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位於墾丁國家公園內的後灣海岸林內,再發現新紀錄種「特異折顎蟹」以及「庫氏擬相手蟹」,而且皆為全球第二個已知的棲地,學者咸認,後灣小小海岸林所蘊藏的陸蟹多樣性,具舉足輕重的地位,保育不容忽視。
特異折顎蟹分布最南界

研究人員指出,這個種類只棲息在乾淨、緩流的小溪澗出海口,且底質為小礫石或珊瑚砂,在台灣僅存不多,後灣是少數具有湧泉與海岸林的棲地,因此得以孕育特異折顎蟹。
特異折顎蟹從2006年被命名後,就沒有日本琉球群島以外的紀錄,後灣的海岸林則是這個種類在日本外發現的第一個棲息地,也是目前在台灣發現的唯一棲地,更是全世界分布的最南界。
庫氏擬相手蟹分布最北界
無獨有偶,在後灣的同一塊棲息地還有另一種陸蟹,棲息在靠近湧泉的植被底層,具有橙色的雙螯與灰色的頭胸甲,也已確認為台灣新紀錄種「庫氏擬相手蟹(Parasesarma kuekenthali)」。
自從1902於印尼的哈馬黑拉島(Halmaheira)發現過之後,直到今年才在恆春半島再度發現,是世界上第二次的紀錄。恆春半島最大的兩處棲息地是東面的港口溪與西面的後灣,而後灣是目前世界分布的最北界。
世界級陸蟹棲地

此地也是兇狠圓軸蟹台灣已知最大族群所在地,更可貴的是,陸蟹棲地與海域間沒有海堤等人為建構物或道路阻隔造成的車輛輾殺,無論是在研究上或作為發展生態旅遊的自然資源,都是相當重要的熱點。
墾管處保育課課長馬協群表示,陸蟹是底層腐食者,是恆春半島的成員之一,不但具有生物多樣性的價值,也是社區發展生態旅遊產業的重要資源。
目前京棧飯店開發計畫仍在屏東縣政府環保局審議,當地民眾對開發造成的陸蟹棲地威脅疑慮未解,而此案明(3日)將重回專案小組審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