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8日 星期三

台北赤蛙連年減少 桃縣府傷腦筋

2012年4月18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731號埤塘中珍貴稀有的保育類台北赤蛙。(林務局提供、林青峰攝影)桃園縣楊梅的731號池,曾擁有北台灣數量最多的台北赤蛙群,隨著周邊環境水泥化,能不能維繫台北赤蛙族群,引起當地團體關注。據了解,當地台北赤蛙族群數,十年來,由上千隻降到500隻左右,若不積極保護周邊溼地,台北赤蛙族群恐怕難以延續。
台北赤蛙已知的分布地點為新北市三芝、石門區、桃園縣龍潭鄉、楊梅鎮、台南官田鄉、白河鎮以及屏東縣內埔鄉、萬巒鄉等地。2002年間,台北市立動物園研究團隊在731號埤塘發現台北赤蛙,而且是北台灣數量最多的族群,經過DNA遺傳結構分析後發現,與其他地區發現的台北赤蛙基因不同,具有生態演化的意義,因而倡議劃設為保護區,並因位於高榮里,而命名為「高榮野生動物保護區」,面積1.11公頃的高榮野生動物保護區是桃園第一個,也是台灣最小的野生動物保護區。
但劃設保護區的經營管理考驗著桃園縣政府。農業發展局上周五(13日)即針對保護區召開保育研商會議,台北市動物園研究人員吳松霖表示,731號池2005年調查資料顯示,最高每晚調查數量達187隻,2008年開始沒有看到幼蛙,2012年每晚只調查到16隻;顯見族群數量急速下降。對此,動物園保護基金會執行長張明雄推測與保護區外圍農田休耕濕地減少、肉食型魚類威脅及水域水草面積減少有關。
桃園高榮野動重要棲息環境是第1個被劃為保護區的桃園埤塘。(林務局提供、賴卓彥攝影)
731號池原本長滿李氏禾,是台北赤蛙以及雙截蜻蜓的微棲地,去年卻遭人移除,再加上水位下降,使得棲地狀況不佳。此外,台灣赤蛙雖然小,但活動範圍大,周邊3、40公頃的草澤溼地原為其活動空間,這幾年因62號東西向快速道路截斷水路、水田棄耕以及周邊環境水泥化,也使得731號池逐漸孤立。
稀有的雙截蜻蜓在731號埤塘有全台最大的族群。(林務局提供、林青峰攝影)林務局保育組技正林華慶推估台北赤蛙約在500隻之譜,已比不上早期上千隻的盛況。500隻對大型野生動物或許還好,但對小型野生動物,其實很危險,若731號池溼地範圍減少,有可能造成此地族群數減少。
林華慶表示,台北赤蛙面臨最大的生存危機為農藥以及棲地減少,因此復育埤塘生態、減少水泥化,有助於棲地改善。林務局將提供經費補助,就周邊農地朝向溼地復育推動。
區內除了北部地區保存最多的台北赤蛙及雙截蜻蜓,還有無霸勾蜓等數十種蜻蜓、鉛色水蛇等稀有保育類動物。農業局也表示,731號埤塘設有環境監測設備,如發現擅自闖入捕獵、宰殺或騷擾保育類動物,可處5萬至25萬元不等罰鍰,希望以法令來約束破壞行為。

沒有留言: