業大國實力,若不積極改善管理,不僅重創漁業經濟,更損及國家聲譽。
台籍漁船「順得慶888號」涉嫌割鰭棄身,已遭漁業署依法辦理。圖片來源:台灣綠色和平組織
台籍漁船「順得慶888號」涉嫌割鰭棄身,已遭漁業署依法辦理。圖片來源:台灣綠色和平組織
「順得慶888號」在漁業署巡護下,於本月9日返台。漁業署隨即派員查核,包括該船作業情形紀錄表及相關證件、清點漁獲物並訪談該船船員,查出該船未詳實填寫漁獲日誌、將鯊魚漁獲割鰭棄身等違規行為,並扣留封存該船漁獲物保全物證。

2015年10月22日 星期四

「狩獵讓我們體認山林智慧」 太魯閣族盼實踐傳統兼顧保育

2015年10月22日花蓮訊,廖靜蕙報導
原住民農耕與狩獵,是實踐傳統文化的重要方式,隨著《原住民族基本法》公告實施,原應獲得實質具體保證。然而,諸如《國家公園法》仍靜躺國會修法不及,導致範圍內的原住民部落無法狩獵。月初太魯閣人發出「還我狩獵權」怒吼即為一例。
本月2日,500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太魯閣族人,從太魯閣戰役紀念碑廣場徒步前往管理處,訴求:還我族人狩獵權、立即修定《國家公園法》、落實共管機制。並要求官方於30天內具體回應,否則不排除拉高抗議層級、發動更大規模的行動。
林務局雖已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第21-1條公告「原住民族基於傳統文化及祭儀需要獵捕宰殺利用野生動物管理辦法」,其中第3條規定,獵捕野生動物區域以原住民族基本法所定原住民族地區內,且「非屬依法禁止獵捕動物或捕捉魚類之區域。」簡單地說,就是排除自然保留區、國家公園、野生動物保護區、風景區以及森林遊樂區,除後兩者考慮遊客人身安全,之外都是維護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區。林務局也提供GIS圖檔給各縣市承辦人員對照,作為審查依據。
不過,太魯閣族則希望只要是「原住民族地區」就開放狩獵,並只須報備,不需事先申請。
10月初,太魯閣族族人至太管處,要求落實原基法,還給族人狩獵權。圖片來源:小米穗原住民文化基金會。
10月初,太魯閣族族人至太管處,要求落實原基法,還給族人狩獵權。圖片來源:小米穗原住民文化基金會。

2015年10月20日 星期二

小綠葉蟬與茶農:微妙關係讓彼此命運大不同

「Ba han han non」好茶咖啡隱藏在舞鶴街上接連的商店中,若沒有事先打聽好地點,很容易就錯過,平凡無奇的大門,和商店街隨便一家賣茶的店舖一個樣子。但走進店裡,赫然發現無論布置、燈光、擺設,就像特色咖啡館一般,甚至牆上讓顧客選擇的沖泡的方式,和咖啡如出一轍,唯一不同的是,這裡賣茶,而且是貨真價實的蜜香紅茶。
花蓮縣瑞穗鄉舞鶴台地位海拔200~250公尺,熱帶季風環抱,以生產水果、茶、咖啡為主,茶園最盛期約100多戶人家從事茶葉經營,種植面積200多公頃,一年400多公噸的茶葉供國內外銷售。1990年代曾因西部高山茶業的競爭,產業衰敗,種植面積大幅縮減了一半。但危機也創造了轉機,隨著消費者意識抬頭而渴望健康無毒的食品,平地茶葉種植技術也有突破。
一夕翻身 害蟲變益蟲
1999年,已故的台東茶改場課長陳惠藏,將西部「膨風茶」(又稱東方美人茶、白毫烏龍)與小綠葉蟬共生的原理,運用到東部的茶園,再經花蓮舞鶴茶農透過田間管理及製茶技術創新,促使留下來的茶農奮力一搏,讓平地種茶的農民也一夕翻身。過去競爭不過西部高山茶而蕭條的舞鶴茶園,由此重現盛況。
小綠葉蟬吸食過的蜷曲茶芽。攝影:廖靜蕙。
過去茶農想轉作友善環境的農法,不使用殺蟲、殺菌、殺草劑和化肥,但是如此一來,一些所謂的害蟲都跑出來了,其中最令茶農頭痛的就是小綠葉蟬,因為牠會以刺吸式的口器吸取茶葉或茶芽的汁液,使得茶葉或茶芽蜷曲、萎凋、生長遲滯,不但外觀極差,產量更是低落,也無法製成烏龍茶。

2015年10月19日 星期一

翻轉毒鳥宿命 崁頂「老鷹紅豆」力拼友善耕作

2015年10月19日屏東訊,廖靜蕙報導
屏東二期稻作收成不久,馬上又到紅豆播種時期。台灣區稻作協會理事長林清源在崁頂的近35甲農地,也在此時播種,預告三個月後就可歡慶豐收。
幾部播種機一刻不停地在農地間播下紅豆種子,再打入田裡,希望「機器直播」能減少鳥類聚集、減少農損。這塊田區,將成為改變紅豆毒鳥宿命的示範田,一旦產量和價錢能維持農民生計,消費者也願意買單,林清源將推廣給農友。
林清源帶領的農民與黑鳶研究者林惠珊,將展開一段與生態共生、兼顧農民生計的實驗田計畫。攝影:廖靜蕙
林清源帶領的農民與黑鳶研究者林惠珊,將展開一段與生態共生、兼顧農民生計的實驗田計畫。攝影:廖靜蕙
播種機發出隆隆聲響,奮力地將紅豆種子播入土中,緊跟著播種機後面的白鷺鷥認真覓食。

2015年10月17日 星期六

萬丹鳥為紅豆亡 鄉公所:個人行為,已加強宣導

2015年10月17日屏東訊,廖靜蕙報導
台灣北回歸線以南,勤勞的農民正為冬季裡作打拼,一年中主要的收入,就靠這一次;屏東萬丹的農民也一樣,氣候、土壤等各種條件,使得兩期稻作後選擇紅豆為冬季裡作,多年來努力奮鬥,使得萬丹紅豆幾乎等於台灣紅豆。
然而,這個月6日由屏東科技大學野保所研究人員,張貼一則在萬丹紅豆田調查時拍攝到的死鳥照片,經過統計,現場總共撿拾到麻雀357隻、紅鳩11隻、珠頸鳩11隻以及紅冠水雞2隻,疑似附近紅豆農刻意毒鳥,引發社會輿論撻伐。根據描述:
田裡的死鳥還很多,還有麻雀群不斷飛來覓食。
「撿完路邊的屍體,我們開始往田間撿
在收割完的稻田和紅豆田有許多的死鳥……我們還沒有撿完……」
[1]
躺在路邊的麻雀背影。攝影:廖靜蕙
躺在路邊的麻雀背影。攝影:廖靜蕙

300亡鳥挫敗萬丹招牌 鄉公所:毒鳥無關紅豆品質

面對300多隻鳥類屍體排在一起的慘烈景象,萬丹鄉公所第一時間提出反擊,認為「有心人士操弄」、要求研究人員「拿出證據來」證明。畢竟萬丹紅豆是經過多少歲月累積出來的聲譽,如今媒體輿論砲口對準萬丹紅豆農,連田裡的紅豆也被貼上「毒紅豆」的標籤,鄉公所的挫敗可想而知。

2015年10月16日 星期五

【糧食日】冬季裡作豐富多元 美濃實踐農村幸福學

糧食日:作物多樣性構築糧食安全
2015年10月16日高雄訊,廖靜蕙報導
國慶日過後,高雄美濃農民摩拳擦掌拚冬季裡作,這是一年中,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家家戶戶都不得閒。
今年來了兩次颱風,氣候過於潮濕,似乎不利於白玉蘿蔔,美濃沿途的農地,有些太早種的蘿蔔,歷經雨水洗禮,已出現頹勢;按照老人家傳承的知識,國慶日下種的白玉蘿蔔則陸續冒出土地。農民陳先生的白玉蘿蔔剛下種幾天,小小的苗已經冒出頭,再過45天就可採收,他將一半收成交給美濃農會販售,另一半部分供遊客採收,剩下的就作成醃漬品自己賣。
種了4天的白玉蘿蔔,冒出小苗了。攝影:廖靜蕙
種了4天的白玉蘿蔔,冒出小苗了。攝影:廖靜蕙

從菸葉田沒落啟動多元的冬季裡作

位處熱帶的高雄美濃,一年可耕種三期,過去美濃農業種植都在國家經濟體系下運作,兩期稻作,加上一期菸葉由公賣局收購,養成美濃人按部就班「公務農」的性格,尤其是夾縫中的冬季裡作還能種菸葉,提供了重要的經濟來源,他們視為幸運的事。
菸葉曾是美濃冬季最重要的收入來源。攝影:廖靜蕙
菸葉曾是美濃冬季最重要的收入來源。攝影:廖靜蕙
然而,2000年加入WTO,公賣制度廢除後,美濃的菸葉生產跟著沒落,除了民間團體致力於將菸葉視為文化地景,保持一定面積的種植,由政府保價收購;但製做本土菸,技術和資本門檻都很高,非一般民間企業可及,種了之後,仍無法自成產業。另一方面,也有大力主張發展觀光、休閒產業,於是有彩繪大地的活動,種什麼已無關緊要。
美濃農會推廣課長鍾雅倫說,2000多公頃的菸葉田面臨轉型對農會是一種壓力,尤其沒有一種作物像菸葉這麼穩定,農民原本很清楚知道種菸葉可以領到多少收入。過程中,幾個民間團體與農會努力思考替代作物,以早期在美濃出現過的傳統作物為主軸,木瓜、四季豆、紅豆,白玉蘿蔔、檸檬等,都出現在名單,最後拍版「白玉蘿蔔」。

【濕地列傳】水田生態兼顧居民生計 自主保育一級棒

春分之前的好天氣,農田裡秧苗逐漸茁壯,溪州尚水米契作的幾塊農地,秧苗行距比一般農田來得大,顯得稀鬆嫩綠。江水伯望著自己的農田,滿足寫在眼裡。他的稻田邊,長著鼠麴草,農產公司董事長寶元嬸為了下周四活動,準備做在地美食草仔粿,跟江水伯打了聲招呼,專心摘了起來。
田埂的野草很多都是可以利用的植物。攝影:廖靜蕙
田埂的野草很多都是可以利用的植物。攝影:廖靜蕙

水田豐富多元 好處數不清

因為田埂維持原貌,過去播的種原,持續提供蔥、芫荽以及一些只有農村成長的人熟知利用的野草,而鼠麴草只是其中一種。如果願意請教農民,發現一小塊田埂,就蘊藏了強身健胃補氣解毒的材料,而他們總是很樂意分享。只有當農地不用藥,這些常民利用的植物才能出頭。

2015年10月13日 星期二

構樹遺傳多樣性成重要拼圖 學者證實南島語族「出台灣說」

2015年10月13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全世界分布最廣的「南島語系」,近代越來越傾向起源於台灣的「出台灣說」,但仍需科學證明。
以台大學者鍾國芳為首的跨國研究團隊,透過台灣隨處可見的「構樹」與大洋洲收集的604樣本進行分析比對,找出台灣特有的序號CP-17基因單型,明確指出這些構樹原產於台灣,間接支持「台灣是南島語族起源地」的假設。這份研究獲得美國國家科學院審稿通過,月初發表於PNAS期刊
「從台大校門口到森林學系這段路,你可能經過了200棵構樹而未察覺。」台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鍾國芳受訪時表示,在台灣隨處可見、平凡的構樹,其遺傳密碼讓南島語系民族祖居台灣的輪廓變得清晰,是拼出南島語系遷徙全貌最重要的一塊拼圖。
台灣跨國研究團隊成員。圖片提供:鍾國芳
以台大學者鍾國芳為首的跨國研究團隊,以構樹遺傳多樣性證實南島語族系出台灣。圖片提供:鍾國芳。
台灣常見的構樹,隱藏著南島語族遷徙的密碼。攝影:石川 Shihchuan(CC BY-SA 2.0)
台灣常見的構樹,隱藏著南島語族遷徙的密碼。攝影:石川 Shihchuan(CC BY-SA 2.0)

帶著「農業包裹」遷徙  追索南島語族的播遷證據

南島語系族群擁有3億8千萬人口、使用近1,300種語言,分布北起台灣,南至紐西蘭;西起非洲馬達加斯加東至智利復活節島,範圍遍及太平洋島嶼。他們是世上唯一以島為家,分布範圍最廣、多樣性最高的語系。台灣原住民也皆為南島語系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