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日 星期二

迷途丹頂鶴千里迢迢來台 「三不自律」助其安居

2015年12月1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新北市三芝區某處一大早即聚集人潮,昨(30日)一隻迷途丹頂鶴[1]來到此處,消息火速傳開。過程曾一度嚇跑丹頂鶴,不過今晨又出現原地。新北市動護處處長陳淵泉提醒民眾「三不自律」:不騷擾、不餵食、不接觸,保持丹頂鶴生活空間,讓這隻落單的迷鳥能安居台灣。
2007年金山丹頂鶴。(攝影:李璟泓)
2007年金山丹頂鶴。攝影:李璟泓

謹記三不原則 維繫棲地狀況

新北市政府動物保護防疫處預計今天在其周遭拉上封鎖線及架設告示牌,維護棲地空間,避免丹頂鶴受到過度干擾,也提醒民眾應遵守事項,並與警察配合維持現場秩序及交通。

這是繼2003年「丹丹」、2007年丹頂鶴家族,第三次丹頂鶴來台。由於新北市沿海的區域擁有大片沼澤溼地,因此迷途來台的丹頂鶴幾乎都落腳此地。
丹頂鶴。圖片來源:新北市動保處。
丹頂鶴。圖片來源:新北市動保處
陳淵泉表示,「希望牠未來能回到野外生活,除非基於救傷,將儘量維持丹頂鶴生活空間。」2007年丹頂鶴家族在台事宜,即由他承辦;再度安置維繫丹頂鶴棲地,並不陌生。他提醒民眾務必做到三不:「不騷擾、不餵食、不接觸」。
  • 不餵食:有些民眾會好心帶蚯蚓、食物餵食小白鶴,如此一來,牠就不會覓食,缺乏野外生存的能力,同樣的道理,丹頂鶴有自行覓食的能力,民眾切勿餵食。
  • 不騷擾:群聚的民眾,無論是觀賞、攝影,都必須保持一定的距離。丁宗蘇建議退到半徑100公尺以外,而且需視實際情況調整。
  • 不接觸:不要靠近甚至觸摸丹頂鶴,避免人畜共通疾病;若於繁殖期的丹頂鶴,情緒尤其暴躁,甚至可能遭啄。
塞爆的人潮。(攝影:張博鈞)
塞爆的人潮。攝影:張博鈞。
陳淵泉表示,這隻個體應為成鳥,丹頂鶴成鳥高約150公分,雙翼張開可達2公尺,全身白羽為基調,頭、頸以及翅膀末端為黑羽,成鳥最特別的就是頭部紅色肉冠。
人為干擾一直都是丹頂鶴的威脅。2002年來台度冬的丹丹,原本落點在貢寮田寮洋,因觀賞、拍照人潮過於壓迫其生活空間,而飛到新竹海邊,因誤闖空軍基地遭擊落,經過台北市立動物園救傷,最後遣返韓國。
台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丁宗蘇建議,最好能針對當地進行交通管制,隔開人群,降低、杜絕任何干擾,不要靠近丹頂鶴,維持牠在自然環境、野地生活的能力;另外,也要顧及周遭環境居民的感受,不要造成當地人的困擾、反彈。友善環境是靠居民和民眾,在私人土地不要造成居民反感,否則只會製造敵對。

迷鳥命運多舛 丹頂鶴數量跌跌不休

根據《台灣鳥類誌》記載,丹頂鶴地理分布主要在俄羅斯烏蘇里江東岸、蒙古東部、中國東北部、朝鮮半島和日本北海道。台灣偶見於北部平原。未有繁殖紀錄。台灣對丹頂鶴是過於偏南,會到台灣大多是迷鳥。
「迷鳥命運多舛,現在要務是幫助丹頂鶴存活下來,尋覓適合的度冬點。」丁宗蘇說,期盼營造友善環境,讓迷途的丹頂鶴能喘口氣。
丹頂鶴野生族群全球推估約在2750隻左右,在全世界是僅次於美洲鶴第二稀少的鶴種,列為CITES附錄Ⅰ;其中中國是重要的度冬棲地,約600~800隻,族群數量最多。主要威脅來自中國位於沿海的度冬地,快速、大量開發造成棲地逐漸喪失;日本族群數則有逐步上升的趨勢。
農委會特有生物保育研究中心棲地生態組組長林瑞興表示,到台灣的丹頂鶴一向都是迷鳥,根據1951年出版、日本人撰述的專著[2]就曾描述,1932年12月2隻出現台北的丹頂鶴,其中1隻還是小鳥,都被打下來當標本,這個標本輾轉於1933年由風野鐵吉確認為丹頂鶴[3]
林瑞興表示,迷途的鳥是自然界會發生的現象,我們只能做好該做的事,之後就是靜觀其變、順其自然,無需大費周章討論其去留。
「以目前無論是小白鶴或丹頂鶴度冬棲地都面臨不同程度的壓迫,到新棲地說不定是好事。」林瑞興解釋,鶴科從小非常聽從親鳥的指示,在親鳥的制約下甚少改變行為;反而迷鳥離開親鳥之後,棲地適應力更強。當牠記住這塊棲地,即使離開還有機會重返,也可能建立新的度冬族群,這種案例日本也曾發生過。
小白鶴留台灣? 來春是關鍵
同樣是迷途來台的小白鶴,1年來持續引發話題關注,無論在金山農地的棲息空間或身體狀況都屬良好;是否返回原棲地,明年春天是關鍵。陳淵泉表示,小白鶴可能是因換羽或年紀還小,未能於年初返回棲地,目前棲地條件良好,應能維繫其生活。
根據國際鳥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資料,白鶴族群數量約3,500-4,000隻,雖比丹頂鶴好一點,但因位於中國主要度冬棲地開發快速,面臨棲地消失的威脅。
丁宗蘇認為,小白鶴還不到繁殖期,問題還不大;不過若能增加繁殖機會,對野外族群才會有貢獻。因此,明年春天再不回去,可能必須討論保育策略,讓小白鶴有機會回到有繁殖對象的棲地。「圈養並不能達到保育的目的,讓野鳥在野外自然演化才是對的。」林瑞興說。
臉書「Natural Birding 野鳥生態觀攝區」率先提出自律條款,「為了降低過多人聚集對丹頂鶴及當地造成的干擾,在新北市政府及林務局未進行管制前,不貼丹頂鶴的圖,否則直接下架;並呼籲各個有理念的鳥版管理員,共同為丹頂鶴提供一個喘息的機會。」
新世紀丹頂鶴來台事件簿
檔案壹:丹丹
2003年12月11日
貢寮鄉田寮洋地區發現,由東北角海岸國家風景管理處立即派員瞭解並設立告示牌及派駐警駐點與架設高倍望遠鏡供遊客觀賞。
2004年1月6日
由東北角海岸國家風景管理處召開第一次保育及後續處理會議,結論為:
1由東北角海岸國家風景管理處負責現場丹頂鶴的安全、賞鳥秩序及解說。
2以不主動食物及干擾為原則,由民間團體協助執行保護及監測計畫。
3田寮洋農地農藥施灑問題,請貢寮鄉公所協調農民配合。
4丹頂鶴醫療健康問題由台北縣政府負責,木柵動物園協助。
5丹頂鶴相關新聞統一由東北角管理處發布。
2004年1月27日飛抵新竹客雅溪口濕地,新竹市政府2月4日召開巡護協調會議,結論為:
1野狗、漁民擅自闖入保護區之問題,由市政府協調相關單位處理。賞鳥停車交通問題由市政府警察局處理,環保局協助設置流動廁所。
2丹頂鶴監測、紀錄部分由新竹市野鳥學會協助辦理。
2005年2月22日「丹丹」受新竹空軍基誤傷送木柵動物園救治。
2008年4月7日送至韓國。
檔案貳:4隻丹頂鶴來台事件
2007年11月26日,4隻丹頂鶴飛抵金山鄉清泉村(清水濕地),由台北縣(今為新北市)政府負責處理,台北縣金山鄉戶外生活發展協會協助現場保護及監控。
金山2-3號開路爭議
當時因台北縣政府規畫的金山2-3號道路工程,將貫穿溼地,可能危及丹頂鶴和上百種鳥類的生存,民眾和保育團體連署要求暫停工程,台北縣政府12月2日同意暫停工程及修改道路設計,繞離清水濕地。
金山2-3號道路工程雖已停工,但被發現施工單位多次偷行施工,台北縣金山鄉戶外生活發展協會於2008年1月7日召開「搶救清水濕地候鳥棲地的完整性」,並請求農委會派保育警察協助巡視保護丹頂鶴。
4隻丹頂鶴留台期間停留於清水濕地,於2008年5月中旬離開。
資料來源:農委會林務局
註釋:
[1]依據新北市政府新聞稿,這隻丹頂鶴11月28日出現在金山居民家後農田,短暫停留後又往南飛,於11月29日出現在新北市三芝區。
[2]資料來源:Quarterly Journal of the Taiwan Museum, Contribution to the Ornithology of Formosa, Part II.台灣鳥類研究(下篇)蜂須賀正氏及宇田川龍男
[3]參《台灣鳥類誌》頁678,丹頂鶴台灣首次記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