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茄萣流傳著祖先從海上追逐烏魚群來此定居的故事,充裕的漁業資源,以及蘊含著豐富淡水的土地,讓他們定居下來,發展出多元豐富的漁業文化,再加上明鄭以來各種傳說,聚落充滿著傳奇色彩。如今,漁村核心隨著興達港轉移,原本作為魚塭的內海,逐漸填平蓋房子,剩餘少數的傳統魚塭,依稀可見繁華的痕跡。
由白砂崙、頂茄萣、下茄萣、崎漏4個聚落所組成的茄萣,居民的工作和求學與台南市關係密切。即使現代化的腳步未曾停歇,但是走一趟茄萣仍能體會傳統漁村緊鄰著幾座供奉媽祖、王爺的宮廟發展,市集、街廓緊密交織,逢王船祭、廟會盛況更是空前。
高雄市茄萣區生態文化協會理事長鄭和泰出生和成長都在茄萣,小時候的印象,村落就是傳統漁村的風貌,走進村裡,到處都曬魚、曬網,空氣充滿著海上的味道。由於濕地減少人為擾動,這幾年逐漸吸引黑面琵鷺來訪,使得他對家鄉充滿信心以及期許,認為環境保護好,就有機會在家鄉發展。
然而,高雄市政府繼茄萣1-1號道路之後,規劃「茄萣1-4道路」,將濕地一刀切開,恐影響黑面琵鷺棲息環境,他的生活步調因此打亂,為濕地及黑面琵鷺,他決定挺身而出。
黑琵PK遊艇專區
茄萣濕地前身為「竹滬鹽田」,2003年陸續打造的「情人碼頭」、「興達港遊艇產業專區」,始終無法給地方長期而穩定地帶來商機,反而是黑面琵鷺造訪,帶來的賞鳥人潮絡繹不斷。但是無論從台南或高雄來的公車,都沒有茄萣濕地的站牌,外地的遊客必須做好功課,才能覓得濕地蹤跡。
高雄縣政府於2007年開了1-1道路,將溼地分割為兩大塊。筆直切開濕地的1-1道路,大多數時間很安靜,只有偶而飛過的鳥。反而是溼地上內的黑面琵鷺帶來的人潮,讓人感受到活力;附近店家反映來客增加了兩成。
炸蚵嗲的鍋子吱吱作響,飄散在空中的氣味,引誘路過的行人,茄萣人聚集的幾座宮廟前,總是有新鮮的水產做成的點心,撫慰著放學回家的學子,是特色也是家鄉味。遊客尋覓著黑面琵鷺的蹤跡,透過味蕾認識此地的好滋味,拼湊幸福的想像。
然而,茄萣1-4道路計畫再劃開濕地,使得茄萣濕地僅剩1-1道路以北、1-4道路以東的80多公頃面積。然而根據「國際黑面琵鷺後援聯盟」(Spoonbill Action Voluntary Echo International,SAVE)全球棲地檢視,黑面琵鷺至少應維持200公頃土地維持棲地較為完整。如此一來,黑琵還來拜訪茄萣嗎?
今(2015)年全球黑面琵鷺大調查,全球紀錄到3272隻,其中台灣2034隻穩坐第一大棲地寶座,茄萣濕地記錄到162隻。5月出版的「台灣重要野鳥棲地手冊」,「高雄茄萣濕地」由國際鳥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認可新增為台灣第54處重要野鳥及生物多樣性棲地。
根據國際「拉姆薩公約」(Ramsar Convention)之標準,若一地具有全球1%以上的瀕危鳥種族群數量,也就是說一座濕地只要超過16隻黑面琵鷺棲息,就算是國際重要濕地。不過,至今茄萣濕地仍歸類為「地方級」國家重要濕地,目前營建署正邀請市府遞交完整資料,以便完成濕地劃設的程序。
護茄情切
茄萣絕對不缺值得一遊的景點,無論是海岸風情,或12年一次的王船祭,還有末代明王的衣冠塚,都是最佳的歷史教室。由靜宜大學就讀財務金融學系的李至堉,和幾位國中時同窗好友組成的「守護茄萣濕地青年聯盟」,暑假期間即舉辦「漂鳥回鄉──暑期營隊」,一圓國小階段失落的家鄉夢。
「守護茄萣濕地青年聯盟」將家鄉事放到網路上,讓更多人關心這塊土地。圖片來源:護茄青。 |
棲地破碎、環境破壞之後,下世代也將無以為繼。去(2014)年2月,李至堉還是大學新鮮人,偶然和就讀中興大學動物系的林永興發現茄萣濕地面臨道路切割的困境,由此重新檢視對家鄉的認識,並進而號召國中時期的好友,一起思考為家鄉做些事,「守護茄萣濕地青年聯盟」於焉誕生,將家鄉事放到網路上,讓更多人關心這塊土地。
「漂鳥回鄉-暑期營隊」是希望茄萣的孩子,在國小階段就有機會認識自己的家鄉。營隊約有20個國小五、六年級的孩子參加,透過營隊遊戲設計,原本平淡無趣的地方,也因好奇心而願意認識家鄉。
他們帶著孩子到平常不起眼的地方,卻有很多故事,例如社區幾個宮廟和地方的連結;1955年從大陳島撤退到當地的大陳島村,從建築到信仰方式讓孩子們體會不同的文化;或者到當地人認為很「陰」的媽祖婆山一探究竟。家鄉的每寸土地都賦予新眼光,重新解讀家鄉的獨特處,一圓李至堉年幼時失落的夢想。
「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就是返鄉的道路。」李至堉說,返鄉的路不難,重要的是能有志同道合的人,一起關心家鄉事務,例如發展可永續、更友善的漁法,參與社區營造,讓年輕人認識家鄉,並能於家鄉發展。
支離破碎
雖然野生動物保育諮詢委員會極度關切茄萣1-4道路開發計畫,派出委員說明濕地保育的重要性,環評仍於去年7月17日有條件通過。不過高雄市茄萣區生態文化協會不服,透過律師提出行政訴願。
為了保護茄萣濕地,讓鄭和泰三番兩次北上開記者會向社會大眾訴說,回顧這幾年來的經歷,他說不但遇到很多人幫忙,無論是一開始的地球公民基金會,一直到荒野保護協會、濕地保護聯盟、高雄鳥會都來聲援,連黑面琵鷺也來幫忙!這幾年持續到茄萣度冬的黑琵族群越來越多,而使得濕地人氣不墜,是最好的啦啦隊了。
目前高雄市政府提出環境差異影響分析,將進入環保局續審。當地團體希望保留這塊土地的完整性,得以持續提供各項生態服務功能。
依據茄萣1-4道路環評要求,高雄市政府工務局必須先將茄萣1-1道路南側變更為濕地公園,並於完工後1-4道路才可動工。只是,工務局施工地點,正是黑面琵鷺到茄萣渡冬的夜棲地,養工處為了濕地公園,連北側原本良好的濕地環境也動工,並在濕地中間堆出一片土堤,可能會影響到黑面琵鷺再來這裡渡冬。
經過協調,最後雖達成協議,不過工程思維若不能尊重自然生態,或願意與保育團體溝通,生態系也將隨之支離破碎。1-4道路在高雄市政府以發展經濟為名,強力主導、勢在必行,其實,黑琵帶動區域發展早有先例,七股人拒絕了七輕,選擇了黑琵,就是一例。
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地景與環境規劃系的蘭迪‧赫斯特(Randolph Hester)到訪茄萣濕地之後指出,茄萣濕地結合當地文化、宗教特質,可以發展有利地方的旅遊產業;當地雖有豐富的文化,但生態破壞了,將降低減少旅遊魅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