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9日 星期五

開放熊膽、穿山甲入藥缺科學證據 衛服部會議無結論

2014年9月19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衛福部中醫藥司昨(18日)召開「有關保育類中藥材使用情形評估會議」,據與會者觀察,主辦單位雖名為回顧2000年「含穿山甲、熊膽、麝香、羚羊角、龜板等保育類中藥材成分之中藥藥品許可證」公告至今之適用性,實則意圖廢除此項公告;而會議缺乏客觀證據論辯,即使不斷開會討論,恐也難形成共識。
參與此次會議的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表示,台灣十幾年來好不容易將含有保育類野生動物的中藥材全數換證,也研發替代藥劑,若廢除此項公告,這些藥商將再受影響。而主張廢除的藥商並非多數,是否該因少數藥商的需要而廢除,也值得商榷。
圖為標榜熊膽成分,可治痔瘡的藥品。熊膽或許有其療效,但全球其實已研發替代品。動社陳玉敏認為,贊同開放的中醫師若要證實熊膽無可取代,應拿出科學證據討論,而非流於口舌之爭。
在療效方面,主要因熊膽的去氧膽酸,比其他脊椎動物膽汁含量為高,不過全球也已研發替代品,但會議現場仍有一些中醫師堅稱沒有替代性。陳玉敏認為,若要證實確為如此,應拿出科學證據討論,而非流於口舌之爭。
現場也有人同意,與其開放進口,增加龐大查驗成本,不如由衛福部編列預算,鼓勵創新研發,而這部分目前是不足的。
對於現場支持開放者質疑,就像人類器官捐贈移植原理,為何不能開放使用族群數量多的美國棕熊、自然死亡以及人工繁殖熊個體?陳玉敏表示,現實上這些活體來源要媒合需求,根本困難重重。
首先,各國野生動物經營管理自有準則,國際間的買賣交換皆有規範;其次,如何判定死亡個體是自然或其他人為因素導致死亡?此外,人工繁殖熊場,仍需捕捉野生族群進行交配以繁衍後代,業者不該混淆視聽。

目前已知熊的人工繁殖尚未有成功案例,仍是捕捉野生族群進行引流。圖為被活取熊膽的熊,關在鐵籠裡。圖片來源:黑熊保護志願者。
陳玉敏建議,支持開放的業者應提出相關計畫,包括療效證明以及風險評估,特別是一旦開放保育類野生動物入藥,就是全球大事,重創台灣國際形象,都應一併考量,「該不該為了少數業者需要,而走回頭路?」
本報留言板也有署名「中醫師訪客」,表示不支持全聯會(中華民國中藥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認為根本沒有必要性,只是以名貴藥材圖利、把中醫推向更負面的境地。
「台灣中醫要上國際舞台,引領生技產業發展,靠的是嚴謹的態度與硬實力的中醫醫術,不是搞官商勾結」他建議,應先交由長庚或中國中醫負責臨床以及實驗室試驗,待有具體成果報告後再討論開放。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