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5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食管局22日新聞稿表示,11日邀請專家學者討論萊克多巴胺ADI值,是為牛肉製品中殘留萊克多巴胺的健康風險評估之依據。台灣大學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副教授吳焜裕表示,食管局ADI訂出1微克(μg,100萬分之1克),下一步就是MRL(殘留安全容許量,Maximum Residue Levels),「不但開放,連開放到甚麼程度都決定了」。曾代表公民團體出席第三次美牛專家會議的蘇偉碩醫師表示,將ADI乘以安全係數就是MRL,ADI是第一步,之後就是MRL。
蘇偉碩也指出食管局專家會議所根據的實驗,是聯合國食品法典委員會(CAC)」討論多年沒有共識的,以猴子進行的健康風險評估,由此所制定的ADI值,卻要由2300萬人的健康共同承受,格外無法接受。
依據自由時報24日報導,農委會防檢局副局長黃國青表示,如果未來食品衛生管理法依照開放檢出萊克多巴胺的行政院版本通過,農委會將針對可以當成飼料添加劑的乙型受體素解除禁令。蘇偉碩表示,過去食管局的態度是只要農委會列為禁藥,食管局便不會制訂容許標準;現在卻反其道而行。
尤美女要求修法應堅守零檢出、建立預警制度、監測以及風險管理。此次修法版本中,尤田版本率先納入風險評估概念,將風險評估法制化;而預警原則已有多個國際法規所採納,WTO食品衛生和動植物防疫檢疫(SPS)協定,第5條第7款也提到,當相關的科學證據不足時,會員國以可取得的相關資訊為基礎,暫時性的採取衛生和動植物檢疫措施,並尋求取得更客觀的風險評估之更多必要資訊。
吳焜裕說,政府原本有機會作出具專業水準的政策,沒想到科學只是為政策背書,圓其謊的工具。他建議在法律和制度上應該仿效歐盟或日本,組成「獨立風險評估委員會」,確保其法律地位、客觀及科學性,如此才贏得民眾對政府決策的信賴,才能保障人民的安全與健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