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6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台灣鱗翅目中,蝶與蛾的種數比約為1:10,也有學者推估台灣蛾類約有6000多種,和目前調查的數量仍有一大段距離。蛾類幼蟲與當地的植被相息息相關,非常適合做為一地長期監測的指標,但因蛾類夜間活動的習性,一向不討民眾喜愛。破除對蛾類的誤解,可說是保育的第一步,特生中心解說教育組組長林旭宏表示,《幻》片算是讓不受重視的蛾類第一次登上舞台當主角。
蛾類也屬於授粉生物,有些植物為了讓蛾類授粉,也會配合在晚上開花,這類的花朵多屬於艷麗的顏色;此外,鱗翅目物種的幼蟲,肥嫩無骨,更是鳥類、蝙蝠、蛙類、昆蟲的大餐;而飛蛾也屬於高度仰賴特定植物的物種,族群壯大與否,也顯示植被的狀態。
飛蛾協尋中
為了推廣蛾類保育,特生中心持續在臉書「『慕光之城』-蛾類世界」社團與蛾友互動,今年也將持續推飛蛾協尋活動,透過蛾類協尋,鼓勵民眾觀察周邊的飛蛾,並將拍到的照片註明地點後上傳到臉書的相簿,幫助研究人員建立台灣飛蛾基礎資料。
第1號協尋對象是是黃帶枝尺蛾(或稱為橙帶藍尺蛾),在台灣沒有近似種、辨識容易,因此成為第一個協尋的對象。解說教育組組長林旭弘表示,本種過去並不常見,但目前似乎相當普遍,許多地方都可發現其蹤影,是否與牠的寄主植物蘭嶼羅漢松在台灣被普遍栽種有關,則需更多的資料佐證。有興趣的民眾可加入臉書社團,瞭解更一步的訊息。
- 幻蛾-臺灣蛾類之美-精華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