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3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黑面琵鷺屬於過境台灣的冬候鳥,這隻被套上腳環、編號T-42的黑面琵鷺,去(2011)年5月20日,經發現受困在高雄小港地區的中油高松油庫內草地,廠方人員通報高雄鳥會,再由鳥會將黑面琵鷺帶回,送交獸醫初步檢查,認為這隻黑面琵鷺是因長時間飢餓,導致消瘦、貧血與脫水的症狀;再加上當時黑面琵鷺主族群早就北返了,高雄鳥會林昆海表示,黑面琵鷺是群聚的族群,最怕孤鳥迷航,因此在通報高雄市政府農業局後,轉往南投集集的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急救站長期收容照顧。
這隻經過救傷的亞成鳥,經特生中心專業照顧、野放訓練與評估,目前已經完全恢復體重從915公克增加到1,300公克,身體強壯、覓食技巧純熟,足以應付野外生存環境。原本希望能在高雄市的茄萣濕地或永安濕地野放,但是考慮到沒有適當的族群,因此還是就近在七股的主棲地野放,讓T-42找到合適的族群歸隊。
高雄鳥會表示,近兩年黑面琵鷺在高雄茄萣、永安、高屏溪等濕地出現的機率和數量也越來越多,可能是台南的度冬族群量增加、棲地不足,擴散的結果;也和高雄市這十年積極闢建、保護濕地有關。
黑面琵鷺與魚鷹分別為瀕臨絕種與珍貴稀有的保育類野生動物,根據台江國家公園上個月首度針對園區內黑面琵鷺族群數調查,目前來台渡冬數量約1,141隻,比往年度冬族群減少近500隻;魚鷹也因台灣河口生態系屢因開發遭污染而使得棲地縮減,族群數也隨之式微。野放之後若能成功,對族群數不無小補。
民眾若遇到受傷的鳥,可接洽各地保育主管機關或洽全國各地鳥會,有些鳥可能需要獸醫評估才能進一步處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