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7日 星期六

公有地不能劃設國家重要濕地為哪樁?

國家級重要濕地保育利用計畫「公展說明會」24日首度起跑,上午第一站進行的是七股濕地,雖然上午有台南市議員陳朝來率上千名民眾蛋洗(尚未驗收的)管理處建築,抗議「畫設溼地恐將影響地方發展、說明會違反程序」;不過,當日下午另一場鹽水溪口濕地公展說明會,過去曾因休耕問題激烈抗議的民眾,卻安靜地在場聽完,了解表達意見的機會和管道。
國家級重要濕地保育利用計畫公展說明會,第一站七股濕地,遭居民抗議。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國家級重要濕地保育利用計畫公展說明會,第一站七股濕地,遭居民抗議。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公展說明會是「重要濕地保育利用計畫」民眾意見收集的起跑點,目前42處國際級及國家級國家重要濕地範圍已完成公告,已受《濕地保育法》保護,「重要濕地保育利用計畫」則是規範範圍內的利用行為。那麼,居民的疑慮從何而來?官方的態度又如何?

2016年2月26日 星期五

保存「救命水」 高雄民間促清查湧泉、水井

2016年2月26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面對澇旱不均、極端氣候衝擊、天災,尤其是乾旱之苦,過去前人留下的水資源開發足跡,能不能成為面對極端氣候的法寶?繼桃園市、台北市陸續提出「戰備井」概念,高雄市民間團體高雄市柴山會則提出「救命水──保井計畫」,建議市政府清查高雄地區現有水井、湧泉,並提出保育利用計畫。
高雄柴山下,位於公有土地上的古井因孳生病媒蚊而封閉。攝影:廖靜蕙
高雄柴山下,位於公有土地上的古井因孳生病媒蚊而蓋起來。攝影:廖靜蕙

天災、極端氣候下 更聰明取水

一般人以為氣候變遷造成平均降雨量增加,殊不知降雨的時間與分佈也跟著改變,過於集中的降雨,可能相對增加乾旱的情況,考驗著用水智慧。
去(2015)年大旱期間,桃園市進入「供五停二」的第三階段限水四週,讓桃園市民飽嚐無水之苦,過程中於4月8日同步啟用3口位於八德區、中壢區以及龍潭區的「戰備井」,供民眾取水,用於沖廁、灑掃等環境衛生使用。

2016年2月19日 星期五

石虎研究與開發脫鉤 立委喊停三義外環道「天價環評」

2016年2月19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苗栗縣政府公告三義外環道生態環境專案研究計畫標案,以兩年1800萬元,尋求減輕工程對石虎的衝擊;但是以大筆經費、短時間內做出重要結論,學者認為不可能,擔憂淪為工程背書。
為此,立委余宛如18日召開「不用天價環評,只需良心辦事」記者會,說明將提案凍結這項標案,直到標案內容符合學術研究中立性;同時將協助保育主管機關爭取研究計畫,為台灣留住最後貓科動物石虎完整棲地。
立委余宛如為三義外道勞務採購及石虎保育召開記者會。攝影:廖靜蕙
立委余宛如為三義外道勞務採購及石虎保育召開記者會。攝影:廖靜蕙

讓遊客進三義消費又能停車  不須外環道

立委余宛如及陳曼麗共同提案中,提及「台13線三義外環道新闢工程」開路必要性備受質疑,無助於提升台13線道路效益以及減少木雕街壅塞,而「生態環境專案研究計畫勞務採購」案,採購金額過高、有逾常理,且對於廠商資格的規範,僅將生物相關科系列為選項,不符合本案之所需,「應予凍結」並要求交通部中止此筆補助。

2016年2月17日 星期三

傳統作物耐得住氣候衝擊 花蓮農改場積極向部落取經

2016年2月17日花蓮訊,廖靜蕙報導
對風災、寒害種種極端氣候衝擊,台灣農業戰鬥力可能隱藏在原鄉部落中!花蓮場去年成立的「原住民農業研究室」,積極向部落尋求傳統作物種原,這些長期馴化、經過環境歷練,藏種於部落的原生作物,有望成為極端氣候下糧食安全的解方。
花蓮農改場與原住民部落合作發展傳統作物護食安,抵禦極端氣候!圖為織羅部落的葛鬱金。攝影:廖靜蕙
花蓮農改場與原住民部落合作發展傳統作物護食安,抵禦極端氣候!圖為織羅部落的葛鬱金。攝影:廖靜蕙

向原住民取經 花蓮場成立研究室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去(2015)年8月正式成立的原住民農業研究室,針對原鄉特色作物進行保種與研發,期能促進原鄉農業文化特色發展。

2016年2月16日 星期二

恐龍滅絕後哺乳類怎活? 禾本科植物功不可沒

2016年2月16日南投訊,廖靜蕙報導
「吃飽了沒?」這句話是台灣社會常見的招呼語,只是我們可能不知道,讓人類吃飽的米麵來自禾本科植物!人類出頭天,和禾本科息息相關,卻常讓我們忽略其存在。特生中心年度特展特別以禾本科為主角,讓社會大眾了解,禾本科如何深入人類的生活。
從恐龍滅絕談起
如果沒有禾本科植物,可能就不會有人類出現。為什麼呢?原來6500萬年前「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雖導致主要天敵恐龍的滅絕,但是哺乳動物要興盛,端賴禾本科提供了適時充裕的食物。
禾本科提供人類主要的糧食。攝影:廖靜蕙
禾本科提供人類主要的糧食。左上:稻米、左下:小米、右:台灣苗栗一帶種植的小麥。攝影:廖靜蕙
特有生物保育研究中心中海拔試驗站站主任陳志輝解釋,恐龍的滅絕,使得原先在地底下被壓得抬不起頭來的哺乳類始祖終於出頭,但這樣還不夠,要演化出更多的種類、擴增族群量,就得有充足的食物。
他是國內少數研究禾本科類群的學者,對於禾本科起源如數家珍。目前已知6500萬年前即有禾草花粉出現,5000萬年前,禾本科出現在地球上,提供草食哺乳類食物,養活肉食哺乳類,讓哺乳類越來越興旺,終於在300~500萬年前演化出我們人類。隨著人類的進化栽種穀物約1萬年前有了農業,也因為農業發達不斷改變土地,影響禾本科植物演化的方向與速度。

2016年2月15日 星期一

兩年1800萬減輕開路衝擊石虎 學者:急就章、難以認同

2016年2月15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儘管「台13線外環道新闢工程」必要性遭多方質疑,苗栗縣政府仍啟動相關的標案。最近公告招標事項,由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二區養護工程處以兩年1千8百萬元「生態環境專案研究計畫勞務採購」,尋求工程衝擊石虎的減輕對策。學者指出,花天價在短時間內做出重要的結果,這種急就章的作法,令人難以認同。
對於保育單位研究調查經費闕如,開發單位卻編大筆預算,在開發導向下補助保育研究,學者專家為國家經費分配極度失衡感到憂心;他們建議,為了避免研究結論淪為背書性質,計畫內容以及研究調查過程等相關資訊,秉持政府資訊公開,必須完全透明。
苗栗縣擁有台灣僅剩貓科動物石虎族群。圖片來源:陳美汀。
苗栗縣擁有台灣僅剩貓科動物石虎族群。圖片來源:陳美汀。

苗縣府2年提石虎保育對策 學者批急就章

雖然苗栗縣政府財務困窘,還須向台灣銀行長期融資,但開發不停歇。由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二區養護工程處、苗栗縣政府聯手開發的「台13線三義外環道新闢工程」,以提升台13線道路效益以及減少木雕街雍塞現象為目的,全長約8.5公里,編列52億預算。

2016年2月6日 星期六

【南台強震】學者:台灣未脫離強震威脅 隨時做好防災準備

2016年2月6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6日清晨,台灣南部連續四次強震,造成災情。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汪中和表示,這幾年台灣一直處於地震高風險期,強震還在醞釀中,民眾必須提高警覺,做好避震防災準備。
今晨連續發生四起主震,分別於3:57發生編號006規模6.4、深度16.7公里的地震,震央位於高雄市美濃區;之後分別於4:01、4:03、5:07發生編號第7~9號、規模4.3、4.5、4.4、深度31.1、27.0、25.1的地震,震央分別為台南市新市區、台南市歸仁區、台南市新化區等地,根據媒體報導,台南市永康、新化、東區皆有大樓倒塌,以及居民受傷。
中央已開設一級災害應變中心,台南市及高雄市政府也成立一、二級災害應變中心,內政部「應變管理資訊雲端服務災害情報站」已開設「0206震災」專頁,民眾可以上網查詢相關消息,或上網報災情提供第一手資料,幫內政部消防署正確研判。
206南台強震;地點:台南永大路。攝影:李慧宜
南台強震,台南多處發生樓坍災情。圖為永大路。圖片提供、攝影:李慧宜。

206南台強震;地點:台南永大路。攝影:李慧宜
南台強震,台南多處發生樓坍災情。圖為永大路。圖片提供、攝影:李慧宜。
206地震,台南傳出災情,圖為長東街103巷大樓,整體下降一個樓層。攝影:施惠慈
台南災情,長東街103巷大樓,下降了一個樓層。攝影:施惠慈

歷史殷鑑  強震威脅未曾遠離

汪中和指出,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的前兩天也發生規模7.2地震,這波地震後會不會有更強的地震,無法預估,提醒民眾要最好防災措施。

2016年2月4日 星期四

垃圾爆滿只能堆進保護區? 台南城西掩埋場開發惹議

2016年2月4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去年底完成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的台南市環保局「城西第4期垃圾掩埋場」,由於位於台江國家公園及四草國際級重要濕地範圍內,此處已經學者確認為台灣特有種「北埔蟬」全台僅剩最好的棲息環境,經媒體報導,引發當地居民、保育團體爭議,1日晚上台南市副市長曾旭正出席公民會議,宣布全案程序暫緩。
然而,在保護區內開發垃圾掩埋場,到底能不能達到保育的功能?台南市即將爆滿的掩埋場,又該何去何從?逐年增加的垃圾量,民眾的責任是什麼?環境保護局該不該保護自然生態,還是只處理廢棄物就好?都須一一檢視。
城西廢棄物處理專區配置圖。資料來源:台南市政府環保局簡報資料
城西廢棄物處理專區配置圖。資料來源:台南市政府環保局簡報資料

城西掩埋場區位:國家公園、國際級重要濕地

台南市環保局「城西第4期垃圾掩埋場」2003年即經環境影響評估核定在案,2006年完成用地變更、去年底完成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第4期垃圾衛生掩埋場面積14.1公頃,實際開發面積僅6.89公頃,環保局表示,已縮減開發面積,降低環境衝擊,並為了保留防風林,縮減7公頃開發面積,底層鋪設厚度2公厘以上雙層不透水布,絕不會造成二次污染。

2016年2月3日 星期三

不毒鳥又可領回饋金紅包 官田綠保永續農耕小有成效

2016年2月3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陪伴官田濕地、綠色保育永續」專案,經過半年努力,累積了54,399元回饋金,並於2日世界溼地日以紅包方式,分享給守護水雉,推動生態農業的農友。由於台南市政府、各區公所以及農民的用心,過去冬季常發生毒鳥事件,今年1月掛零。
2015年6月,在林務局及各界支持下,台南市水雉生態教育園區與友善大地合作啟動「官田綠色保育農業回饋專案」,消費者訂購官田生產的綠色保育標章產品,營收的15%將提撥為基金回饋農友。園區教育專員李文珍說,半年來累積的金額雖不多,但希望鼓勵農友繼續生產環境永續的農產品。
2014年推動的「陪伴官田濕地、綠色保育永續」專案,經過半年的努力,共累計54,399元回饋金。圖為資料照片。攝影:廖靜蕙
2015年推動的「陪伴官田濕地、綠色保育永續」專案,經過半年努力,共累計54,399元回饋金,將鼓勵農友持續友善農業。圖為資料照片。攝影:廖靜蕙。

身土健康  還能領回饋金!

這次領到紅包的西庄里長陳水榮也是綠保農民,他指出,有機種植對身體、生活品質都好,過去路人經過農田都會掩鼻,現在都不會了!他再三強調,希望更多農友加入有機耕種行列。

彰化海岸濕地妾身未明 民籲儘速劃設保育顧生計

2016年2月2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濕地保育法》雖公告實施逾一年,但由2009年國家重要濕地評選小組,評定為「國際級彰化海岸濕地」的濁水溪口、大城、漢寶海岸,卻始終未能完成劃設。以彰化環保聯盟為首,幾個在地團體選在2月2日國際濕地日的這天,召開記者會,呼籲彰化縣政府爭取劃設,讓彰化海岸成為台灣第一個在《濕地保育法》通過後的濕地。
中部幾個保育團體於溼地日召開記者會,要求彰化縣政府重視海岸保育,主動爭取劃設彰化海岸濕地。圖片來源:彰化環盟提供。
中部幾個保育團體於溼地日召開記者會,要求彰化縣政府重視海岸保育,主動爭取劃設彰化海岸濕地。圖片來源:彰化環盟提供。

珍貴超過曾文溪、四草  卻與國家重要濕地擦身而過

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副理事長洪新有表示,魏明谷縣長上任一年多,國際級的彰化海岸濕地的劃設毫無動靜,年初卻先端出「芳苑、大城海埔地利用計畫」,計畫開發6,400公頃。「請問縣長說好的國際濕地、我們的國寶濕地可以趕快劃設了嗎?」

2016年2月2日 星期二

祖先智慧救食安 部落復耕天然太白粉「葛鬱金」

2016年2月2日花蓮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過年團聚,豐盛的圍爐年菜,總少不了幾道勾芡料理,讓食物黏稠好吃兼保暖的關鍵就在太白粉的使用。花蓮玉里織羅部落復耕葛鬱金,加工做成的葛鬱金粉,是天然的太白粉,年節團聚身體無負擔,不容錯過這項來自部落的珍寶。
1月底的葛鬱金田裡,葉子逐漸枯黃,象徵著葛鬱金採收的季節快到了。花蓮玉里織羅部落的黃偉峰,鎖定其中一株挖了起來,一條又一條細長潔白的塊根逐漸顯現,這時候已經差不多可以採收了,不過族人決定4月米耙流,一起收成。
花蓮玉里織羅部落復耕葛鬱金,讓傳統智慧解救食品安全。攝影:廖靜蕙
花蓮玉里織羅部落復耕葛鬱金,讓傳統智慧解救食品安全。攝影:廖靜蕙。
前一天,來自高雄的國小學生來此交流,學著做葛鬱金粉,從生鮮到敲打、分離出纖維,取其澱粉質,從這過程中,認識葛鬱金的功能。

2016年2月1日 星期一

台灣新種樹蛙再添兩種 登國際期刊封面

2016年1月31日台北訊,廖靜蕙整理報導
台灣樹蛙再添兩種,由臺北市立大學、中興大學與特生中心共同組成的研究團隊,日前共同發表兩種臺灣的新種樹蛙,其中一種更以畢生致力於臺灣兩棲類動物研究的學者王慶讓,命名為「王氏樹蛙」,研究論文刊登於今年1月29日發行的科學期刊《ZooKeys第557期,同時也登上該期期刊封面。
王氏樹蛙是以兩棲生物研究學者王慶讓為名。圖片來源:臺北市立大學提供。
王氏樹蛙是以兩棲生物研究學者王慶讓為名。圖片來源:臺北市立大學提供。
這項研究論文的共同作者,包括中興大學生科系副教授吳聲海、臺北市立大學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助理教授吳書平、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蔡奇立、助理研究員林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