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31日台北訊,廖靜蕙整理報導
台灣樹蛙再添兩種,由臺北市立大學、中興大學與特生中心共同組成的研究團隊,日前共同發表兩種臺灣的新種樹蛙,其中一種更以畢生致力於臺灣兩棲類動物研究的學者王慶讓,命名為「王氏樹蛙」,研究論文刊登於今年1月29日發行的科學期刊《ZooKeys》第557期,同時也登上該期期刊封面。
這項研究論文的共同作者,包括中興大學生科系副教授吳聲海、臺北市立大學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助理教授吳書平、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蔡奇立、助理研究員林德恩。
第557期《ZooKeys》封面。臺北市立大學提供 |
新種樹蛙王氏樹蛙(Kurixalus wangi)及「碧眼樹蛙」都是台灣特有種。王慶讓於1978年與台灣大學動物學系教授梁潤生共同發表新種台北樹蛙,並與日本學者發表面天樹蛙;也是最早提出「王氏樹蛙可能屬於新物種」概念的學者;碧眼樹蛙則因眼睛虹膜呈現碧綠色而得名,研究團隊以拉丁文「綠色」(beryllin)與「虹膜」(iris)兩字為其命名為碧眼樹蛙(Kurixalus berylliniris);由於兩種樹蛙的地理分布狹隘,都須持續關注保育生物學等議題。
過去王氏樹蛙與碧眼樹蛙都被認為是1895年命名發表的艾氏樹蛙(Kurixalus eiffingeri);經過121年,研究團隊透過比較解剖、幼生發育形態特徵、鳴叫聲分析、分子親緣暨族群遺傳學等研究證據,並比較了來自艾氏樹蛙模式產地的樣本,終能確認這兩個物種與艾氏樹蛙的差異,確立王氏樹蛙與碧眼樹蛙於系統分類之有效性。
生態習性方面,王氏樹蛙與碧眼樹蛙喜好產卵於積水的樹洞中,蝌蚪以母蛙產下的未受精卵為食,雌雄親代皆有護幼行為,這些生殖行為特徵與艾氏樹蛙相似,但這三種樹蛙的主要繁殖季節不同,雄蛙於繁殖求偶時的鳴叫聲也有顯著差異。
地理分布上,王氏樹蛙的棲息範圍非常局限,僅分布於恆春半島的低地森林;碧眼樹蛙則分布於東部地區,中央山脈東南側與海岸山脈南段的中、低海拔森林。
新發現的兩種樹蛙,更凸顯了臺灣生態與生物相的可貴與獨特性。研究論文指出,臺灣的兩生類動物相豐富,僅樹蛙科就有4個屬、11種樹蛙;即使臺灣的陸域環境歷經高度人為開發擾動,但複雜的地貌、棲地與地質史等因子,是促成臺灣島迄今仍展現極高生物多樣性的主要原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